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别策划:探讨混凝土行业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2017-04-07

商品混凝土 2017年6期
关键词:搅拌站外加剂提质

综合版

特别策划:探讨混凝土行业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姚夫超,李新国(临沂天元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企业工作要以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为中心。提质增效的意义在于,实现品质品牌的新跃升,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深化改革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管理改善要效益。作为基础设施及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原材料,混凝土生产企业更要实现提质增效。那么混凝土企业如何实现提质增效呢?本期特别策划诚邀大家参与讨论,集思广益。

2016年混凝土行业可谓是跌宕起伏、顿挫波折。建筑业严冬持续、原材料水泥价格不断上涨、环保要求趋严格且问题频出、产能过剩、弱势难撼……,在供求关系不断恶化、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向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行业产销量、效益严重下滑。2017年混凝土行业又该何去何从?唯有通过增效,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是混凝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早在 2015年 12 月 9 日,李克强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明确指出,企业工作要以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为中心,作为基础设施及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原材料,混凝土生产企业更要实现提质增效。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下,企业须保持定力,提振信心,将效益观念扎根在生产过程中,把提质增效作为提升管理的机遇,充分发挥好技术优势,实现精细管理增效、降低成本增效,利用新技术增效。

1 实现精细管理增效

“管理增效”主要从企业精细化管理、服务及财务管理等角度进行交流。混凝土企业各部门要细化管理规程,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个人小目标、小任务的方面把握好、完成好到企业大目标完成好。混凝土质量问题是造成混凝土企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质量。在工程开盘时要严格检测混凝土质量,并派专业技术员到工地与施工方进行技术交底,并留取施工影像资料,对不合适的施工情况沟通处理,这样能大大降低混凝土质量问题。从国家节能降耗的政策方向考虑,结合当地税收减免政策,例如粉煤灰、矿粉、尾矿砂等材料的使用,积极争取税收减免政策能够为混凝土企业带来可观的增效。

2 降低成本增效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一直是大家探索的问题。原材料的质量稳定至关重要,混凝土原材料中水泥、石子、砂子的质量控制大家都很清楚,判断起来也比较容易。混凝土外加剂已被广泛的应用到混凝土当中,已经成为混凝土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组成部分。

目前商混站使用的聚羧酸减水剂固含量在 10% 左右,也就是说 90% 左右是水。按照目前外加剂正常的流通路径,一般经过三个流通环节四个步骤搅拌站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外加剂产品:

第一步:减水剂母液厂利用基础原材料先生产出固含量 40%~50% 的母液;

第二步:采用桶装形式运输到外加剂复配厂;

第三步:复配厂再根据搅拌站要求配制成 10% 左右的成品;

第四步:采用桶装或槽车灌装后运输到搅拌站。

因为聚羧酸减水剂大都是液体,其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更高,加上现在的限制超载。作为外加剂的运输实际上将大量的水进行运输,不仅毫无意义,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损耗加大,大大的提高了产品成本。

例如:将 1 吨 40% 的母液运输到 200 公里外的复配厂,运费大约 150 元。

1 吨母液生产出 5 吨减水剂,将 5 吨减水剂送往 50公里内的搅拌站,每吨也要 50 元,合计 250 元。按照1 吨母液可复配 5 吨搅拌站使用的产品计算,1 吨搅拌站使用的产品需要投入母液的运费大约为 30~50 元。也就是说,搅拌站得到的最终产品物流成本最少要每吨 80~100元(这还不包括增加的人员成本和其它损耗)。

若按照搅拌站每天使用 10 吨产品计算,仅此一项一天就要多花费 1000 元,1年按照 300 天计算,需要花费 30 万元。

所以,采取本地化生产来减少运输环节和费用,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是有效途径。目前已经有许多搅拌站采用自行复配的方法来有效的降低这方面费用。

3 利用新技术增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种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我们混凝土企业要积极升级改造。从普通混凝土生产向特种混凝土生产转变,积极研发生产利润率高的特种混凝土,例如防辐射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和彩色混凝土等,实现混凝土品种的多元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混凝土生产向砂浆生产扩展,将混凝土生产线简单的加以改造就可以生产湿拌砂浆,湿拌砂浆目前需求量较大,可以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从购买外加剂到生产合成外加剂转变,随着砂石原材料大规模开采使用,砂石质量越来越差,砂含泥量指标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需要从外加剂方面入手,通过外加剂成分的调整,来改善混凝土质量,例如配制适应高含泥量砂的外加剂,这就需要混凝土企业掌握外加剂合成复配技术。

李海卿(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提质增效是指提高质量、增加效率。提质增效常用于经济、产业、工程等的设定目标。

提质增效的具体含义

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就是要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保持平稳运行,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有活力、有较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市场主体,为稳财政、稳就业作出更大贡献,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就是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全面落实五大重点任务,加快中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步伐,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矫正供需结构错配,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量质”双升。

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就是要实现逆势图强,把发展的基础夯得更实一些,把发展的质量提得更高一些,把竞争的实力锤炼得更强一些,把防风险的屏障筑得更牢一些。

提质增效的提出

从 2015年央企负责人会议提出的“全力以赴保增长”到今年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对于央企头号任务的变化,中国企业发展不是盲目追求效益,而是追求有质量的效益、有水平的效益。

2016年央企要从做好增量、盘活存量、管理提升三个方面要效益。从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的央企来看,几乎都将提升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如中国电信提出持续强化精确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国建材集团提出稳价报价增效、降低成本增效、利用新增长点增效、开辟“一带一路”市场增效。

提质增效的意义

(1)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是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增加值占到全国 GDP 的 10%,税费贡献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 1/6,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许多中央企业都是行业龙头,涉及的产业链长、关联面广,如果生产经营出现大的波动,就可能引发各类风险,对国家财政、金融、就业、民生等造成严重影响。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就是要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保持平稳运行,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有活力、有较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市场主体,为稳财政、稳就业作出更大贡献,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去掉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一些企业有效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错配的问题日渐积累。一方面,中央企业在低端产品上供给能力过剩,面临白热化竞争,成本下不来、价格上不去,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另一方面,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上供给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端、精细化的市场需求。

(3)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是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重要举措。

做强做优做大是新经济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2015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 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中央企业达到 47 家。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资本运行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资本布局结构仍存在分布过宽、战线过长等突出问题,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制约了国有资本功能的有效发挥。

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企业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放缓,过去主要凭借高强度、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持续,迫切需要通过优化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央企业的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提质增效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挑战

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效益下滑压力不断加大。2016年上半年,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0.8%。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整体复苏乏力,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很多;中国经济面临多重矛盾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严峻性、复杂性不可小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新困难、新问题不断出现。

机会

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动力正在强化,新业态不断出现,新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动力将进一步增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这些为我们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提供了历史机遇。

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特别是针对搞活实体经济推出了不少有力度的支持政策。国有企业改革“1+N”系列文件陆续出台,各项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改革的红利效应正在逐步显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加快落地,国家重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城镇化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这些为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央企业自身实力积累提升。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央企业积累了比较厚实的家底,资产规模已达到 47.2 万亿元,其规模实力、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不少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水平已走在行业前列。这些为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底气。

提质增效的措施

(1)处置“僵尸企业”——用“小震”化解未来“大震”

处置“僵尸企业”是绕不过的坎,是必须做的手术,会引起一些震动,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按要求把工作做好,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来的“大震”。国资委 2016年着手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争用 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主体任务,到 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处置“僵尸企业”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体现,随着各项改革的纵深推进和落地实施,足以表明国企改革与发展从“关键之年”进入到“阵痛之年”。要建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机制,指定专门机构,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工作。按照务实管用、可操作、可检查的基本要求,一企一策具体确定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

(2)国资委 “自身改革”——该管的绝不缺位,不该管的绝不越位

国资委要进一步明确履职边界,该管的要科学管理、绝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绝不越位。

国资委自身变革涉及四个方面:“定职能,国资委的职能是管资本而不是管经营;定边界,明确自己的履职边界,不能越位;定权力,明确自己的权力有多大,该管什么;定编制,从与政府机关类似的机构设置,转变为依据职能制定机构设置。”

(3)强化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外派监事会监督作用、切实增强监督协同性、稳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囿于目前传统体制可能产生“流失”问题的风险在于:一是对现有资产评估的问题,二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确立怎样的股份制公司创建原则,三是缺乏专门有效的外部监管机构及科学的监管方式,四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发挥员工层的作用。

在整个国企国资改革中,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需要坚持公开透明、符合程序的原则,而要做到公开透明、程序完整,需要通过证券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完成运作,利用公开市场可以避免非公开交易。

猜你喜欢

搅拌站外加剂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为城市提质而歌
搅拌站循环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大型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站转场快速拆装施工工法
山推建友HZS100D混凝土搅拌站顺利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