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构建“求知致用”特色课程
2017-04-08何军廖嘉亮
何军++++廖嘉亮
一、传承学校文化,精准定位课程
知用中学建校于1924年,是由“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现中山大学前身)的学生社团知用学社创办。一直以来,知用人坚持“承认知识的权威,采用实验主义,求知致用,双方并重,以谋求南方学术之伟大建设”的信念,以“求知致用”为校训,求活知、致实用,为国家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学术的振兴,几经迁徙、筚路蓝缕、矢志不渝。
知用中学92年的发展史,展现了一所革命中学根正苗红、名家引领、历史深邃、文化丰厚、敢为人先的历史特点。在知用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广东省爱国学生运动领袖毕磊,黄埔军校教官林庆培(音乐教官)、何学坚(教育系教官)、李少陵(政治教官),广州教育界贤达唐富言、张瑞权等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青年教师;曾出现过鲁迅、廖承志、茅盾等杰出名家授课的身影;曾留下过坚守教育救国的信念,辗转澳门、香港、越南西贡、顺德、南海、湖南郴县良田、黄茅大山、上田池洞、临武牛头汾等地办学的足迹;曾奏响出学术百家争鸣、创新纷呈涌现、道德厚重高尚的文化局面;曾出现过广州市内首先尝试实行六三三制、建成当时广州市最突出的科学馆、首次提出试行“半工半读”实验班、首先拥有本校校服(黄埔军校学生的军服样式)、最早拥有校歌等敢为人先的创举。由此,也孕育了立志报国、崇尚真知、优势发展、求变创新的求知致用精神。
在进一步梳理学校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要传承学校“求知致用”的核心理念,确定了“培养‘学养深厚,实学见长的现代公民”的目标,围绕这一理念和目标,构建了“求知致用”的特色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元素。知用中学将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特色、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紧密联系,使学校的课程改革深入到文化层面、思想层面、精神层面。
二、建设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发展
我们用太极图来概括“求知致用”校本课程结构的特点:此图用之于“求知致用”校本课程,体现了“求知”与“致用”不断循环相生的知识创生发展过程。鱼眼的两端分别为“求知”、“致用”两端,一者主静,一者主动,既为求学方式之两途,又为所获知识之两端。两鱼相交,又体现了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承、相互创生的特点。由“知用”而生“求知”、“致用”之两极,又由此两极而生发学校之诸课程群,并对应国家颁布的六大核心素养,由此培养出“学养深厚、实学见长”的现代公民。
在此格局之下建设学校特色课程的“两大系列”、“六大模块”的基本架构(下图):
两大系列各包含三大课程模块,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模块正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核心素养来分类设置。
这样的课程架构,是根据学校的发展愿景(创建教育优质、管理优效、师资优化、校风优良、环境优雅的广州市文化名校)和办学理念确定的。我们认为,特色课程应根植于学校文化、基于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融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之中,服务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于学校的特色教育,用文化和课程滋润师生的成长。通过搭建课程平台,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优势潜能的需求。
三、课程滋润成长,实践创生特色
1. 发展指导:求知与致用并举
“求知致用”课程是以指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潜能为基础的。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知用中学已经形成了发现学生优势潜能、发展学生优势能力的教育机制。这一机制体现为学生发展规划的求知层面,德育主题月课程、学生社团课程等的致用层面,并通过朗晴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的阳光成长提供保障。
(1)“天赋才干”生涯规划课程
“立志”教育是我校的优秀传统和重要教育内容。最近,我们结合学校的教育实践积累,与广东省校长联合会合作开发了“天赋才干”生涯规划课程。力求因应社会发展,更好地为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服务,以指导学生获取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实现什么目标、清楚自己实现预定目标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距离将要实现的目标与规划还存在多大的差距的方法和知识,并付诸于行动实践,最终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成长”为“主动成长”。每个新学年伊始,由学校领导为新生开设“规划三年生活,从今天做起”的入学衔接课,由特聘的外校老师给每个年级的同学开设“知用生涯规划讲座”,指导学生从更小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成长目标。再组织全体同学参加由广东省校长联合会开发的“中学生学业和生涯发展规划”在线测试,借助科学的方式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之后由各年级、各班,根据年级的生涯规划重点,通过班会课程、导师指导和学科融合等方式,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学会选择发展个人优势的成长平台,高中三年的规划重点分别是,高一年级“认识自我,融入成长”,高二年级“走进职场,规划学业”,高三年级“规划生涯,高效学习”。学校也分别为之编写了《知用中学学生手册》、《“格物求知,迈向丰盛人生”行动计划》等辅助材料。“天赋才干”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潜能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2)德育主题月课程
一直以来,把国家、学校的培养目标融合到德育主题月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着力点。近年来,为实现“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做自己擅长的事”的目的,学校进一步规划设计十二个德育主题月课程,使之系统化、课程化,以更好地为学生发展优势潜能的服务。每个主题月都是根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国家传统节日、学校的核心价值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把学校的大型节庆活动和德育活动、年级的特色活动、学生的常规活动等统整起来,使之实现系统化、课程化和校本化。每个主题月都有明确清晰的养成目标,有丰富多样展现不同才干的平台,有体现不同能力的成果。学生可以在主题月课程中,选择参加最适合自己的活动,尽情地在“致用”知识,发展优势。如感恩爱校活动月,以学校的班主任节为课程平台,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运用校园文化符号,激励学生爱学校、尊敬老师、共建校园文明”为目标,通过班主任节活动方案设计与展示、三行情书征集比赛、班主任节徽标设计比赛、“班主任的一天”视频征集、班主任照片征集、海报宣传活动、展板策划与布展、班主任节主题班会课、班主任节墙报、班主任节庆贺大会等十大学生活动,使同学们既在活动中学会感恩、体验感恩、分享感恩,又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展现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现代公民的素养。
(3)朗程心理健康课程
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近年来,学校因应当前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显、家长育儿焦虑明显,与朗程心理工作室合作开发了朗程心理健康课程。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成长讲堂、心理成长工作坊、一对一心理辅导、心理兴趣小组与社团指导等形式开展。一位参加了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家长由衷地感谢:“今天我按照周老師说的,将孩子的优点写好发到他的QQ上,平时我说什么他都没有回应,但这次他回应我了。我想孩子还是需要我们肯定他的优点的。家长团体辅导后,我学会了要接纳孩子在成长期的反常!感谢知用中学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辅导,感谢心理老师们。”
2. 激发潜能:学养与实学并重
“求知致用”课程是以培养“学养深厚,实学见长”的现代公民为目标的。目前,学校正通过“求知堂”人文课程、公民写作课程、“求知楼”科技课程、STEM课程、学科竞赛课程、身体素质发展课程、模拟网络创业课程等,统整跨学科资源,创设培养多元智能的真实情境和任务,为激发学生的潜能而努力
(1)“校园议事堂”公民写作课程
“锻炼公民道德、充实生活智能”是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坚持的训育目标,近年来,学校以写作活动为载体,统整了语文、政治、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设置了“校园议事堂”公民写作课程,以激发学生语言智能、交际智能、逻辑智能和内省智能。课程通过创设的多个校园生活的真实情境和阶段写作任务,学生分别经历短评、深评、调查报告和建议书等多种写作体裁,最终以向学代会提交学校发展议案为成果。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借助自我、同伴、教师和家长等不同主体的评价,发展了多文体的写作能力、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提升,学养得以丰厚、实学得以发展,潜能得到极大的激发。参与课程学习的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文章刊登在省级报刊《羊城晚报》,多位同学在学科考试中写作获得优等成绩,成果在市、区不同的教研会议中推广,得到省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
(2)新生衔接课程
新生对学校的适应程度和速度,是其能否融入新的生活、能否发展个人优势潜能、能否传承发展学校精神的关键。基于此,学校大力开发新生衔接课程,试图从学养和实学两方面,提升学生素养,使之能获得求知、致用的自我发展能力。学校通过开设校史课程激发学生的荣誉感、用名校名人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开设礼仪课程提高学生的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开设“学习之道”课程促进学生求知与致用的能力、夯实学生的学养基础,开设军训课程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吃苦精神,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优势发展。这些课程都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统整同学科的知识以开展活动,实现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和谐发展,实现了学养与实学的协调发展,有效加快了新生融入校园的学习生活。
“求知致用”校本课程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知用学校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一方面,求知致用学校核心文化造就了“求知致用”特色课程,并为课程提供了取之不绝的文化源泉和设定了运行的逻辑规则;另一方面,“求知致用”特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为学校文化的发展及创新提供了核心机制与主要手段,从而使学校文化重获新生,焕发生机。“求知致用”特色课程在实施中逐渐形成了专家引领、知用结合、优势发展的特色。在学校的文化和课程的滋润下,校园中的每一个生命都“活得精彩”,每天都有机会做自己擅长的事!
责任编辑 蒋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