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7-04-08张艳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品德教材评价

张艳杰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是育人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形成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由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之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课本内容以更好的形式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这对于教学的顺利展开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实际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研究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之后,65.6%的教师并没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没有有意识的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止步不前,这就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没有将理论联系于实际,采用依旧采用落后的教材+板书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输,甚至没有很好地吃透教材、利用教材,这就导致了课堂效率非常的低下。

其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72.3%的学生依旧是被动地接受行知识的学习,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上,并没有真正对所学知识建立起兴趣,更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无法立体的将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出来,更没有真正实现将所学运用于生活,这也是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全面把握课程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新课改的具体标准进行教学实践,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切忌假、大、空,严重与教学脱节。要提高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针对性、实践性。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贯穿始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都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也要做到全面、具体、可行,重在对其更好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及价值观。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教师已有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真正做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重要性,激发起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形成规范的价值观,并据此提高自身的社会经验。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将校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让学会走出学校,参与社会实践,这将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个人眼界。

(三)挖掘课程教学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便是开放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了解教材、认真钻研、潜心挖掘资源,在充分领悟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结合教学重难点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视挖掘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会丰富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还应将民族精神、诚实守信、文明行为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

(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针对性得采用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授课。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情境,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课程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课内教学、课外实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

(五)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僅仅重视学生成绩,更应注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满足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由教师个人的主观态度和期末成绩两个依据来进行评价,那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这种形成评价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客观而全面地评价,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起多远的评价主体,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将多方面的评价综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终结性的评价,以次客观而全面的作为学生期末的考核成绩。

2、评价内容多元化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发现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重在对人的培养而非仅仅是分数的考核,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更需要将育人这一核心思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这样形成的评价也是客观而全面的。

3、评价体系注重激励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奖惩分明,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积极要求进步、优秀的同学给与口头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其积极进步。对于在学生中自由散漫的学生要给与批评教育,而不能放任自流,并注重将动作、表情、语言等方式利用起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 要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由后进变为中游,由中游变为上游,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做好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是符合教育教学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规律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的改变,转变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健康有序高效。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2]宋景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存问题与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

[3]李桂强.《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

[4]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

猜你喜欢

品德教材评价
教材精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