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民族预科中新疆地区学生的汉语音准教学

2017-04-08迟建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

迟建伟

摘要:随着各高职院校民族预科中来自新疆地区学生的增多,汉语口语及会话教学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部分学生对汉语普通话尤其是汉语音准的缺失性认知令人堪忧。怎样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基本音准并能够流畅地使用,是本文重点剖析和解构的内容。

关键词:民族预科 新疆地区学生 汉语音准 教学方法与技巧

自民族预科政策在我国多所高等职业学校院校铺开后,大量少数民族学生得到了较为优质的高等素质教育,而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我国政府也开始侧重将民族预科政策倾斜到新疆地区。该地区的维吾尔族学生和哈萨克族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民族预科的比例也开始大幅增加。然而,自幼养成的口语习惯和民族语言环境,使他们很难适应汉语语音的四声,语音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针对实际教学反馈,一些富有实效和趣味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必要进行推广和发扬。

一、当前高职民族预科汉语音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目前,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已认识到了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在民族预科各个文理专业中开设《汉语精读》、《汉语写作知识》类的课程,已成为高职民族预科教育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是,作为民族预科学生中地域性方言和民族语言存留影响最大的新疆地区学生,一般的汉语教学法尤其是音准教学法已不堪适用,如果还是依照普通和正常的音准教学方法与技巧,即精读、重读单音节字词与多音节词组,很难让新疆地区学生学会正确的咬字发音,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排斥感,不利于正确的音准概念和习惯的建立。

另外,包括一些高职院校的民族预科汉语教师,也总是习惯将朗读作为汉语音准教学的主要方法,认为示范性朗读和引导性朗读是汉语音准的不二法宝。实际上,如果只是大量重复性的范读和跟读,在目前教学课堂环境中,连汉族学生都会感到厌烦和枯燥,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减弱与无力,更遑论汉语底子极其薄弱的新疆地区学生呢?

上述这些误区和现象,导致了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民族預科新疆学生对汉语音准掌握程度的低下和学习进度的缓慢,也整体影响了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水平和使用能力。而发音的不标准,声调的不准确,更加深了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畏难心理。

二、正确使用针对性的音准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一切方法与技巧在于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汉语音准教学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和技巧,都要充分调动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主动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非盲目地、急切地进行音准的范读训练和跟读训练。

首先从“正确”的角度来说,在民族预科里汉语系统学习的最初,要使用合理的方法让新疆地区学生明白掌握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这个时候也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要避免提及新疆地区语音环境和民族语言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比较合适的方式是,播放一些广州话、湖南话、闽南话造成交流障碍的教学视频会让新疆地区学生们有会心的理解和鲜明的兴趣,因为这样能够间接让其理解标准、规范的汉语语音对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积极作用。

从“针对性”的角度来说,民族预科中新疆地区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小使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这两种语言中声调多偏于平声,所以他们音准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当属“上声”和“去声”,一些趣味性对话和影视语音视频教学当中,就应该偏重这两大类声调的纠正训练。

(二)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应围绕“活泼”和“持续”

在针对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汉语音准教学时,前期应尽量使用汉语普通话影视作品中生动活泼的对话性片段与情节、网络上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桥段与案例;中期开始融入富有趣味的汉语对话或者短小易读的汉语文章;后期则尽量带领学生们到适合的汉语使用环境当中,利用录音录像留存他们当时使用汉语的情况,并在回到课堂后进行辨析性讨论教学。这些活泼的汉语音准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已得到证明,确实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当然,我们并不完全否定汉语语音教学中的范读与跟读教学方法,适当的使用这些方法也的确能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但针对于民族预科中的新疆地区学生,教师在使用语音教学材料时,首先进行范读反而容易使新疆地区学生产生质疑和畏难心理,所以可适当地将范读权利交给学生,再从他们的读音产生特点上着手,进行普适性和针对性结合的教学辨析讨论。

无论是多么有效的、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对于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汉语音准的学习与理解来说,持续不断的认知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一环。那么,布置能够吸引他们进行课后训练的教学任务则是维系持续性音准学习的重要保障。比如,课下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并在课上进行复述;搜集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或校内消息,在课上向大家描述。

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

结合以上论述和分析,我们在高职民族预科汉语音准的教学中,针对新疆地区学生地域性语言环境和民族语言习惯受力较强的特点,应努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也要根据学校自身师资情况和地区教学资源努力改善教学实效,让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新疆地区年轻学子们,更快地掌握汉语语音音准,更好地运用汉语普通话,更和谐地融入到民族大花园中。

参考文献

[1]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太学英,民族预科教育实践与探索,2014,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刘岩,中国无声调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声调语调研究,2009,中央民族大学

[4]董英,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2011,中国纺织出版社

[5]王非,霍维佳,大学生口才与演讲训练,2010,清华大学出版社

[6]胡伟,邹秋珍,演讲与口才,2009,清华大学出版社

[7]周璇璇,实用社交口才,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

[8]宋清林,姚桂芳,演讲与口才训练,2010,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