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90后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
2017-04-08强薇
强薇
凝聚力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一个拥有凝聚力的班级无论在学习风气、学习成绩还是在各项活动中都能有较好的表现,这也就是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之处,那么,针对现在的90后大学生如何增加他们的班级凝聚力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90后大学生有着他们这一代人独特的个性,对他们应该有针对性的方法,使得他们能够认识到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加強他们在班级的主人翁意识,重视班级的发展,深入了解到班级进步对自己的影响。由于工作原因,长时间与学生接触,尤其这些90后的学生,对于构建班级凝聚力有一些想法和措施,主要通过核心人物选择、建立平等机制、组织班级活动等三发面来展开说明。
班级建设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辅导员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班级建设中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则是体现班级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是班级建设的根基,只有具有较高凝聚力的班级才能团结共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中将“班级凝聚力”定义为:“在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的一致努力而形成的一种班级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整体力量。简言之,即指集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它既包括班级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也包括班级成员之间的内在聚合力。”那么加强班级的向心力及聚合力成为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部分,在此我将借助自己的工作经验及研究结果对如何在本科四年中建设并提升班级凝聚力提出一些举措:
选择核心人物
班干部不容置疑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人物,他们不仅管理着班级的日常事务,更是联系全体学生的枢纽,班干部之间的团结友善、良好的合作及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是班级凝聚力建设的第一步,因此,班干部的选择要十分谨慎,尤其在刚刚入学时,对于同学们的情况了解较浅时,如何在众多学生中选出领导力强、正直、勤奋、有耐心、有责任感的学生千部需要辅导员做很多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从学生的入学成绩及档案中选择在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尤其是曾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其次,观察学生在军训时的表现,以及在宿舍中的表现,选择愿意帮助他人、自我要求严格的学生,最后,还可以以投票的形式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选出值得学生信任的班干部。当然,每个班干部的职责不同,还要根据各班干部的不同角色选择出适合的学生。
建立平等机制
深度决定高度,“树根”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该理论对于班级凝聚力建设同样适用,此时的根便是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向心力,只有班里每一个学生都拥护自己的班级,班级的凝聚力才能根深蒂固。稳健持续。
如何构建每位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呢,首先需要建立平等机制,让每一位同学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当然,每一位学生同时就应该承担建设优秀班级的义务,其次,增加每位学生对班级事物的参与度,例如班级的决策应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决定,尤其在评选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时,需要经过民意调差,征得半数以上同学同意。
组织班级活动
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集体荣誉感,增进同学间情谊。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高年级与低年级应有所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彼此间不熟悉,通过集体活动能都联络同学之间的感情,此时的活动应以小团体为单位进行,例如以宿舍为单位,同一宿舍人数相对较少,沟通起来比较容易,这样能更快的增进同学的互相了解,让他们对于团队合作形成最初的认识。而随着年级的增高,同学间越来越熟悉,此时的活动应更多的转向大团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增进全班同学的感情,建立共同愿景,达到全体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状态,这样自然就形成了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的构建,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增进同学间感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及集体荣誉感,为他们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对于学校来说,每一个团结、有凝聚力的班级都是学校优良风气的具体体现,只有每个班级都具有凝聚力,学校才能更团结、师生共同向更高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