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7-04-08罗晓轲

南北桥 2017年6期
关键词:智力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罗晓轲

【摘 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本文通过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解释,具体阐述了体育锻炼在青少年智力、人际关系的改善、不良情绪的消除、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智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8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教育制度的改革,都使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同时受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当代青少年作为民族未来发展的栋梁,无可避免地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得到进一步的关注。近年来,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已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体育锻炼本身的生物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入手,阐述一下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青少年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条件。正常的智力是正确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前提,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体育锻炼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智力有助于青少年学科知识的掌握。Anthony的研究指出,是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与智力、记忆能力间存在着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国内学者做的有关研究也同样证实,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人的智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青少年在学校期间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包括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意志能力等在内的各种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在这诸多的能力中更为重要。就像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家丁肇教授所指出的:“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而来的。”我国目前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考试分数,却忽视了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这就导致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缺乏相互理解、忍让和关心,缺乏感情交流,人际关系逐步疏远。

体育锻炼的魅力就在于冲破这种隔离和疏远,聚集在运动场上,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Brawley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2];著名学者麦欹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使人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3]。体育锻炼的许多项目都需要同学们之间的协作配合,也需要同学们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让不同班级、不同性格的同学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的练习和比赛,就能使他们之间产生亲近感,有时他们甚至不用言语,只需要通过一个手势、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和间接的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或不自觉中就产生了一种情感。也就是说同学们可以用体育锻炼来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適应将来的社会。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绪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现在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繁重的课业问题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科学家发现,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促进睡眠。这已得到了试验证明:如Mclnman(1993)等人对运动后的受试者立即进行测量,发现他们的状态焦虑、忧郁等显著降低,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Hay-den(1984)等人有关有氧锻炼与忧郁关系的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者其焦虑和忧郁的水平比不锻炼者要低;Berger(1993)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5%),每次锻炼时间20—60m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4]

四、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主要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可以归纳为: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5]当代青少年从小成长在百般呵护的环境中,父母对他们的偏爱,以及应试教育忽视了对人格教育、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正确引导,致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才智缺乏一种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在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定位方面出现了偏差。

青少年与社会现实的实际接触中,一些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客观评价与本身的自我价值产生出入,或相抵触的负面信息过多时,将导致心理失衡。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失望、悲哀或是尴尬、犯罪感……如果不能很好的予以调节,持续时间过长,就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体育锻炼是以身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特殊的实践活动,大多是集体性、竟争性活动,自己能力高低、修养好坏、魅力大小,都会明显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还有助于自我教育,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

五、体育锻炼有助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焦虑和抑郁是普通人和精神病患者遇到的最为常见的困扰,在大学生中,也有不少人由于学习或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了焦虑和抑郁,目前国外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就能调节和消除青少年的这些心理疾病。这一科学研究的依据有两方面:1.体育锻炼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内啡呔的释放。这种内啡呔具有吗啡的作用,它能使青少年获得镇静镇痛的效果以及舒适、欢快的情绪体验。2.人类的忧郁、沮丧等不良情绪通常发自左脑半球的思维部分,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在右脑半球。青少年在运动时,左脑半球会逐渐受抑制,而右脑半球则逐渐活跃从而取得支配地位。

总之,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其他方式、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它以其自身的生物学、社会学特征,加之其良好的经济性、低风险性和有效性,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推广体育锻炼,普及和实施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有利条件,有意识地发挥其健身和娱乐功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共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Stuart Biddle:心理学在锻炼及与健康相关的相关身体活动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2000,20(4):71-74.

[2][4]殷恒蝉,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24(6):37-39.

[3]张立敏,张力为: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1):43-48.

[5]刘宁: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性思考[J],贵族民族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94-196.

猜你喜欢

智力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