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模式?促进社区蔬菜直营店健康发展
2017-04-10陶永刚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社区蔬菜直营店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社区蔬菜直营店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重新对建多少蔬菜店的数量合理测算,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进从业人员招聘方式及职业技能培养;加强扶持政策;减少企业亏损,开辟新的蔬菜供应模式;制定灵活管理制度;减少流通环节,让利于民。
【关键词】 蔬菜直营;功能;发展;乌鲁木齐市;对策
一、乌鲁木齐市社区蔬菜直营店经营现状
乌鲁木齐市直销点遍布7区一县,截止2014年建成总数423家,目前正常运转的大概300余家,受益市民近200万人。平均每家每天销售300公斤左右的新鲜蔬菜。运营较好的分布在高新区,水区和沙区。经营较好的主要是因为社区蔬菜直营店选择和布局比较合理,靠近居民聚居区,人口基础大,消费人群较多,日均新鲜蔬菜的需求量比较大,同时也和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有关。社区蔬菜直营店在稳定菜价、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证社会安定的同时,也方便了市民购买新鲜蔬菜。
二、乌鲁木齐社区蔬菜直营店发展中的问题
1、选址不合理
蔬菜直销店存在着直销点分布不均、密度不够的问题。部分社区蔬菜直营店在选址建设时缺乏统筹考虑,造成部分社区直营店建在偏僻地段,有的店面面积过小,制约了社区蔬菜直营店的经营,社会和经济效益不佳。
2、社区蔬菜直营店蔬菜经营收缩
部分蔬菜副食品社区蔬菜直营店“变味”。按要求社区蔬菜直营店蔬菜经营面积应不低于30平方米,或不少于社区蔬菜直营店经营面积的30%。调研时发现,部分社区蔬菜直营店为解决蔬菜利润太低、无法盈利问题,开始销售副食品,有些甚至还摆上了日用百货,蔬菜经营面积缩小了,变成了附带销售且品种稀少、卖相极差。在价格方面,除了特价蔬菜及政府投放的储备菜外,其余蔬菜价格并没比附近超市或市场的低,有的蔬菜每公斤甚至比市场价高1-2元,这样的销售模式已经远远背离了政府平抑物价、便民惠民的初衷。
蔬菜质量不好。受价格因素影响,几乎所有社区蔬菜直营店不敢批发价格较高的蔬菜,有些蔬菜卖相不好,造成很多上班族并不愿意到社区蔬菜直营店购买蔬菜,这样越差越卖不出去,继而没有资金批发质量较好的蔬菜,导致恶性循环。
品种管理政策不能因地制宜,影响收益。乌鲁木齐市要求各社区蔬菜直营店上架蔬菜种类不能低于40种,但因社区蔬菜直营店受到地理位置、经营面积、周边居民需求和购买力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菜品单一的情况占到社区蔬菜直营店总数的10%。即便按要求配齐了40个蔬菜品种,一些品种的蔬菜也会因为无一定数量的居民购买,加之没有保鲜库储存,造成损耗和浪费。
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水电暖等基础设置保障不及时。目前社区蔬菜直营店都是采用移动彩板房建立在道路两旁或小区空地上的,基础设施并没有配套跟上,有些店用电都困难,通暖、通水的店还没有几家,冬季只能使用煤炉子取暖,很多蔬菜容易冻坏。彩钢板简易房屋老化较快,存在很多安全风险。
冷链仓储设备不齐。新疆气候干旱,绿叶菜当天销售不完,到第二天就脱水严重,影响卖相。但是建设之初配置的都是用于冷藏的冰柜,未曾考虑到这些。
4、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符合服务行业要求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每家店会有1名固定店长,没有学历,甚至不识字的无业人员,被安排在社区蔬菜直营店做理货员,这部分人员很多是低保户,甚至有些有吸毒前科或劳教过,受教育程度影响,无法达到服务行业的要求,部分人员迟到早退时有发生,难于管理。
服务意识不够。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做到“笑脸迎客”。顾客进店询问蔬菜摆放地点,没有回答或应付了事,有的汉语不熟,菜品名称无法表述出来或不认识。
从业人员数量未按实际需要安排。市政府规定社区蔬菜直营店根据经营规模的大小,除1名店长以外安排1至4名“公益岗”从业人员。调研发现,实际安排“公益岗”远远没有达到要求。管理企業将社区蔬菜直营店“责任制”以后,承包商根本就不雇佣“公益岗”人员。
5、社区蔬菜直营店及管理企业持续亏损
社区蔬菜直营店是政府搭建平台,企业运营管理。政府只发放补助资金和制订政策,具体的运营实施完全由企业负责。管理企业需要选址建设并且负责配送运输,较高的建设费用和运输成本再加上人员工资,造成现有企业亏损。调研估算,目前20%的社区蔬菜直营店是亏损的,50%的基本持平,30%店面较大、位置较好的店能盈利。管理企业将运营风险转嫁给社区蔬菜直营店,只收取费用,不再负责管理,社区蔬菜直营店也很混乱。
三、对策建议
1、建设总量测算
具体建设多少家社区蔬菜直营店才算合理?根据调研结果:以100平米社区蔬菜直营店为例,每个店每天成本费用合计日营业额3000元才能持平。假设:一个顾客即代表一户人家购置所需蔬菜,每户平均3人,按乌鲁木齐市平均消费标准,每户3人平均每日蔬菜消费15元(随菜价上涨,该数值始终处于上升中),则该店周边至少需要200户(6000人)的顾客才能维持正常运营。
当每日有效客户超过500人,即周边有15000户居民时,该店的运营能力将减弱,则需要更大的店面来运营。目前乌鲁木齐全市常住人口为3112559人,平均每户3人,按照100平米的店面需要200(6000人)户顾客能够维持运营,那么需要建设519家社区蔬菜直营店,按照最大接待顾客能力500户(15000人)则需要建设208家。实际乌鲁木齐市各居民小区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取两者平均数则需要建设364家,这一结果也符合目前市场调研的情况。
2、建设原则
(1)按需建设。社区蔬菜直营店的数量不要以硬性指标建设,而是根据科学的城市人口分布来决定。相对离市区较远的聚居区,没有覆盖到,由此形成了自发性市场,存在较多隐患。因此在店面建设初期应深入调研该片区人口分布,特别对于新建成小区先了解其入住率,根据调研结果,按需建设。
(2)符合市场化管理要求。现行的限价制度依然有待改善,稳定菜价固然是好事,但谁都不愿意做“虧本的买卖”,长期的低价销售业不符合市场规律,最终会没有商家愿意来做。可依据市场来定,政府规定40个蔬菜品种中,15种常用蔬菜以限价销售,其余菜品可以根据略低于周边市场的策略销售,这样一来保证的常用蔬菜的稳定供给,同时也能保证经营者的收入。
3、对策建议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店面及店内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长期的民生工程,后期可规划建设砖混结构门面或就近租用小区临街门面房作为社区蔬菜直营店销售场所,并逐步替换现有临时搭建彩钢板房。尽快保证所有店面水、电、暖全部接通,对于店内电路的布置及采用线缆质量一定符合防火标准。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可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区狭长特点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按需建设部分农产品交易场所,使社区蔬菜直营店配送企业可以就近选择农产品交易市场批发,减少运输成本。
加快冷链物流建设。应着手组建一批农产品储藏、运输、冷链物流配送企业,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保证反季节菜品的储备投放力度及品种。
(2)改进从业人员招聘方式及职业技能培养。从业人员在安排上岗前,应加强经营方面的业务培训。引入竞争机制,如超过规定销售量,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奖励。对管理企业聘请的工作人员,也采取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人为监督、巡店督促等方式,减少蔬菜损耗、增加企业利润。
(3)加强扶持政策。社区蔬菜直营店建立后,应根据店面实际大小建立配套建设扶持政策。按需合理分配公益性岗位,100平米的小店安排1至2名公益性岗位,100平米以上的大店安排2至4名公益性岗位。
(4)减少企业亏损,开辟新的供应模式。应在乌鲁木齐市社区蔬菜直营店和疆内各主要蔬菜生产区之间建立长效供应机制。针对冬季蔬菜供应问题与疆外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供应机制,以达到全年供应。可在疆内扶持建设一批有实力、有规模、有信誉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市场与生产基地信息对称,及时掌握供、求与价格变化趋势,统筹组织调运和投放市场。
(5)灵活制定管理制度。对于乌鲁木齐市的政府限价在北园春一级批发价之上加价30%的作法欠缺科学性,应在不同的价格区间定制不同的加价额度,例如:3元以下的菜品加价不超过40%,3-8元的菜品加价不超过30%,8元以上的菜品加价不超过20%。
对于菜品数量的限制不要太严格。如果社区蔬菜直营店位置好、消费能力强,就算不限制数量,菜品数量也会超过60种;如果消费能力差或者消费品单一,就算政府限制40种,店面也未必能做到,只是应付检查,应能满足居民饮食习惯和需求就可以。
应结合行业标准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社区蔬菜直营店经营行为的监督考核和业务交流,对经营不好的店采取淘汰制,对办得好的社区蔬菜直营店应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6)减少流通环节,让利于民。让蔬菜直接从产地进入社区蔬菜直营店然后进入老百姓的餐桌,这是降低蔬菜销售成本最有效的方法。沙依巴克区针对“农社对接”这一新模式展开尝试。通过政府搭桥引导,社区蔬菜直营店管理企业+蔬菜合作社+订单的方式,进行实地采购,分别与昌吉、吐鲁番等地蔬菜合作社和蔬菜生产基地对接,收到良好效果,应在全市推广。
事实证明,乌鲁木齐市建设社区蔬菜直营店在“便民”“利民”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社区蔬菜直营店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菜农+合作社+社区蔬菜直营店”的直销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高价菜、买菜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卫丽. 蔬菜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以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物流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06.5.25-26.
[2] 王金凤,郭军辉.新疆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
[3] 陈运娟,肖婉宜.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10.6.147-149.
[4] 朱七光,农业经济组织企业化对策[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1-44.
[5] 齐荣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提升方法[J].河南农业.2008.21.50.
[6] 姜增伟.“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是“农超对接” 的有效模式[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1.34.
【作者简介】
陶永刚(1984.6-)男,新疆伊犁人,本科,实习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