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太谷县52号院建筑文化探析★

2017-04-07

山西建筑 2017年9期
关键词:号院晋商民居

王 冬 冬

(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山西太谷县52号院建筑文化探析★

王 冬 冬

(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介绍了太谷县52号院子的地理位置,从院落布局、屋顶形式、室内装修、外大门四方面,阐述了52号院的建筑特征,并分析了52号院的建筑装饰与复合文化意义,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

晋商民居,52号院,建筑风貌,历史文化

1 概述

晋商,明朝兴起至清代终结,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通常意义的晋商是指明清500年间以经营盐业,票号的山西商人。在晋商发达之后,他们在家乡修建了大量的建筑及院落,造工之精细,规模之宏大。著名遗址有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曹家三多堂等。本文所介绍的聚泰亨遗址,就在太谷老城区东大街,现为编号“52号院子”作为古建筑保护序号。虽规模不及三多堂,但作为一处小型晋商院落,也有其典型性。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乌马河绕城而过进入南山,西南有大佛山远望,自然景观优美[1]。太谷县老城在明清时期,古街以鼓楼为中心贯穿全城的东、西、南三条大街。东街540 m,南街620 m,西街810 m。街上原有的票号、钱庄、当铺等旧址,今保存良好。太谷古城历史厚重、民风纯朴,是一座集传统风貌、历史文化于一身,是最具晋中地域特点的历史文化古城。52号院子,历史上它从票号到民居,使用性质周折,饱经岁月沧桑,在本人近两年的社会调查中发现,52号院别具特色,在晋商民居的传承及复合文化意义的研究方面,价值巨大,作为研究案例极为合适。

2 52号院的建筑特征

太谷老城区鼓楼东大街两旁建筑全部为沿街店铺,现今都做着各自的小生意。每个沿街店铺内套四合院,大部分以重楼式结构出现,显得墩厚、大气,并且形成一高一低的空间层次。沿着东大街寻找52号院,聚泰亨遗址的门厅恰为其中高的一座。站在狭窄的东街上,映入眼帘的两层门厅看起来更加高大,五开间建筑,下层一门四窗,上层只开了三窗。从斑驳的青砖墙面上依稀可见岁月的痕迹。

2.1 院落布局

从旁门进入到52号院,东西房山墙和南北房前墙间各留一间隙,既是通道也是风道。走到院子中间,环顾四周,青砖灰瓦的建筑氛围,低调而沉稳。墙体很厚,墙体内为土坯,外砌砖块,围合的砖瓦墙的厚度可以达到90 cm~100 cm,高大雄伟,形成森严气势防盗的同时又有很好的防风作用。52号院建筑和明清大部分山西民居一样,采用四合院的形式。院落以北为正,东西窄,南北长,形成近似长方形的院落。南北各五间,与临边各户之间并列布置,互不干扰。“上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序列安排布局灵活,功能理性[2]。东西厢房看起来似乎很对称,实际上也是高低不同。衍伸到晋派古民宅的格局,过去的老房子,正房都是不住人的,用来供奉祖宗,二楼则用来放杂物。尊贵的主人一般都是住在东屋,稍差一些的住在西屋,所谓“东哥西弟”,东边的房子永远比西边的房子高一到两块砖[3]。

2.2 屋顶形式

在屋顶方面,正房屋顶为双坡顶,而门厅则为卷棚顶,这点与其他晋派民居无论正房、厢房、楼房、瓦房,几乎没有双坡顶的特点相比,独具特色。雨水从其上单向流到院子里,取“肥水不外流”之意。屋檐下筑有檐台坡,屋顶的水都流在檐台坡下的院心中,水流聚集绕门而过,从水口曲折流到院外,名为“绕门水”。

2.3 室内装修

进入到屋内,外面的烈日已经完全感受不到,反而是一种特有的清凉。屋内建筑结构说明了其屹立百年的原由。两百余年的古榆大梁,周长达1.75 m,侧梁周长1.45 m,如今虽被漆成了鲜艳的朱红色,但是仍然透出房屋建造时主人财力的雄厚。在屋顶的中央,票号曾经起运输作用的露空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巧妙的将光源引入室内,明亮而鲜活。屋内装饰简朴敦厚,古物保护完整。西面墙上遗留的仿古的木刻,象征福禄寿喜之意。北侧的整个墙面,是过去主家的钱柜。在屋子地面中间,是一个瓷质的鱼缸,上边有许多篆字,叫作“风水盆”。表达了主人们对房屋风水的重视。从木质旋转楼梯到二楼书房,金砖镶砌,由于老太谷素有“小北京”之称,所以金砖制法与北京故宫大殿内金砖雷同,但出于礼制在尺寸方面都略有减缩。金砖炼造工艺复杂,材料与工时耗费巨大,再次体现了晋商的财力。

2.4 外大门

街门开设在东南角,为两柱式木构门楼。正房门前立着两头小石狮子,寓意吉祥的同时又表明主人的品味和地位。与喧闹的市区相邻,庭院生活却安静惬意。在很多资料中可以发现,村落与民居多根据风水理论来勘察地形、地势、水源来建造,对风水观的尊奉也同样反映在山西人身上。表达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和避灾免难的共同追求。

3 52号院的建筑风貌

从装饰格调看,艺术表现往往是通过建筑及其门窗雕刻的图案、题额和楹联等表现出来的,这便把建筑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并提到了艺术的另一高度。从文化的复合角度来看,晋商建筑融汇南北,又地域特色鲜明。52号院整体布局遵循传统礼制,分区明确,儒学渗透于其中的方方面面,在布局和功能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宗教制度和伦理教化,即以空间的等级区分出人的等级,以建筑的秩序展示了伦理的秩序,整个建筑格局形成尊卑有等、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礼”的物化形式。

3.1 建筑装饰

52号院主要采用砖雕与木雕,大量运用于门楣,栅格,照壁,墙角等处。造型活泼、手法写实,装饰繁缛。在色彩方面,大量使用石青、石绿,整体多冷色调。砖墙的厚重与雕花格子门窗形成虚实对比,亦厚亦薄,亦实亦虚,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建筑物中的木、砖、石雕以“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创意丰富,雕工精湛。

3.2 复合文化意义

相对于同时代的官式建筑,民居建筑往往呈现出布局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特点,较少刻意强调秩序或等级关系。但52号院的建筑在这个方面几乎是同时代的官式建筑的映射,无论其布局的严整、形式的规范,都超越了当时的大部分民居类型,皆因其独特的晋商背景。从正房、门厅、厢房,到稍成一定角度的伙房,都体现出一定的等级秩序。

从52号院建筑本身来说,宏大、坚固、精细、美观都可以用来描述这座饱含历史沧桑的晋商院落。纵览华夏聚落和民居形态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独特性,加上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具有强烈地域性、成熟而稳定的建筑风格。但从各地民居形态演变的角度讲,很难认定各个地方民居的形态是在封闭地域中居住建筑自行发展的产物[4]。换句话说,这实际上应该算是地域之间精神文化广为交流的结果。在结合山西传统民居特点的基础上,融贯南北,尽纳中西,几乎包容了五大经典民居的特征,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明清社会晋商之家的建筑风貌。

4 结语

建筑使我们体验秩序并显现成形,它是我们的意识模型[5]。每一种文化的建筑都是这个文化世界的模型,正如52号院所包含的复合文化意义。从建筑的发展进程上看,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防风遮雨的实用功能,更注重体现一定的思想性,一种情怀,也就是“建筑的精神”。精神功能的形成,往往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地域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和本土建筑形态的影响,会很大程度地作用于其形式,进而影响甚至改变原有的地域建筑传统。52号院作为具有地域性的建筑形态,其与晋商文化背景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契合关系,是地域建筑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自然延伸,同时还兼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儒家强调的“学而优则仕”的入世理念。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6]。52号院作为典型的晋商民居建筑,从建筑的构造、风格及严密的防御性不难看出山西商人的品行。52号院凝结的建筑文化及智慧,既是理性主义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建筑史传承的伟大财富。

[1] 王冬梅.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1):68-71.

[2] 杨曦悦.山西民居建筑风格[J].中国城市经济,2011(2):230.

[3] 约翰·罗贝尔.路易康的建筑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7-71.

[4] 徐 进.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特色浅析[J].大众文艺,2011(2):103.

[5] 李连璞.“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2004(2):105.

[6] 王新征,单 军.从徽、晋民居看中国乡土民居的复合文化意义[J].住区,2013(3):128-132.

On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No.52 Courtyard in Taigu Count of Shanxi Province★

Wang Dongdong

(Collegeof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ShanxiUniversityofAgriculture,Taigu030801,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No.52 Courtyard in Taigu County, illustrates it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from the courtyard layout, roof forms, indoor decoration, and external gate, and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nd composit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No.52 Courtyard, so as to reflect the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im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ivil residence of Shanxi Merchant, No.52 Courtyard,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historical culture

1009-6825(2017)09-0003-02

2017-01-13★: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编号:20142-01)

王冬冬(1985- ),男,讲师

TU-86

A

猜你喜欢

号院晋商民居
启 事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民居智库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民居摄影
离奇的凶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