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信息2则
2017-04-07
技术信息2则
建研院为“一带一路”首个非洲项目肯尼亚蒙—内铁路提供支持
由中国路桥建设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将于 2017 年 6 月 1日正式开通试运营。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国家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其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全长 480 公里,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蒙—内铁路是东共体北部战略走廊的第一段,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首个非洲项目。根据远期规划,该铁路将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 6 国,对于促进东非现代化铁路网的形成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蒙-内铁路作为完全采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的典型工程,是国际上第一次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建造的现代化铁路,是实施我国标准“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成功范例。
蒙—内铁路建设期间,建研院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心对其混凝土工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作。自 2014年 1 月起,中心先后承担了“肯尼亚当地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在铁路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蒙—内铁路项目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改善控制技术研究”和“阿西河特大桥清水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技术研究”、“非洲干旱地区混凝土养护集成技术”等多个研究项目与工程技术服务。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中心多名专家先后12 次赴肯尼亚施工现场提供技术服务,并在国内外系统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技术攻关工作,研究成果与现场技术支持得到了业主与施工单位的一致认可,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和提高了蒙—内铁路的混凝土工程质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技术价值。
以“肯尼亚当地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在铁路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为例,该课题通过对肯尼亚当地天然火山灰的开发利用,成功取代依赖远途运输才能获得的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规模化应用于蒙—内铁路混凝土工程,实现了就地取材,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性能,经济效益和技术价值十分显著。
通过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心的全过程咨询指导,以蒙—内铁路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最终形成天然火山灰生产线 2条,为工程提供了 4 万多吨天然火山灰产品,节约建设成本4000 多万元人民币。在项目研究和工程现场技术服务过程中,发表论文 12 篇,申请专利 5 项,形成中交集团企业标准《天然火山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规程》,形成中国公路协会施工工法“天然火山灰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法”,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正在申报编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天然火山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规范》。天然火山灰开发与工程应用成套技术,有望在肯尼亚后续建设的内—马铁路进一步推广使用,并可能在东非地区除了铁路工程之外的公路交通工程、工民建工程中广泛使用。在 2016 年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建研院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心与中国路桥一道,将广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天然火山灰资源的调研工作,有望在具备条件的工程中推广使用该项技术。
目前,蒙—内铁路延长线内马铁路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建研院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心继续作为其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技术咨询与支撑单位,仍将凭借坚实的科研实力与工程技术,在东非铁路网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济南 R1 线成全国首个清水混凝土干线
道路拥堵亟待破解,作为缓堵措施的济南地铁正全力推进。在建的济南地铁 R1 线前大彦站的主体结构目前已经完工。该线在国内首次在地铁中使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 R1 线的高架段建设中,进行了多项技术突破,解决了建设困难,也让 R1 线呈现出了许多亮点。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让 R1 线成为全国首个不用“化妆”的地铁线。
为了这项技术,中建八局项目部先后经过 98 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四次样板对比,经专家组织验收后,最终完成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历时长达三个多月。
“节水、节电、节能、节材,是 R1 线工程施工中最大的亮点。”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据了解,R1 线工程利用设置于车站顶的太阳能光伏板,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每年可节约用电 400 余万度。此外,R1 线高架站外立面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全线减少外装修面积约 3 万平方米,减少投资约3000 万元,这也是全国第一条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地铁干线。
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济南轨道交通建设采用地下水回灌、雨水收集等措施。R1 线高架车站及区间,每年雨水回收可达 20000 立方米。目前,“R1 线工程科技示范项目”成为国内整条线获住建部立项支持的地铁项目,将实现预制桩、光伏发电等 42 项绿色技术集成示范。R1 线采用 LEED绿色认证,让线路各项绿色、节能技术更系统化、标准化。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