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训练

2017-04-08董冬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训练方法阅读教学

董冬梅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常常对于老师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等方面会进行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录音、配乐、图像等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范读,以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我二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高段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特别差,除了老师在课堂上教的,课外很少有学生自觉的去阅读课外书。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攀登这座阶梯,阅读就是唯一的钥匙,对于学生来讲,阅读是如何学好语文必备的一种能力,对于教师来讲,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训练?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朗读训练,于“琅琅书声”中感悟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1、示范读,传染语感

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范读得好,就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之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常常对于老师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等方面会进行模仿。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先让学生观看了一副美丽的秋景图,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随景入情深情地给学生把文章范读了一遍,使学生去感受文本的美,当文中优美的意境伴随着教师富有情感的音韵,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时,学生则与文章、教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学生的情感波澜已被激发,他们听了老师的范读后,则主动地去阅读文本,用他们稚嫩的腔调,去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随后我乘热打铁给学生推荐相似的课型,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在阅读课上让他们交流学习结果。效果非常好,学生基本都能很好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充分地读出课文的情境。

2、引领读,触发语感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内都有提示语,其功能在于提示、引导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好这些提示语的作用,通过引读提示语,带领学生一起感悟情境,从而触发他们对情境的感悟。

3、自由读,丰富语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理应提倡自由朗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

二、创设感悟情境,于“身临其境”时领悟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深奥的或情深意厚的语言文字,仅靠抽象的分析,学生往往难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而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联想、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获得丰富的语感。

1、借助媒体

利用媒体技术能更长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重视运用图画、多媒体技术、实物等创设情境,提供想象,使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感受,把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再现眼前。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深刻的理解,才能对不易把握的形象有较深刻的感受,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2、巧妙留白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展开思想的翅膀,用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去“补白”。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也需要老师们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切体验和感受,从而感悟语言,体验情感。

三、学会审视语言,在“咬文嚼字”中积累

咬文嚼字是培养语文意识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意识,就能从寻常的字眼中,读出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感受文章的意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准确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带领学生“咬文嚼字”,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语感的深化。

四、延伸课本内容,于“听说读写”中巩固

语言的源泉在生活中,语感的培养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必须延伸到课外,使语感培养和个人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多读多说,另一方面是多练多写,经常性地强化练习,必能形成好的语感。教师可以在语文活动课时将听说与读写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整个言语能力。如在五年级口语交际一一演讲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白针对这两个不同的主题演讲时,表情语气应有所不同:在演讲“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时,语气是赞赏的,语调是欢悦的,而演讲“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时,表情相对严肃,语气是批评、劝诫性的。在小组训练时,很多同学都做到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动了班上的同学。写作是一种规范运用书面语言的活动,对促进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应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开展了活动写日记,看了文章寫读后感,并且写好后的作文还可以在学生间互评互改。在长期读写实践活动中形成语感,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言语实践活动 。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绝不能操之过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之花,多方法多形式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力求对学生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徐静.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提高学生的语感[J].未来英才,2014(11)

【2】潘静.让语文更有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2(9)

【3】刘庆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2(5)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训练方法阅读教学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