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南传统民居建筑材料使用及成因探析

2017-04-09

四川水泥 2017年6期
关键词:石材民居传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3)

川西南传统民居建筑材料使用及成因探析

刘奇欣 李朝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 成都 610103)

本文简要介绍了川西南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及材料使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这些建筑材料的特性,指出民居材料的因地制宜和当地气候等影响形成了川西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对今后民居建筑的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统民居;建筑结构;材料特性;气候影响

传统民居作为我国出现最早并且具有民族特点的建筑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地域特征,其中清代建筑在川西南地区民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川西南地区现存较好的清代建筑位于资中县北门外,该清代建筑群在城市化过程中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些传统民居建筑从实际出发,布局合理,设计独特,取自当地的建筑材料在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利用,是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和气候适应的完美结合。

1 民居布局及建筑结构

该建筑群所在的县城毗陵沱江,古代称为“船城”,登高远眺整个城市建筑群是一只船的形状,其传统民居整体布局体现了资中县作为“船城”的由来,随着城市开发的进行,整个城市的古建筑群大部分被拆迁和原址重建,仅北门外作为当时整个城市船形状的“桅杆”被象征性的保留了下来。由于该地区有宋代的武庙和清代的文庙,当时的完整保留,造就了该地区现在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

和其他地区传统民居布局一样,该传统民居的建造与当地的地形完美结合,大多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分布,依河而建由北至南高低排列,几户人家组成一个院落。整个民居为传统的木结构,房屋内部包括厨房(灶房)、饭厅、卧室、储藏间等,其中厨房面积比较大,一般都有两个灶,基本上和饭厅连成一体,饭厅兼有客厅的功能,卧室数目在两间以上,该民居房屋建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修建卫生间,这可能与古代普遍使用马桶有关。

2 传统民居的材料特性

2.1地基及地面

该地区盛产石材,这些传统民居建造采用石材的部分有墙基、天井、台阶、地板,一般采用独立柱基,由于房屋高度大多在4-5m,地基深度约为60-80cm,用两层条石砌筑,底层为60 X 60 cm,上一层为30 X 30 cm,采用石灰砂浆进行砌制。地板采用青石板拼制而成,长度为80 cm,宽度为60 cm,厚度为8 cm,石板地面能尽可能的防止湿气入侵,又能保持地面凉爽,增加居住的舒适感。由于川西南地区夏季湿润,阴雨天气时间较多,地面容易返潮,采用石材可以隔离潮气,保护房屋地基,砌筑一层高于地面高度的石材,还可以防止墙壁等木质材料长期接触湿气而遭到破坏。

2.2内外墙

川西南地区盛产竹子、木材等,材料取材方便,成本造价低,在民居建筑中被广泛采用。这些传统民居外墙为木板,厚度为3cm左右,内墙为竹编墙,即用当地盛产的竹子首先编成竹排,再将收割的稻草切割均匀,加泥土进行充分搅拌,待搅拌均匀后抹到竹排上,竹排之上再抹石灰加纸浆搅拌的混合物,总厚度为3cm左右。这种木板加竹编的内外墙建造方式造价低廉。此外,房屋大约20-30m距离设防火墙,为了防止火灾,防火墙采用22 X13 X1.5cm片砖,用石灰砂浆砌筑,里面装填泥土,防火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和散热作用。

2.3门窗

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大门和窗户选用优质木材,由于地势不一,门窗的采用形式也是丰富多样,有隔门、木板门、风门、支摘窗、开窗,大门为木门板,厚度2.5-3cm,大门类型有铺门板、平开门和双扇门等。其中底层门面采用双开木门。窗户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的特点,采用的是工艺花格制作而成,为了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尺寸较小但开得很高,构造独特,花纹各异,基本上是加工成各式各样的花格窗,然后用桐油石灰搅拌物粉刷2-3遍,再用人工进行打磨,待打磨到一定程度,再刷桐油2-3遍即可采光通风。

2.4主体构架

该传统建筑也延续了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该建筑特点对木材类型要求比较低,采料相对容易,这些建筑采用的是木构架体系,典型的串架结构,这使得房间内基本无柱子,室内空间比较大,其中立柱采用直径约为25cm圆杉木,木柱间距大约1.7m左右,四角设立柱,立柱与木枋连接,木枋宽约为30cm,厚约为6cm,木枋与立柱串连保证主体稳固,再加上坡屋面和横梁又成一个三角形,使主体更加牢固。这些民居一般为两层结构,底层为铺面,层高约2.8m,二楼楼面采用直径为10cm左右的圆木,间距为1m左右,上铺约为3cm厚的木板而成,采用木楼梯上下,木楼梯踏高约为30cm,宽为60cm左右。

2.5屋顶

川西传统民居在屋顶上的形式深受影响,采用的是坡屋面,采用直径为10cm左右圆木,间距约1m左右的圆木上钉桷子,在上面盖瓦防水。清代民居建筑普遍比较朴素,特别是在用料上,除了普通的石材和木材之外,这些民居建筑屋顶用瓦也不讲究,采用的是传统的小青瓦,建造时采料方便、成本低、来源广泛便于后期维护,防水效果较好,由于屋顶采用传统小青瓦,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作用,抵挡风吹日晒等自然因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 小结

川西南传统民居建筑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面临逐步消亡,但正是这些传统木结构串架房,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证明其结构是安全的,也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综合总体来看,西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些地方为了保护好这些传统建筑进行了必要的保留和维护,这些传统民居修建实用,特别是在用料上,在降低成本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做到了因地制宜和对当地气候很好的适应性。

[1]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张帅.石塘传统民居的材料使用及其成因初探[J]山西建筑,2010,30(1):59

[3]粱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4]高晓霞,郑宏奎,金光.蒙古包建筑的绿色设计特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30(1):112

TU75

B

1007-6344(2017)06-0217-01

猜你喜欢

石材民居传统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2020年《石材》目录
为何石材难以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材洞采风险预防
2019年中国石材贸易仅86亿美元,再次表现深幅下挫——中国石材贸易已经失去多个世界石材第一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