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蓉蓉:你的所见,是我留在城市的水墨山川
2017-04-08陈娱
陈娱
尽管在特殊时代的审视下,也能淡定自若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止是她,这更是青年艺术家们身上最独特的闪光点。毕蓉蓉是近几年来受关注度最多的青年艺术家之一,强烈的色彩对比,几何图形、线条、拼接,创造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她却说她不是一个个性化的抽象主义者,而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她像是一个城市的旅人,找寻着已知的当下和未知的远方。2016年,她的最新个展“小说景观”在千高原艺术空间展出。
一个学了6年国画的人做当代的艺术作品
“什么是当代艺术?我做的是当代艺术?”这个如今让策展人、评论家和艺术家经常被问及的问题,当他们作出回答的时候,多少带着自我纠结和慰藉的情绪。毕蓉蓉最初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一个刚毕业,学了6年水墨画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她不知道这是什么,甚至觉得跟自己关系并不大。在她的意识中,绘画就是靠着扎实的基本功一笔一划刻画山水轮廓。2008年,她留学荷兰,仿佛打开了绘画创作上的新视界,去看不同的展览,接受不同的文化,和导师交流作品,丰富多元的元素,表达方式千万种,选取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上的细微末节,小到一粒尘埃,都能融入到作品当中。对于一个专注6年水墨画的毕蓉蓉来讲,这一切都太新鲜了,她意识到,作品不仅是简单的绘画,更是在表达和叙述。她有个习惯,每次写生回来,就要把采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表达到画面上,从每一张线描开始,后来逐渐拓展媒介方式,尝试把每一个局部放大,只剩下线和块面,她发现此时的线描不能说明她与环境的关系,这样一步一步地她仿佛牵住了一根通往四面八方的线,“当你没有任何负担地去看事物的时候,它们充满无限可能。”
它只是看起来很抽象
2015年,毕蓉蓉的一场名为“三联图——制作中的素描”的展览在千高原展出,这次展览让她真正走入当代艺术的审视之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80后中国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不管是绘画还是装置,都具有强烈的对比色彩,她认为色彩最能与人产生交流,然后再借助一组几何形状或者线条的交错延伸去表现,这使很多人一开始都认为她的作品是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她說,“我最不擅长的就是抽象画。”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毕蓉蓉学习的都是中国水墨画,靠每日练习扎实的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水平,所以那时她的作品要么是外出写生的风景画,要么是基本功练习,说到抽象和几何,她是编不出来任何形状的,后来到荷兰读书她才慢慢地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而这场展览,是她对景象的另一种解读方式,毕蓉蓉把采风的素材当作一种对图像风景的“写生”或“素描”的过程,“这场展览是我理清最初的创作思路的一个开始”。 “小说景观”是毕蓉蓉在千高原的第二个展览,她尝试用编织的元素进行创作,作品中呈现出织物交错的线条感以及丰富的色彩,“旅行的时候,我看到各种各样城市的景象,比如说街头绘画、海报、建筑,这些景象碎片化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这些看似抽象的表达其实是模仿一个真实的世界,借助纺织品表达出来的世界又与真实不同,像是虚拟的景观,所以我把它叫‘小说景观。”
毕蓉蓉所关心的是今天我会遇见什么?明天什么时候出发?下一站去哪里?
在现场,她是最活跃的一个,身姿娇小、思维不拘一格。她喜欢旅行,与她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会猝不及防地被她问及值得游玩的地方。
来到成都,先去爬青城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她旅行的目的也不过如此。她喜欢城市中的建筑和风景,美术馆、商业大厦、花园、小街道、路牌、街头涂鸦、城市地标,或许她更愿意在第一处隐秘的市井小巷,结识一位当地人,听他讲一下午的故事,慢与快,在不慌不忙中探寻着已知与未知。只有没有负担地去体会生活,才能最真实地与世界相处。这些经历给予她启迪,或许是一片树叶,一张白纸,总能从她强烈缤纷的色彩下,感受到她与环境的每一层微妙的关系,读到她最近发生的故事。所以,与其说她是一个艺术家,不如说她是一个用心讲故事的女孩,可是,你一定不会猜到她下一次计划去哪儿,会遇到什么样的,她相信保持对旅程的未知感,能给她最精彩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