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

2017-04-08王文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生

王文杰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问题情境的创设、民主氛围的营造、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学习方法的传授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营造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心中装满了千万个问题,教师只有努力营造和谐、融洽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时主要采用“填鸭式”式教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不敢也没有机会进行提问,更无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新课改形势下,教学要积极转变思想,变主体为主导地位,真心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一些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题目:育才小学三(4)的人数不超过50人,其中女生人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人数最多可以是多少?教师一抛出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题目没有具体的人数,无法计算,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根据女生人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来进行计算。由于学生的人数只能是一个整数,女生是男生人数的80%,其中的80%可以用分数4/5表示,其中4+5=9,所以这个班最多是45人。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于课堂,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具有枯燥性、抽象性、概括性等特征,而小学生的年龄小,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于理解。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主动探索和参与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需要巧妙地融于基础知识的探求中,这样能够在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疑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刨根问底。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物王国比赛》的视频, 小狗、小兔、小猪和小猴四种动物参加了自行车比赛,小狗骑了一辆车轮为圆形且轴在中心的自行车,小兔骑了一辆车轮为圆形,但轴不在中心的自行车,小猪骑了一辆车轮为椭圆形自行车,小猴骑了一辆车轮为正方形的自行车,让学生预测一下谁将是最后的冠军,大家都认为小狗将会赢得这场比赛,这时有些同学就会问为什么是这种结果,教师解释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问:小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小兔不是冠军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十分渴望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发散思维。

三、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好问

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问题意识的重要保障,俗话说:“播下良好的习惯,就会收获成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引领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学能力。有时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提出学习中的疑问,让学生进行主动质疑。一方面教师积极进行激疑,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时,要不断激发生学生细微的内动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應用》这节课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道这样的题目:某饲养场有白兔2000只,黑兔2400只,花兔1600只,这道题中蕴含着数学问题较多,并且难度不大,教师可以根据题目提出这样的问题:黑兔比白兔多百分之几?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些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四、教给学生方法,启发学生会问

教给学生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够提出问题,并且能善问,

问到关键之处,把问题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问出来。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会独立思考,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做到模范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为学生提问作好示范性,把如何发现问题的过程全面展示给学生,从而为学生提出问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在哪里找问题,使学生明确问题一般隐藏在哪里,由于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促使问题产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策略提出问题。另外,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对于一些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学生善问。

例如在教学《圆锥和圆柱》时,教师为学生做个示范提问: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或圆锥?然后让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圆锥和圆柱的高和底是指什么?圆锥和圆柱有什么特征?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通过层层提问,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想问、促进学生好问、启发学生会问四个环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凤英.解决问题重在引导探究——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0)

【2】杨兴燕,梁海亮.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例谈[J].数理化学习,2015(9)

【3】陈娟.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论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2014(12)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