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黔南茶产业相关问题思考
2017-04-08刘泽林
刘泽林
摘 要:千百年来,茶已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贵州是茶叶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地区。明清时期,茶业就已成为贵州的特色产业。在贵州这样的喀斯特高原地区发展茶产业具有多种优势,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生态工程、富民工程、 产业工程。茶产业作为黔南州重要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集生态、经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功能为一体,是黔南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经营手段发展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的重点产业。加快推进茶产业是黔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是富民增收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助手。
关键词:黔南;茶产业;资源整合
一、黔南州茶叶产业发展背景
1.发展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贸易国,中国茶叶种类之多也为世界之冠。贵州茶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茶经》中有黔茶的记载,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为贵州茶叶发展奠定了基础。贵州有绿茶、红茶、紧压茶等各类名优茶个,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个绿茶个,新创名优茶个,有记载的历史名茶个。都匀毛尖、羊艾毛峰、贵定雪芽、羊艾牌特珍特级、泥江翠片、遵义毛峰、银球茶等具有一定知名度。
2.发展现状
黔南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所产都匀毛尖茶素有“地球黄金纬度带上的绿茶经典”之称,是贵州省唯一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15年黔南州茶园总面积达到131万亩,总产量达2.09万吨,产值达33.64亿元,综合产值达65.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19%、46.46%、91.18%,全州涉茶企业(合作社)达900家,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经济优势。黔南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黔南茶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经济优势。黔南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茶业是黔南州的支柱性产业。然而茶业之间竞争日趋加剧,黔南茶产业发展困境逐渐显现。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化水平不高
在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上,全州的机械化比重不断扩大,部分企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生产,由于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茶叶机械的发展比较缓慢,导致名优茶规模上不去,标准化难以实现,夏秋茶不能充分的利用,开发总体上
还处在起步阶段。茶叶机械严重不足,不仅标准化提升和规模化推进缓慢,一定程度上还成为提升全州茶产业效益的瓶颈。
2.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目前,黔南州已具有产生力的茶园多已种植茶树几十年,茶树的品种老化,基础设施陈旧,在加上传统管理模式不到位,很多略成规模的茶园都存在产量降低、土层退化、茶树不生长等问题。并且规范化标准生产差距很大。当前黔南只有小部分规模大的企业按标准生产,多数作坊式的企业随意生产,生产水平參差不齐,产品质量与标准差异较大。而在加工工艺中又会因为炒茶工艺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茶叶产品的品质及产量,茶农们的收入大幅减少。
3.茶叶品种单一,深加工水平低
黔南州茶叶生产呈现出以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贡茶为主的名优茶主导状态,名优茶的开发和发展比较好,夏秋茶生产工艺涉足不深,开发较弱,大宗绿茶、红茶、乌龙茶以及黑茶等夏秋茶大宗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茶资源的利用率、茶叶下树率比较低,茶叶深加工方面鲜有涉足,浪费比较大,茶产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促进黔南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1.积极开展服务体系建设,确保黔南茶产业健康发展
茶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服务体系建设是关键的支撑条件,在州县两级茶办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三大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以贵州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科研体系,尽快推动都匀毛尖茶叶技术研究所的成立;二是建立健全茶叶检测中心和茶叶质量监督监控体系,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茶叶研究和技术开发,支持州内大中专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条件培养各层技术干部,依托公益性岗位推进村级茶叶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高中低、专业配套、分布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
2.加强品牌建设,引领茶产业快速发展
全州紧密围绕都匀毛尖和贵定云雾贡茶品牌建设茶叶基地,推广贵定鸟王茶树良种的栽培,逐步提升地方茶树良种种植比例,开展品牌宣传,深入挖掘黔南茶文化内涵,积极采取措施构建都匀毛尖茶文化展示平台及茶博园等。提升都匀毛尖和贵定云雾贡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覆盖面,优化品牌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品牌管理专家委员会,适应市场发展,逐步完善都匀毛尖茶标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打造以都匀、贵定、惠水、瓮安、平塘、独山、三都重点产茶县为中心,其他县市为补充的茶产业格局。
3.调整品种结构,加强茶叶机械推广
实施科技兴茶战略,推进茶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用现代技术提取茶叶功能成分加工合成新产品,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全州将加强对夏秋茶的开发和利用,调整品种结构,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和机构对夏秋茶进行开发利用,对开发和生产红茶、白茶、乌龙茶,以及夏秋茶的企业进行扶持,对采购茶叶机械继续执行农机单机补贴,对采购成套的生产线茶叶机械进行专项资金补助。
四、发展机遇与展望
近十年,茶叶成为世界的消费主体,每年以的消费速度递增,再加上绿茶饮用价值和茶叶的药用价值的开发,促使世界茶叶贸易总量增加与红绿茶比例此消彼长的新变化,使得绿茶在开拓市场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近年来,国内绿茶消费增长率在以上,名优茶消费增长在以上。在年“非典”之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了茶叶是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提出茶叶中的“茶氨酸”等化学物质可以大幅度增强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尤其是绿茶的这种能力可以达到倍。对于名优绿茶的开发,随着茶叶科技知识的宣传,使消费者更加青睐于绿茶。
近年来,随着黔南茶叶生产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黔南全州茶叶企业(包括合作社)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增长。2011年黔南全州涉茶产业(含合作社)有143家,2014年迅速增长到834家,2015年达到900家,近五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8.39%。根据“2015年黔南州茶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全州新增茶叶企业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3个。2015年黔南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与此同时,全州各地捆绑使用各种项目资金,探索出“以短养长”种植模式、“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合作开发模式,“企业带大户、大户带散户”茶园流转模式,企业连片开发、农户规模种植,走上了茶叶基地建设和产销多元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清,李应祥,陈跃华.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J].茶叶通讯, 2012,03.
[2] 安亚军.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