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也是一种选项
2017-04-08杨澜
杨澜
2015年10月,在电视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位12岁的中国男孩与一位同龄意大利男孩展开竞争,看谁能用最短时间记住102位新郎新娘的排列顺序,然后用人偶复位。
中国孩子用的时间稍短,按照比赛规则由意大利男孩先报出自己的排序,结果完全正确。这时,中国男孩开始低声啜泣,继而号啕大哭。主持人问孩子为什么哭,他懊恼地说:“我记对了,可是排错了!”在家长和现场嘉宾的劝慰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带着哭腔报出自己的排序,结果完全正确!因为用时较短,他成为最终胜者。我不由感慨:中国孩子的压力太大了,输不起啊!
在我采访过的人物中,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发明人伊隆·马斯克说过:“谁喜欢失败呢?失败是可怕的。如果你毫无风险,就意味着你不过在做一件平常的事!”马斯克的这句话可是真切的体验。
1995年,马斯克用自己和兄弟们凑的一万多美元创业,开办软件公司。31岁时,他把软件公司及后来又创办的一家公司成功地卖给了康柏,赚了2000万美元。但他不是从此过上舒服日子,而是决定把所有资金投入新公司,再度创业。
电动汽车和运载火箭在实验过程中失败率很高,马斯克的情绪也常常随之大起大落,甚至在一个圣诞节前的周日彻夜难眠。第二天早晨,他接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打来的电话,给了他一份14亿美元的订单。他激动得忘乎所以,对那个打来电话的人大声说:“我爱你!”
我们喜欢聚焦于某些人物的成功并将之神化,而不太在意他们在成功之前的许多失败经历。
2015年10月,我采访迈克尔·乔丹。他曾不可思议地带领芝加哥公牛队获得六次NBA总冠军,带领美国国家队获得两次奥运会冠军,他则获得五次常规赛“最具价值球员”、六次總决赛“最具价值球员”称号。他的传奇经历,连同他扣篮时的吐舌动作都被球迷们津津乐道。而在收购山猫队(现名黄蜂队)之后,他成为历史上首位职业球员出身的球队大股东,其年收入超过他作为职业球员时的总和。他却说:“我起码有9000次投球不中,输过不下300场比赛,有26次人们期待我投入制胜一球时我却失误了。我的一生中失败一个接一个,但我从未害怕过失败。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没有尝试。”
人生如此丰富,岂能用“输赢”两字概括!除了赢家和输家,难道我们不能做个玩家,在对梦想的追逐中体验一把挑战自我的惊喜与刺激?
怦然心动
为什么会有人难以接受失败?这是因为他们把人生简单地用“输赢”来概括,他们如履薄冰地在输赢的“跷跷板”上来回踱步,非赢即输的恐惧感时时压迫着脆弱的神经,稍有风吹草动,人生便会即刻倾覆。然而,人生的丰富性岂能用“输赢”二字概括?但凡成功者,在他们赢得人生之前,不知要输过多少次,绝没有一次不输就能抵达成功的人,反而是多次的“输”成就了日后璀璨夺目的“赢”。输,是赢必经的跳板,在输里尝试,在输里锤炼,在输里渴望,在输里奋斗……人生不拒失败,有输才会有赢。
[文题延伸]人生不拒失败;从失败中崛起;成功的秘诀……(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