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谈学生语言规范意识的养成
2017-04-08高亮
摘要:商务日语函电是一门涵盖了日语语言知识和国际贸易的知识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我们倾向于将商务日语函电归类于应用文写作范畴。其语言表达受到特定语言环境的影响,具有简明扼要、严谨、规范等特性。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甚至颠覆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方式。诸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广泛使用的今天,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以及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产生的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语言规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规范的母语应用会影响其外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准确、规范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势必要注意学生语言规范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商务日语函电、语言规范、意识养成
· 【中图分类号】H36
一、商务日语函电的课程设置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官方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至2015年间中日贸易总额总体呈现平稳发展趋势(见表1)。进入2010年以来,两国贸易总额更是稳定在3000亿美元以上。作为世界的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往来也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面交融之势。
在中日经贸活动如此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院校的日语专业为应对社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纷纷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求培养出更多的具备日语语言能力,同时具备从事贸易工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的日语人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教学计划中列入了以商务日语函电为代表的,能够体现商务、贸易活动流程的,有着典型职业能力属性的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该课程,我们设定其先修课程为日语写作和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也就是说,理论上学生在研修这门课程前需要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日语语言知识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相关知识。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商务日语函电是一门涵盖了日语语言知识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一门跨学科的课程。
二、商务日语函电的作用及特点
商务日语函电属于应用文范畴,其本质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信函,是人们在商务、贸易活动中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载体。当代通讯手段发展迅速,传真、电子邮件等快捷、方便、成本较低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商务、贸易往来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即便以往的书信方式已明显不适应当今的节奏,但作为贸易业务的依据,尽管通讯方式有变化,最终仍需要文字材料,也就是说,形势变化但内容不能变,必须有可以作为交易凭证的书面材料。因此,贸易业务信件仍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只有正确掌握贸易业务信件的写法,才能顺利进行贸易业务,否则,便使贸易业务处于无凭证、无依据的状态。其作为正式文件的作用尚不能被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所代替。
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信函,其与普通书信在书写格式、措辞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区别。其语言表达受到特定语言环境的影响,具有简明扼要、严谨、规范等特性。
为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使对方能迅速的捕捉到有效信息,函电的语言势必要简明扼要。因涉及商务、贸易伙伴之间的根本利益,其表达逻辑势必要严谨。“文如其人”,初次进行商务、贸易洽谈的双方,往往都会通过函电的形式和内容来尝试了解目标企业的资质和水平。也就是说,一封规范的信函,既能反映自身业务水平,又能得到对方的认同。
这就决定了,商务日语函电这门课程不论从形式和内容上务必要做到“规范”。
三、授课时的困惑
作为相关工作从业人员,通过函电进行业务往来、信息交流时,对其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准确、规范,不然势必会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纠纷乃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一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令人困惑的是即便教师结合知识点反复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在执行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令人费解。例如,进行日译汉训练的时候,其翻译出来的汉语語句,汉语表达五花八门。有的过于“炫技”,有的生造词汇,更有甚者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逻辑可言,这三种现象时比较典型的。折射出一种现象就是语言表达过于随意,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归结于学生缺乏语言规范的意识。
教学的现状使笔者开始尝试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
四、当代学生语言规范意识薄弱的成因及其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交流媒介日新月异地发展不断刷新着人们信息交流的速度与半径。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网络语言逐渐进入书面话语与日常用语系统,冲击着传统语言规范。
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以其方便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深受广大年轻人的青睐。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了解并使用网络语言,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时髦”的标志应用于日常交际和写作当中。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年轻人,充满个性、善于表达、崇尚创新,喜欢新鲜事物,网络语言几乎满足他们的口味,恰恰成为这类人群展示个性,表达自己诉求的最好工具。
根据2016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报告》还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网民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5.1%:其中 20-29 岁年 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9.9%。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中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并不少,约花费了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目前,虽尚未有机构就大学生手机拥有率进行过全方位的调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至少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一线城市,大学生手机的拥有率几乎达到100%。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大学生这个群体已经成为网络语言使用的主流群体之一。
中国大学生社交、购物、学习、娱乐等几乎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网络语言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语言使用规范,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但网络语言的出现确实在某些层面给大学生的语言规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通讯工具的出现,对网络语言的扩散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微博、微信上传播的网络语言篇幅短,不受语言语法、语义规范和标准的约束,又能彰显个性,极具娱乐性,导致很多大学生乐于将其用于书面表达。在解释一些不明就里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类似用“你懂的”这样的词汇来敷衍了事,根本没有意识去寻求论据来佐证自己的论述。把不规范当成个性,甚至认为无可厚非。这种认识会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语言修养,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缺乏规范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造成交际障碍。
五、语言规范的意义和语言规范意识养成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规范比其他具体事务和产品的规范更为困难。因为语言规范更加集中的涉及人的价值、情感和习惯问题。所以规范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也是语言规范的重要任务。
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要想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规范的使用外语来处理信息沟通方面的问题,除了扎实外语语言能力之外,必须具备较强的母语应用能力,同时还应该在学习阶段培养自身的语言规范意识。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规范使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在日益频繁国际交流中避免因语言不规范使用影响跨文化交际以及由此产生贸易摩擦和异文化冲突。
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在授课的过程中严格规范自身的课堂用语表达。课程设计上,应把握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科学规律,科学有效的制定课程标准,通过标准化的要求,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语言规范的意识。通过贸易纠纷和文化摩擦的实际案例中因语言不规范引发的现象,来建立学生对于语言规范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 王玉林.商贸应用文日汉互译教程[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7
[2] 袭宏.商务日语函电.商务日语函电(第二版)[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0
[3] 纪燕,叶超.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规范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753
[4] 董憲臣.从网络词汇的衍生机制谈其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J].语言应用研究,2009(4):30
[5] 牛敏.浅谈师范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00
[6] 吴春玲.语言规范论述[J].教育评论,2012(3):38
作者简介:高亮,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州工商学院外语系商务日语专业专任教师,主要从事日语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