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方机构养老情况的调查及优化建议
2017-04-08李倩
李倩
近几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龄化特征不断凸显,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方的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空巢老人的现象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养老问题已经是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当前我国地方机构的养老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且由于受到了地方经济实力、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影响,养老问题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机构养老进行优化,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是导致我国养老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照国际通行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计算,如果一个地区60岁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者是65岁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都可看做是已经到达了人口老龄化的水平。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我国同样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改善延长了人的寿命,还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都给社会以及家庭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地方机构养老快速发展起来,并且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探究地方机构养老模式的意义
理论意义。地方机构养老作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补充,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还较短,因此探究其养老模式能够从理论上对其形成一定的指导,这对于我国机构养老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对于养老机构的理论研究还较少,大多是关于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研究,因此填补机构养老的研究空白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
现实意义。对于地方机构养老的研究不仅仅可以从理论上丰富对养老模式的研究,更可以从各种养老现状的分析上对当前的机构养老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这对于结合地方特色的机构养老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探索地方机构养老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因为子女外出打工。现在许多家庭出现了空巢老人,这对于一些患有突发性疾病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成为难题。由于我国的社区养老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在短时期内建成设区养老体系还不现实,所以地方机构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补充,对于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的不足之处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地方机构养老能够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养老效果,促进地方养老模式的科学化发展。因为地方机构养老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创办者是根据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创设的养老机构,对于地方老人的生活习惯更加地了解,因此地方养老机构也更加适合当地老年人生活。
对于地方养老机构的调查研究能够对我国的地方机构养老的现状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为其相关的工作者提供可行性的建議与方法。
地方机构养老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地方机构养老的问题
随着我国地方机构养老的快速发展,其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地方机构养老的费用较高。超高的养老费用不仅是困扰家庭养老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地方机构养老的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地方机构养老大部分是私营机构,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机构养老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威胁。由于各种养老设施的修建,以及专业医护人员的雇佣,都成为机构养老的很大一部分支出,因此没有足够资金支撑,机构养老很难成功运行。不仅是养老机构需要高额费用来维持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行,接受机构养老的家庭也要具备较强的经济能力才能维持老人在养老机构的一切花费。基于地方养老机构的高额费用,一些机构只接受有“五保”的老年人前来养老,无法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这一定程度上就是机构养老高额费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地方机构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由于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出现的时间还很短,各方面的建设还有待于完善,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地方机构养老的短板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在各种硬件设施以及软件服务上。首先是硬件设施上的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地方养老机构的规模小,各种老年的健身设施短缺,缺少配套的适合老年人的体质监测设备。养老机构作为一个老年人的修养场所应该具备基本的体质监测设备,为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监测做准备,以及时预防老年人的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就是软件设施的不够完备。作为养老机构,软件设施不仅包括机构的服务行为还包括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数量与质量。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护服务,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更为完善的健康修养场所。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地方机构养老的模式来看,并不是所有机构都具备高素质的专业医护人员,因为老年人的各方面的生理机能有所退化,看护工作艰辛程度较大,这让很大一部分医护人望而却步,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不能满足当下养老机构巨大需求市场。
地方机构养老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细分化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养老市场也存在细分化的可能,因为老年人的患病几率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所具备的特征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但是就目前来说,地方机构养老大多采取的是老年公寓的养老模式,单一化的养老服务显然并不能满足不断多样化的养老市场的需求。地方机构养老作为一种盈利性组织,有必要针对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地方机构养老问题的原因
针对地方机构养老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原因上的分析。
老龄化速度过快,“未富先老”成为主要养老障碍。造成养老问题凸显的首要因素就是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加快,许多人都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让地方机构养老的供不应求,这也是机构养老的费用“水涨船高”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老年人的经济能力较低,自然就成为低收入人群,然而作为老年人不仅需要维持基本的生存,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付维持身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医疗费用。据有关学者的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有些甚至是入不敷出。在这其中,高额的医疗费用就花去了老人的大半积蓄,因此“未富先老”就已经成为困扰养老的首要经济因素。
除去老年人本身的“入不敷出”外,地方机构养老不能够做到因地制宜也是其养老费用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机构养老引进于发达国家,再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发展,而同样的养老机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收费却不降低,就会给这些地区的家庭造成局的经济负担,更加凸显了其高额费用的特点。
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老年人健康设备的引进以及专业医护人员的招募等这些作为养老机构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都需要高额的费用来支撑,因此,高成本的投入也就决定了机构养老的费用居高不下。
家庭养老遭到削弱。因为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子女在结婚以后并没有与父母同住,而是分开居住,这事实上已经增加了日后家庭养老的难度。现代的社会的独生子女较多,“4--2--1”式的家庭结构较为普遍,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状况加重了独生子女的经济负担,而且已为人父母的人也并没有很多时间分给自己的父母,因此许多人会选择将父母送至养老机构中。机构养老得以生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多样化的养老市场,家庭养老功能得到了削弱。
国家缺少对于养老市场的有效规范。机构养老就意味着养老服务不仅仅是一项事业,更是我国服务行业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养老市场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因此需要政府不断地进行引导,规范其发展。虽然我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针对养老这一新兴的市场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关于如何规范其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的文件与政策却较为少见,这也是我国机构养老收费过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重要原因所在。不仅仅对于收费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关于养老机构中的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其是否达标。严格的养老标准的缺失是造成多样化的养老市场不能被满足的原因,也是养老机构容易与老年人家庭产生纠纷的隐患所在。
社会养老观念的传统与保守阻碍了机构养老的发展。在我国传统的“孝”的理念与养老观念中,居家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也越加明显,因此大部分中国老年人所秉承的还是在家接受子女瞻养的观念。
地方机构养老的优化建议
地方机构应该根据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建设养老院,建设一个契合当地老年人生活習惯的养老机构,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此外,还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设置合理的收费标准。
政府政策的支撑,这是我国地方机构养老的规范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不仅是养老优惠政策的出台,还包括各种养老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专门负责监管各种养老机构的部门和人员的组建与培养。
地方养老机构本身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提高自身的养老服务水平,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