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地方财政的加法和“营改增”带来的减法

2017-04-08薛仁进

祖国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营改增京津冀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党中央对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我国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發展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围绕京、津地区发展河北省各地方政府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不但为协同发展贡献力量还能为自身建设添砖加瓦,如何在全国性“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初期,在地方财政短期内减少的压力下做好承接京、津饱和产业和结构性调整产业的加法,对河北省各地方政府都是极大的考验。文章就主要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地方财政的加法和“营改增”带来的减法项目展开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营改增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京津冀协同规划中,最受关注的是京、津、河北三地的功能定位。未来京、津、河北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国家先进制造业研究发展基地、金融创新与运营示范区、北方国际航运发展中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国家现代物流与商贸基地、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三省市的定位清晰,功能互补,体现了相互之间协调发展的主体思想和错位发展的理念。

其次,三地协调发展的起点和要点在于疏解,找准需要疏解的对象,切中要害。对于京津地区来讲一些高能耗产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以及部分第三产业虽能给当地政府带来一定的税收,但其产生的环保、交通等负面效应已严重拖累地方发展,部分医疗、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恰恰是河北省各地市继续补充的短板,部分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非首都功能同样让北京建设发展显得不堪冗余。

第三,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同时也要加快构建能够体现土地资源稀缺程度、各行政单元间相互衔接的城乡基准地价体系,进而平衡发展过程中的要素资源,所以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一个科学规范的土地市场。土地资源的多少、基准地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地方的财政收入,如何在这场变革中为财政收入做好加法,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北京和天津集中了大量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环绕京津两地的河北便可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基地,利用好新增资源,利用“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妥善转化过剩产业,这些都给河北省各地方政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会在近两年内深刻感受到财政收入减少带来的压力,今年是“ 营改增”政策的收官之年,改革行业扩大到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这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改革一旦不到位,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将极大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必然会影响地方经济状况,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敢去触碰这些硬骨头,否则国家经济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二、“营改增”的重大意义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

“ 营改增 ”的经济效应,不仅体现为企业税负减轻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作用,也体现在经济发展方式的引导效应。“营改增” 着力解决产业分工、资源分配、重复征税问题,促进各产业纳税人分工协作,从制度上使增值税抵扣链条贯穿于各个环节,消除纳税人在税制上的阻隔,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随着分工细化而实现规模递增效应和质量提升。

(二)解决各税种重复征收的矛盾

营业税是企业劳务和商品课税的传统形式且征税对象比较广泛,平均税率低,但实行多环节征税使得企业税负加大,效益降低,最终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降低了民众的消费热情,在很多实行增值税的国家,营业税基本被增值税替代,许多国家的营业税只对特定业务或部门征收。

三、怎样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

第一,要区分行业和地区逐步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全行业、全地区的增值税扩围改革会在短期内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增值税“6+1扩围”时全国税收减少 1.74%,约合1926.88亿元;如全面扩围会使国家税收减少3.43%, 约合3798.38亿元),而分行业、分地区陆续推进,可以使“ 营改增”政策的积极效果逐步体现和释放出来,从而避免因全国集中性扩围对国家财政产生的冲击。

第二, 将我国增值税普及的范围继续扩大。 在国际经济危机逐渐进入尾声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开始减缓,在这个时期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公共投资也会给各地方政府带来债务违约的风险,行政手段对经济干预弊端也日益显现。而增值税扩围对恢复经济活力有明显的推动效应(增值税“ 6+1 扩围”拉动 GDP 增长 2.03%,增值税全面扩围拉动 GDP 增长 4.705%),进而对中国经济疲软具有重大的缓解作用,增值税逐步取代营业税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适时扩大征收范围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改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的现状。地方经济发展依赖更多的财税收入,让更多的税收侧重于地方,中央财政应给与更多的支持,发挥好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在改革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深化改革的同时,适当优化调整机制体制,科学的做好制度上的创新能够使经济发展更加顺畅,最终获益的还是普通民众,做到国强民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

参考文献:

[1]王晓丹.在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整的框架内稳妥推进“ 营改增”[C].2014.

[2]陈西玲.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问题研究[C].2014.

[3]周平.“营改增”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及实施途径的探讨[C].2013.

[4]李敏.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构建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04).

[5]师帅.刍议地方税收体系建设现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2).

[6]董聪超.“营改增”后完善地方税体系的探讨[J].对外经贸,2014,(04).

[7]顾正纲,王光宇.国外财政联邦制下地方税收体系的经验借鉴[J].财消费导刊,2010,(01).

[8]任惠.浅谈“营改增”后地方税收体系的完善[J].知识经济,2014,(19).

(本文为2016年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地方财政的加法和“营改增”带来的减法,课题编号201603120214。作者简介:薛仁进,会计师,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营改增京津冀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