APP下载

杂交粳稻甬优8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2017-04-10王文青王冬明顾俊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王文青 王冬明 顾俊荣

摘要 近年来,以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开展了水稻超高产技术攻关研究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介绍了杂交粳稻甬优8号品种的主要农艺特性特征,总结其超高产机插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甬优8 号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杂交粳稻;甬优8号;特征特性;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18-02

三系杂交晚粳稻新品种甬优8号,原名E24,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种子公司与江苏省苏州市种子管理站以甬粳3号A与K6876杂交配组育成,2006 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615),适宜在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植物学性状与农艺特征

甬优8号主茎总叶片数(N)为17~19叶,伸长节间数(n)为7个。甬优8号属早熟晚粳稻,熟期适中,且年度间生育期稳定,在江苏南部地区其全生育期一般为150~160 d,株高(100±5)cm[1]。该品种株型较为紧凑、分蘖力中等、群体整齐度较好;叶片厚、长、挺,上3叶叶片功能期长,光合性能好;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坚韧,抗倒性强。且杂交优势明显,后期灌浆期较长,穗大,穗长20~22 cm,粒多且后期难落粒、均匀稠密;谷粒圆形,谷色黄亮。总体而言,综合农艺性状好、田间生长势旺,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是创建水稻高产和超高产攻关示范的理想选择。

1.2 抗逆性

据江苏区域晚粳稻试验,甬优8号田间无基腐病、白叶枯病、苗稻瘟、穗颈瘟发生,但田间有条纹叶枯病和稻曲病少量发生,该品种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抗纹枯病。此外,据田间观察,甬优8号茎秆粗壮坚韧、根系发达、个体生长量大,并且抗倒能力强,成熟期群体结构适宜,后期叶色中绿,且未见倒伏出现。穗期耐高温能力强,在遇高温天气下,具有一定品种优势。

1.3 米质性状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测中心和江苏省杂交晚粳区监测:糙米率83.4%,整精米率64%,精米率72.2%;垩白率16%,垩白度1.6%;米粒长5.6 mm,长宽比1.9;碱消值7级,透明度2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7.8%,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次年再次进行米质鉴定,理化指标表现稳定,仍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2]。

1.4 产量表现与穗粒结构

近年来,以甬优8号为材料,江苏地区开展了水稻超高产技术攻关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2010年在里下河地区示范种植8 hm2,平均产量达到12 t/hm2;2011年在常熟地区作手插栽培,产量高于10.5 t/hm2,通过了农业部A级万亩水稻高产增效示范片省级实产验收,在产量水平、生产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是目前杂交粳稻在常熟地区适宜的栽培品种[3]。对2005—2011年江苏省和浙江省共9个点的甬优8号品种试验进行数据分析[4],共55组田块数据。其中,产量达到11 250 kg/hm2以上的田块数有13块,占总调查田块数的24%(图1,I组),产量在9 750~11 250 kg/hm2(图1,Ⅱ组)和8 250~9 750 kg/hm2(图1,Ⅲ组)之间各有17块,各占总调查田块数的31%,产量在8 250 kg/hm2以下田块8块(图1,Ⅳ组),占总调查数的15%。

从产量构成因子分析,水稻产量是由群体颖花量、千粒重和结实率共同作用的结果。前期研究表明,高产条件下有效穗数255万~270万穗/hm2,每穗粒数180~200粒,千粒重28~30 g,结实率高于82%。由图1可知,低产田块主要是由于水稻单位面积颖花数低,而当产量达到高产时,单位面积颖花数已不是产量进一步增长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转向结实率和千粒重。因此,明确产量构成对产量的正负效应,协调产量构成因子间关系,突出主要因素,充分提高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正向效应,是达到甬优8号高产栽培的关键。在一定穗数基础上攻取大穗,并保证稳定的千粒重和较高的结实率,是夺取超高产的保障。

2 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苗

在江苏省稻区应结合具体生态条件,甬优8号在苏州地区作机插秧栽培,一般5月20日左右播种,大田用量一般300盘/hm2,每盘播种100 g,催芽方法与常规稻相同。播种后25 d内(6月15日左右)机插,一般播种后22~23 d机插,苗龄控制在3.0~3.5叶为机插苗最佳苗龄。

2.2 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在大面积生产中,密度是可控因子。因此,根据该品种的分蘖特性,控制适宜密度在保证群体基础上发挥个体优势是夺取高产的基础。甬優8号在江苏南部地区适宜栽插密度一般为行距30 cm,株距13~15 cm,栽植密度为22.5万~30.0万穴/hm2,每穴2本,确保基本苗在75万~90万株/hm2之间。

2.3 合理施肥,优化群体质量,提高后期干物质转运

根据13.5 t/hm2目标产量计算,氮肥施用总量为399 kg/hm2,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2∶1∶2,基蘖肥∶长粗肥∶穗肥以2∶2∶1为宜。长粗肥、穗肥以复合肥或有机肥为主,穗肥在倒4或倒5叶施用,特别是生育后期要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钾肥的用量,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并提高后期生殖生长状况,以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研究表明,要想取得超高产,就要提高抽穗后经济产量形成期的干物质生产与转运[5],超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优势在生育中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增加量占总增长量的40%以上[6]。

2.4 水分分段定量管理

水分分段定量管理,是指前期有效分蘖临界期,一般灌1次浅水,待其自然落干,再灌1次浅水,如此循环;足苗后(当分蘖盛期群体总茎蘖数占穗数苗的80%左右时)及时排水搁田,以提高有效成穗率。抽穗后湿润灌溉。灌浆结实期以增强光合能力、提高干物质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运为目标。因此,后期不宜断水过早,灌浆结实期可采用间歇灌溉方法,控制土壤轻度水分胁迫,促进稻茎中储藏物质向籽粒的运转,一定程度上提高结实率和产量。此外,需在田间开好丰产沟,超高产攻关田块开10条/hm2“纵横丰产沟”,宽60 cm、深20 cm[7]。

2.5 病虫草害防治

要加强预测预报,并且结合植保部门发布的水稻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意见,确定病虫草最佳防治时间、用量和方法;秧田期病虫主要有苗瘟、立枯病、螟虫、灰飞虱等,应及时对症用药防治,尤其须重视苗期和始穗期的稻瘟病防治工作。此外,以保护利用稻田有益生物为重点,协调应用物理、人工、农业、生物等措施,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量,以避免农药对水稻造成污染。

3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吴桂成,戴其根,等.粳型杂交水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与栽培途径的探讨[J].杂交水稻,2010,25(增刊1):346-353.

[2] 周华成,马荣荣,王晓燕,等.优质高产杂交晚粳“甬优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2):36-37.

[3] 刘学进,张玉明,孙长锋,等.甬优8号单产13 182 kg/hm2精确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75-76.

[4] 刘伟明.杂交晚粳组合甬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分析[J].杂交水稻,2013(2):40-42.

[5] 刘建丰,袁隆平,邓启云,等.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58-264.

[6] 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216.

[7] 肖跃成,吴爱国,王宝金,等.甬优8号产量850 kg/667 m2以上的超高产特性及配套技术的探讨[J].中国稻米,2010,16(1):56-58.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