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校园规划体系机制的更新
2017-04-09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0)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体系机制的更新
刘圆圆 张玉玉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0)
大学作为城市综合体系的中心,在时代化的大背景下,其规划体系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更新,本文通过对校园总体规划布局、建筑单体规划、景观及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大学校园规划体制的更新。使大学校园的标识性作用更加有力,创造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近年来,国内许多新大学校区的规划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校园规划体制的更新。
开放式;绿色生态技术;景观规划;交通规划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作为其重要的载体也面临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大学校园规划体系突破了传统封闭式空间模式,向开放式空间模式转变,使校园与城市大环境融合共生。在绿色生态技术、智能化网络等的影响下,现代校园也不再是过去人工化的管理模式,而表现出对未来发展的适宜性。过去校园规划的平面式布局也向多层、高密度的校园空间模式转变。
一、开放式理念的深化
传统大学校园以封闭式为主,学校与外界有围墙之隔,这与当时的规划和教育理念有关,人们认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营造一种安全封闭,不受外界打扰的学习空间。而今,城市进一步发展,大学则成为城市中最有活力的空间应该最大限度的为城市服务,其服务人群也不再局限于学生,而是整个社会。因此,现代化的校园建设步开放,使用人群也更加多样化。
1、总体规划布局
当今校园规划体系的出发点已经发生转变,大学生不再作为社会保护群体,而是社会文化活力的代表,所以当代校园的规划更多的考虑校园与城市文化的接轨、融合。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式空间,向开放式的空间理念转变。由传统的轴线式、规整式布局向灵活多变的布局方式转变,布局更加考虑地域特点、形式与功能的相统一、并符合一定的审美特性,从而作出最有利的规划方案。
2、规划理念
理念是支撑一个规划体系运行的支点,过去校园规划理念主要从使用者的使用及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注重校园的安全性、封闭性,学校与外界有明显的界限。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文化的普及,人们对大学的观念发生转变。大学不再仅仅是教育场所,作为城市文脉的延续,它将融合整体性、灵活性、弹性生长、可持续性等多种规划理念。
(1)旅游式
当今许多大学发展成为城市的特色旅游景点,高校校园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它们具有某种城市文化特性或者校园建筑、环境特色,以至自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大量人流。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武汉大学,凭借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景观环境,成为武汉市城市文化的重要节点。或许当初设计校园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些,但是纵观为城市及学校带来的各方面成效,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城市标识性
大学校园建设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经济层次、建筑更新等的综合实力的体现者,现代校园设计将融入各种先进技术及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更加人性化、现代化、生态化等,使校园作为城市的标识性建筑更加具有代表性。
(3)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
当代大学校园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校园公共空间逐渐向城市公共空间演变,进而成为学生与市民共同活动的不同层次交往的场所空间。这种规划理念使社会与学校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学生与周围城市居民共同使用公共活动空间,以营造一种现实生活气息,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部分校园建筑可以与城市共同使用,达到资源共享的最优化。例如学校礼堂可作为城市文化活动时使用,即可使资源共享,又可以为学校和城市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4)多元化、多样性的弹性生长
时代化的大背景下,校园建筑不可能再是自我服务型的,必须转向多元化、多样性的综合使用空间,使校园规划进一步社会化,以服务多种多样的使用人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校园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弹性生长空间,为将来建筑发展的不确定性提供规划依据。
二、绿色生态技术的运用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先进的科技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石,现代建筑逐渐与科技成为共同体。建筑作为校园规划的主体,也体现着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演变。无论是从空间空间设计、功能结构、材料技术等方面,还是从空间使用、绿色节能、生态化可持续性等方面,现代建筑都体现着巨大的优越性和适应性。
1、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强调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空间营造、资源利用、绿色节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建筑具有文化性和时代性双重特点,既要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具有时代特点。因此,当代校园建筑规划更加注重绿色生态技术的运用,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生长性,着力构建绿色、生态的现代化建筑。
2、新型绿色生态校园
在当今强调节约型、生态型校园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采用煤、气等污染性能源的建筑方式将不再适用,生态建筑和绿色技术在高校建筑建设中的运用越发重要。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自然环境较好的组分,要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基地环境特色作为出发点,营建绿色、生态的校园。跟过去相比现代校园建设更加强调建筑的被动式设计,在不采用机械设施的情况实现建筑最大化节能。同时,通过调整建筑整体规划布局来有效调节城市微气候和校园生态格局,创造新的校园形式。
3、可持续发展性
建筑的可持续性是指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绿色生态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发展空间和环境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建筑将面临新一轮的更新。因此,在建设初期我们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弹性扩张能力,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使建筑呈现弹性生长的趋势。
三、规划手法系统化
1、建筑空间营造
现代高校建筑摒弃了传统建筑对单一、重复、固定式空间的追求,注重流动性、层次性、多样性空间的营造。大学建筑作为校园的主要使用空间,规划时更加强调内外空间的整体性,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融入一定的文化底蕴,使空间具有适宜性和浓厚的场所精神,并带有一定的时代感。
2、智能化
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化的到来,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网络与智能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在校园规划方面也体现着建设模式的更新,规划手法也更加系统化。智能化校园建筑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现代校园将智能和现代科技融入整体规划之中,既有利于资源集约化,也方便校园管理以及建筑能源调控,使建筑更加安全、高效、便利,灵活等。
3、景观规划
在大学校园建设中,外部空间建设和建筑内部空间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它也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校园景观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特性的校园景观环境。
现代建筑密度的不断增加,立体化、多层次、生态性的景观设计将会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主流,现代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平面式景观布局,将景观进行立体化设计,创造了新的景观轴线和节点,丰富了校园立体空间,使景观布局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当代校园景观规划化布局时更加注意周围环境特色,因地制宜,使景观规划充满人文气息,创造出有特色的校园景观。
4、交通规划
当代大学校园面临着进一步的开放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校园交通的规划设计也在交融与互动中发生着革新。传统校园交通步行居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车行逐渐增多,立体化“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成为当代校园交通设计的主流,它是新型空间模式作用的结果。立体化交通设计有利于人流和车流的集散,同时可以丰富校园的空间层次和景观层次,与景观设计相互交融。
四、结语
大学校园规划体制的更新是现代校园建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化背景下建筑面临的进一步更新。无论是开放式的规划理念,还是绿色生态技术的运用等,都体现了现代校园规划的新特点和规划的新手法。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大学校园规划体制的更新也不会停下脚步。
[1]郭卫宏 刘骁.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研究.建筑节能.2016年1期
[2]朱凤肇 .大学校园更新规划的探索—以皖西学院更新规划为例.2011
[3]石少峰.传统高校校园更新发展的对策研究.2005
TU7
B
1007-6344(2017)06-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