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社会公共财政框架的建构
2017-04-10朱陈
朱陈
【摘 要】 文章概述了西方的社会公共财政理论,叙述了我国社会公共财政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和西方社会公共财政的异同点,探讨了构建我国社会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原则:市场调节原则,发展经济原则。从社会公共财政职能、管理、政策三方面探讨了我国社会公共财政框架的建构。
【关键词】 财政框架;社会公共财政
一、西方的社会公共财政理论
西方社会公共财政理论认为,社会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出现漏洞的财政,不是盈利性的财政,是面对所有资源的财政,是用法律作为杠杆的财政。社会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社会公共财政的对象
社会公共财政的对象是指社会公共产品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或劳务。因为它是提供的是整个社会,消费群体是整个社会共同受益的,所以要由政府通过相应的手段来提供这类物品或服务,也就是说它具有效用的分割性;这些物品或服务由个别成员享受,并不造成其他社会成员享用,也就是说它是非竟争性消费;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共治安,社会环境保护,公路、铁路、地铁修建,其他的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等等。
2、社会公共财政的目的
国家财政的直接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人类社会的需要可以分为公民个人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公民个人需要又需要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社会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務来满足。
3、社会公共财政的起因
财政介入的原因即市场运转失灵,其基本思路是:市场有效运行→市场运转失灵→经济下行,运行不稳定→政府积极干预→财政有效介入→经济上行,市场运行恢复平稳。也就是说,政府干预和财政介入的根本原因是市场运转失灵。
4、社会公共财政的运行模式
国家政府经营国有资产的目的:一是弥补市场缺陷和不足,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进入竞争性领域参与竞争,追逐利益最大化,增加社会公共财富。因此,首先应该为私有经济活跃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服务和平台,主张单一的社会公共财政模式,即把政府财政的经济活动范围界定在市场运转失灵的领域。
二、我国社会公共财政的发展
1、我国社会公共财政的渐进发展
在我国,有关社会公共财政的提法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译者在翻译出版美国经济学家阿图·埃克斯坦的《PUBLICFINANCE》一书时,正式使用了《社会公共财政学》的书名,这是我国社会公共财政概念的肇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公共财政理念才逐步成熟并用于社会实践。
2、我国和西方社会公共财政的异同点
(1)我国和西方社会公共财政的相似点。我国和西方的社会公共财政,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是国家和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经济财政类型。因此,两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和内涵。①弥补市场运行失效。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发挥的基础作用,以达到最佳状态,但是,在某些领域和场合,会产生所谓的市场运转失灵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无法匹配,社会垄断不断增加,让经济杠杆失调等等。②为市场提供平等,公平的服务。市场必须遵循商品等价交换。这一规律要求政府为市场提供的服务必须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而不能有偏有向。③非盈利性。盈利性是人们参与市场活动的直接动力之一,无法保证正常的市场盈利往往就会产生市场运转失灵问题。
(2)我国和西方社会公共财政的不同点。①导致我国和西方社会公共财政差异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因素。我国生产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公共财务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差异。例如:在税收征收上,我国国税以增值税、所得税为主,地税以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为主。而个人所得税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税种。②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不同,导致双方社会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及市场范围不同。
西方市场经济是在否定西欧封建城邦经济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自发”形成的。所以西方国家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管理制度,市场资源配置和政府调控关系能够有效和顺通。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经历计划经济后“人为”调控建成的,所以我国市场经济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
三、建构我国社会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重大体制改革,尤其是管理机制及相应体制,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改革,社会公共架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载适应的同时,也产生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公共财政理论。
1、建设构成社会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原则
(1)市场调节原则。所谓市场调节原则就是指社会公共财政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财政政策的定位从市场调节开始,例如:收支结构、调控方式、职责范围、作用领域等等。
(2)发展经济原则。对于我国来说,我们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的工业化是靠计划经济来推动的,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命令式的计划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致使资源配置效率非常低。对社会公共资源,对于人力、物力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也应该发展市场经济,要把市场调控机制摆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位置。
2、我国社会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1)我国社会公共财政职能框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职能发展需求和特点,重点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原则和企业主体原则(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逐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新的经济机制下的国家财政职能框架,国家财政的职能转变为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增加国家财政及社会财富,来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我国社会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为了财政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运行顺畅,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以国家税收为主,政府合理费用收入为辅,建立“大市场,小政府”的管理格局;在保障经济良好运行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的原则指导下,建立和健全社会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框架:优先保障国家机器及党的组织正常运转,保障建设良好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保障良性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公民必要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公共支出,保证政府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建立健全规范化。
(3)我国社会公共财政政策框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良性健康的运行离不开良好的财政政策,而且对经济周期的合理调控、合理有效的预算机制、社会收入的合理分配以及居民的福利和保障水平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共财政的功能一定要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宏观运用补贴、税收、预算等多种政策工具,有效地的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公共财政政策框架。
【参考文献】
[1] 张愚山.社会公共财政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1-2.
[2] 安体富,高培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公共财政的建构[J].财贸经济,1993.4.16-17.
【作者简介】
朱 陈(1997.12-)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学生,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