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神本”文化心理研究

2017-04-07

山西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圣境崇拜园林设计

白 洁 庞 颖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神本”文化心理研究

白 洁 庞 颖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从灵台灵沼、蓬莱仙岛以及名山圣境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中的“神本”心理文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神本”文化心理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及影响,对当代园林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神本文化,园林设计,精神文化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心理基础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在世界造园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以其所有权即当时的属性为标准,主要可分为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其中主要以前三类为主[1]。中国古典园林滥觞于商周,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在历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发展中沉淀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而此时的“园林”也早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艺术气质,具有了历史性质的精神文化内涵。

1.2 中国古典园林的物态与心态文化

园林文化不仅具有“园林”与“文化”的双重特征,更具有物态文化层面、艺术层面以及心态文化层面的内涵。物态文化是指园林中的各种物质形态要素,具有可知可感的特征,具体包括构成园林的建筑、山石、水和植物等园林要素。而艺术心态文化相对于物态文化则更加广泛且抽象,曹林娣在《中国园林文化》中对心态文化有过全面的概括,提出“心态文化指园林物质构建的深层结构的非物态文化存在,飘离在物质载体之外,隐藏在物质形式的背后,透过物质构建所反映的社会心理、思维模式、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哲学意识、伦理道德、文化心、审美情趣等等”[2]。最终,不论是园林的“物态文化”还是“心态文化”都是历史与人文的沉淀与表现,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本文所探讨的园林中的“神本”心理就属于沉淀在园林物质要素背后的各种哲学、文化、审美等精神活动现象,属于“物态文化”中提取的“心态文化”。

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神本心理意识

2.1 “神本”心理文化的历史渊源

世界各族文化都有其对“神本”意识的独特认知,同时这些“神”的意识也与各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形成各民族独特的“神本”思想渊源。虽然不同世界不同民族对“神”的认识不同,但是“神”却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的崇拜对象,并对哲学、美学、科学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艺术瑰宝的世界各国园林同样也与“神”文化密不可分,从西方的伊甸园、天国乐园,西方极乐世界到中国的蓬莱仙岛和天堂瑶池,这些神话传说中记载了世界民族对神世界的幻想,成为了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追求的目标,是世界园林的精神形态。

追溯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长流,会发现中华先民最早的“神本”意识来源于对未知的大自然纯粹的崇拜意识,即中国早期的“自然宗教”。这种自然宗教来自于人类在原始时期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行为,是一种直观的感受行为,并通过自身的构想,形成一种原始的纯粹的崇拜,形成了人们原始的宗教观念。这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即是“神本”意识的萌芽与产生。而自然崇拜的核心是拜物,在早期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的感受就是身边可观、可触、可感的各类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便成了人们崇拜、敬畏的最初的形式。此时大自然当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风雨、雷电以及动物植物都成为了先民们崇拜的对象,这也是“万物有灵”思想的最早的形成与体现。

2.2 “神本”文化心理与中国古典园林

早期先民的自然崇拜开始于拜物,最终形成物质文化背后的精神文明世界。而这些自然现象中的物质基础,例如:天文、气象、山川、动物、植物等构成的空间,实际就是先民对神灵们生活空间的一种臆想。这也就形成了最早的园林物质要素的基础,从而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意识也成为了构成园林精神世界的基础,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始终印刻这种“神本”文化的痕迹。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中国古典园林从形成发展到成熟完善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秦汉以前、魏晋至隋唐、直至宋元明清时期。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园林不论是从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神本”意识却一直贯于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中,并对园林的形成发展,造园形式以及构园思想中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影响。以下以灵台灵沼、蓬莱仙岛、名山圣境三个方面为代表,浅析“神本”文化与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的结合。

2.2.1 灵台灵沼

普遍认为殷商时期有记载的“囿”“台”为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虽然囿、台这种形式被认为我国园林之根,但究其出现的历史渊源可以发现这种早期园林形式实际是原始的宗教礼仪祭祀仪式的一种物质表现,其中《山海经》中就有对“轩辕之丘、轩辕之台”和“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3]等记载,这些都反映了囿台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许慎《说文解字》中也提到:“台,观四方而高者。”[4]说明了台高耸的造型特征。这种造型艺术其实是高山的缩影,体现了人们对山岳、对天的崇拜与敬畏,早期先民以及统治者普遍认为通过祭祀可以达到与神沟通的目的,从而模仿山岳修筑了高于地面的“丘、台”以通神明,这种高耸的园林形式最终成为早期园林形成的雏形,这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笼罩着浓厚的“神本”意识,始终与原始的崇拜宗教祭祀不可分离。灵沼与灵台一样,也被赋予了神性,被看作为神池,《山海经》中也有对灵池的记载“皇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5],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神池仙水的崇拜意识。灵台的堆筑与灵沼的挖掘,表达了先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上古时期人们的审美观,成为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境界,亦成为了我国古典园林掇山理水的滥觞。

2.2.2 蓬莱仙岛

历经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创性文化的崛起与各类审美艺术的积累,迎来了规模盛大的秦汉园林,这时期的园林营建思想原则主要以“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为指导,体现出当时浓厚的神仙思想意识。秦始皇以天地为模仿对象,在地上构建“人间天堂”,他在园林中挖池筑岛,摹拟海上仙山的形象以满足帝王接近神仙的愿望。最早出现的是秦朝的“兰池宫”,开创了摹拟神仙境界山水的皇家园林布局形式,继而产生了“一池三山”的历代皇家园林经典的理水布局。虽然“海岛仙山”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但却包含着深厚的园林布局思想,它使空旷平淡的水面变得丰富有趣,使高耸威严的山丘变得绚丽多姿,在岛上观看四周的景色,可使人产生飘飘欲仙的脱俗之感,最终使得这种蓬莱仙岛式的园林布局形式受到了历代造园者的喜爱与推崇,这种“神本”思想意识也一直延续到之后的造园思想之中,对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

2.2.3 名山圣境

魏晋至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学思想在我国盛行,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一派,这时期人们的宇宙观自然观以及宗教观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神本与人本文化互融的思想体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寺庙园林、私家园林以及皇家园林的造园形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下主要以受到宗教神仙思想而形成名山圣境为例加以略述,来对这其中的园林构思了解一二。在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禅宗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丛林寺庙园林形式是宗教与名山一体化的代表。正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丛林寺庙往往选址于风景秀丽的名山圣境之中,从最初由慧远禅师建造的“庐山精舍”到唐代时期的佛教四大名山”“佛门四绝”以及南宋时期形成的“五山十刹”都是寺庙园林与自然风景结合的典范,这些与山水结缘的丛林寺庙,不仅仅将秀丽的山川景色作为外在环境对待,更是将宗教意识融入其中,使山水风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成为僧人修佛悟禅、寄托精神的理想天地,将宗教意识自然渗透到了自然山水之中,从此山不再是眼前的山水也不再是湖中的水,到达一种“物我同一”的理想圣境。这种“名山圣境”的宗教山水意识不单单体现在寺庙园林中,其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中也有体现。总之,“神本”文化心理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文化,对我国古典园林形式的构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 “神本”文化心理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人们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无度的开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当代的园林设计,很多情况下也只是一味的追求其形式上的建设而缺少了园林的生态美与文化美,造成了当下园林设计缺乏生态意识与精神内涵。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神本”文化意识虽然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意识,但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厚的文化精神也是不容忽略的,对古代园林的造园形式以及现代园林的设计都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自然山水的处理问题上,“神本”心理文化引导人们始终对自然怀有崇敬与尊重的情感,强调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的生态观念,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佳境。这样的观念对我们当代园林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立足当下,反思自我,力求以园林设计为手段最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观。

历史创造了文化,文化承载着历史,今天的我们在不断向前的路上更应该回顾历史,追本溯源的探究去学习,也更应该透过现象去发掘沉淀在其物质文化中的精神与心理文化现象,最终可以对当代园林设计起到启示性作用,这也是本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神本”心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3] 袁 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 [汉]许 慎,[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5]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6]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ulture of god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Bai Jie Pang Ying

(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The article form Lingtailingzhao, Penglai island and famous mountains three aspects analyzed the psychological culture of god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analyzed the culture of god reflect and influen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d some enlightenment role to contemporary garden desig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ulture of god, landscape design, spiritual culture

1009-6825(2017)02-0214-02

2016-11-06

白 洁(1991- ),女,在读硕士; 庞 颖(1973- ),女,副教授

TU986

A

猜你喜欢

圣境崇拜园林设计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佛门圣境
周末骑行圣境山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西夏天崇拜研究
天崖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