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丹霞地貌山水诗浅析
2017-04-07姜勇彪
华 琳, 姜勇彪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江西省丹霞地貌山水诗浅析
华 琳, 姜勇彪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江西省是我国丹霞地貌分布最广泛的省区之一,类型多样、形态典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旅游观光价值。文章根据收集的120首描写江西省丹霞地貌的古代山水诗,从丹霞地貌的景观特征再现了江西丹霞地貌的山水风光。山水诗是自然美的艺术表现,它是连接古今不可或缺的纽带。在山水诗中,我们体验到了丹霞地貌独特的美。山水诗是一座宝藏,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山水诗;丹霞地貌;江西省;景观特征
华琳,姜勇彪.江西省丹霞地貌山水诗浅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1):37-41.
Hua Lin,Jiang Yong-biao.A brief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poetry of Danxia landform in Jiangxi province[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36(1):37-41.
1 山水诗的源流及发展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在这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中,遗留下来许多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学作品。山水诗,应该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以自然山水为其题材,它是写山写水,写出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不是只写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的;同时它既要描写出自然景观,又要表现与自然山水有关的人文景观,即表现出来的不是单纯的自然山水,而是诗人化了的自然风光[1]。《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许多描写自然山水景物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等。不仅是为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更是为了抒写感情,叙述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祭祀与民风等内容。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叙写楚地的名山泉水、花草树木,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诗篇中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借助自然山水抒发志向:“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九歌·湘君》),“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九章·思美人》)。《诗经》和《楚辞》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篇。
曹操(155—220)于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路过揭石山时所写的《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拨开了山水诗新的开篇。这首诗纯粹以自然景物作为诗歌摹写的对象,只作客观描写,描写得山水沉雄健爽、气象壮阔。曹丕(187-226)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在此期间创作了《芙蓉池作诗》,诗中描述了芙蓉池畔的优美夜景和作者的怡悦心情。“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中第一次出现了“丹霞”一词,它指的是天上的彩霞,勾勒的是傍晚时分霞光下一派月明星隐的自然景象。虽然其意义于现今的丹霞地貌大相径庭,但是万紫千红的色彩却是丹霞地貌的灵魂。中国历史上最早描述丹霞地貌的作品出自王贞白的《仙岩二首》“……江暖客寻瑶草,洞深人咽丹霞”,诗人在乾宁年间(894),首次使用“丹霞”一词描述龙虎山二十四岩地貌特征[2]。山水文学自魏晋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唐宋时代的空前繁荣,明清的绵延和多元化发展,山水诗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2 江西省丹霞地貌山水诗概况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周边丘陵低山区,赣东、赣东南丹霞地貌景观最为密集,赣西和赣西北有零星分布,明显受不同级别河流的流域控制。中国目前已知的1 003处丹霞地貌分布在28个省区,中国丹霞基本形成三大区、十大省区和近 300 个景观组合良好、 类型、发育等相对完整的分布区[3]。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数量跃居第一,截止2015年已查明203处。江西省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主要有鹰潭的龙虎山、弋阳的圭峰、宁都的翠微峰、赣州市的通天岩等,广泛发育峰林、峰丛、石柱、石梁、石墙、穿洞、天生桥、洞穴等地貌类型。丰富多样的丹霞地貌景观,高耸的石峰、形状各异的洞穴、宛若天成的穿洞,引来无数文人竞相俯首折腰(见表1)。
表1 丹霞地貌景观诗歌数量及代表作
古往今来,游览丹霞山水的名人不可胜数。他们在观赏风景、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包括诗词、歌赋、散文、游记等文艺作品。根据江西省各县市的地方志、《江西名山志丛书》中清朝娄近垣编撰《龙虎山志》和1998年版清朝黄家驹编撰的《麻姑山志》等,收集描写丹霞景观的古诗120首。其发迹于唐代,诗歌数量较少,仅有8首,但为山水诗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境界。自唐代以来,宋代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艺术上又有新的创造,诗歌数量达到34首。元代由于存在时间较短,诗歌数量仅为7首,明清时期诗歌总数为71首,占整体比例的59%。在各个不同时代,山水诗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见表2)。
表2 历代丹霞地貌山水诗数量
3 山水诗中的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丹霞地貌是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4]。其独特的风姿、奇幻的色彩、磅礴的气势,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学士流连忘返。
3.1 怪石凌空突五湖
赤壁丹崖是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成各类丹霞地貌(如石峰、石堡、石柱等)坡面的最基本成分。在水流沿裂隙或节理长期冲刷侵蚀作用下,红色岩系组成的山体沿裂隙或节理发生较大规模崩塌后所露出较新鲜丹崖赤壁,在丹霞地貌分布区广泛发育。龙虎山云锦石赤壁和龟峰展旗峰大崖壁、天女散花赤壁是赤壁丹崖的典型代表,垂直而下,气势磅礴,五彩斑斓的颜色,令人叹为观止。
雨花岩位于龟峰画壁峰下,因其山顶终年不断飘落雨花而得名。徐霞客兴游至此,称它“飞珠卷雪,为此中绝胜”,清代诗人舒振奎也赞美到“个中消息有真诠,满地落花无觅处”(舒振奎《雨花崖》)。这顺壁而下的雨花,从百米高崖而下,犹如仙女散花,落入凡间无处可寻。清代《广信府志》载:“白华岩,广丰南六十里,岩前有奇石,稍进清风袭人,名曰‘清风峡’。”高耸的崖壁,远望如大瓮斜立,底部向里凹,建有广福寺。不少文人墨客慕名来游,并留下大量题咏,清代诗人徐兆伦曾登临铜钹山,在《游白华岩》一诗中曰“兀傲东南第一峰,半开灵境白云中”,从此铜钹山获得了“东南第一峰”的美誉;明代状元孙继皋在七绝《白花岩留题》中写道:“怪石凌空突五湖,登临回首白云孤”,奇峰突兀,白云相衬,美不胜收。
3.2 山腰千古挂冰轮
在石墙或石梁中发育的洞穴不断扩大,两侧的洞穴贯通后,形成穿洞,江西省较为典型的穿洞包括上饶县的月岩、红岩石、宜丰县仙隐洞,龙虎山仙人城的河豚堡,弋阳龙门寺卧佛的颈等[5]。最具特色的当属月岩,清同治间《上饶县志》载:“石桥山在县西三十余里石桥乡,其山上平坦如桥,山半一穴嵌空,远望如月,又名月岩”。因其山体高耸挺拨,外形似月亮且半山腰有一穿洞,此洞因形似半轮明月,称做月亮洞,此山又被称为月亮山。从古至今,文人墨客被其身姿所折服,对月岩胜景,啧啧称奇。
宋代大诗人朱熹的父亲朱松,上饶婺源县人,赋有《月岩》:“凿透巉岩不记春,山腰千古挂冰轮。”这首诗妙笔传神,写出了月岩之天公造化。山腰的穿洞,犹如冰轮镶嵌其间,蔚为壮观。宋代诗人程公许游览月岩之后联想到峨眉山,作诗《题半月岩》:“岩际半轮月,神工幻怪奇……能令万里客,为尔忆峨眉。”足以见得名不经传的月岩却有三山五岳的秀美与风范。“冈路阴阴忽半规……照见江东几胜衰。”(陈杰《题信州月岩》)月岩经历了沧海桑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衰,而形似半轮明月的穿洞却无盈无亏。
在诸多月岩诗中,最负盛名当属陆游流传千古的山水名篇七言绝句《游月岩》。陆游曾经居住在信州,凡信州山水,游历殆遍。他曾与其友人多次游览月岩,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佳作,其中最有名的是他晚年从四川回山阴道中,再登月岩所作的《游月岩》:“几年不作月岩游,万里重来已白头。”虽多年未登月岩,但她生动流畅的线条,楚楚动人的形态,即使“万里重来”,仍记忆犹新。可见放翁对月岩的评价之高,喜爱之深。穿洞独特的形态特征,也越来越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
3.3 独石忽成桥
天生桥是上天的刻意雕琢之笔,非人工巧匠能为之,它无需人工浓妆淡抹,向人们展示的是它惊世骇俗的美。在石墙穿洞的基础上,继续受到风化剥蚀及洞顶崩塌,当穿洞的高度大于顶上的岩层厚度时,在下部出现长条状空洞,上部的岩体悬空成为天生桥。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贵溪县城及城南游览时偶遇仙人桥,在其游记中记载着:“乃石架两山间,非砖砌所成也,大异之,即欲渡,无梁。”
仙人桥在贵溪县城东南距市区约1公里处,是天然而成的红色独拱石桥,因其中空如月,故称月桥岩。桥身宽度约10米,跨度长达60米,桥面西端,已无路可寻,更引人神往。历代文人纷纷登临怀咏,赋诗作画。“奇石自雄跨,仙桥谁侈石”(高宾《咏仙桥》),诗人赞誉她的宏伟神奇;“连山奇复釜,独石忽成桥”(朱彝尊《贵溪》),诗人惊叹她的浑然天成;“万山萦合处,窈窕洞门开”,元朝赵汉则用夸张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仙人桥的气势。桥身的石刻“此处神仙迹,神仙到此么?”经过风雨的打磨,熠熠生辉,时间沉淀下来的是仙人桥越发绽放的风姿。
3.4 欲上仙城无路上
丹霞地貌不仅孕育出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其接近垂直的悬崖和石寨,坡度大、山脊高而狭窄所形成的险峻的山势令人望而生畏,更能激起人们挑战险峰的欲望。方山地貌是由红层受两组以上断裂切割,经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等作用后形成,山顶呈方形或长方形,顶面较为平缓而宽畅,四面或三面为陡壁,如龙虎山仙人城、香炉峰、铅山的仙年寨、横峰的赭亭山等为典型的石寨[5]。因其峰平坡陡,形似城堡或山寨,故俗称为“城”、“寨”。
龙虎山的仙人城为一座巨型石寨,高288米,近于圆形的山顶面积约0.15平方千米,唐朝著名文学家顾况有二首诗描写仙人城。其一“楼台彩翠远分明……水边花里有人声”(《安仁港口望仙人城》),仙人城这个名称就来源此诗,篆刻在石壁上,被后世人千古吟咏;其二“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弋阳溪中望仙人城》),在不同的地方远远望去,仙人城四面悬绝,下临深渊,上嵌碧空,只有台阶盘旋而上,险要异常。诗人震撼不已,只可仙人走,岂容凡人过。
赭亭山位于横峰县信江河畔,山势峥嵘,怪石嶙峋,绝妙佳胜。赭亭山四面都是悬崖峭壁,仅有一条呈八十度倾斜向上小路可供攀登,山顶宽平如寨,四面有天险可守。明朝公卿李奎至此,乘兴而作《赭亭堆霞》“赭亭名最著,乘兴共攀缘。”诗人被赭亭山的盛名所吸引,欣然而游,隐晦曲折的小径,风景甚好。一步步攀登,犹如到达天际,仰望苍穹,渺渺茫茫,俯视山下,莽莽苍苍,登临者思绪豁然,无不为之感叹。
3.5 削石云边著著高
由陡崖坡构成的褐红色锥状山峰,顶部较尖,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低相间、疏密相生,组成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的峰林,群山逶迤起伏蔚为壮观。
翠微峰,故称金精山,地处赣州市宁都县,孤峰突兀,四周皆悬崖绝壁,为较典型的石峰,以其丹霞地貌、道家福地、儒家学说和兵家争夺闻名遐迩,道教文化堪称翠微峰的灵魂。“中有神仙人,宛然姑射姿”(赵崇嶓《游金精山》),诗人描述了翠微峰奇耸入云的景象,巍峨挺拔、壁立如削,仙人就在其间,使她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坐石横看吴楚小……峰峰棋布烟岚护”出自清朝许成麟,将石峰的陡峭险峻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登高放眼三十二峰群峰竞秀,饱览无遗,那远处的吴楚,也形如蝼蚁。六石岩位于广丰县嵩峰乡境内,由于受侵蚀构造地形影响,形成了群峰突立,千姿百态,为典型的丹霞峰林。宋代诗人俞掞游览六石岩后留下诗篇:“削石云边著著高……好趁春风钓六鳌”,描写其陡如刀削,下圆上尖,形似锥子,远望六石岩像旧时皇宫六部大臣朝见皇上的朝笏,近观又像是六只巨鳌。
3.6 一线斜开别有天
有“全国一线天之最”称号的江郎山,吸引了大批的文人为其驻足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诗篇,如辛弃疾所写:“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地层的差异抬升使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6]。当宽度小于0.5米,则形成线谷。江西省内大大小小的一线天如着墨的重笔洒在这片红土地上,刻画出一道道神秘的风景线,令人心驰神往。
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曾在鹰潭题过二十八景诗,遍写鹰潭风光,对贵溪市挂榜山的一线天进行了清邃隽秀的描述:“洞中即仙境,洞口是桃源。何殊五陵路,鸡犬自成村。”一线天又名潜谷洞,两壁夹峙如刀斧劈成,其间不过十米宽,而直壁双耸,高近百米,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洞中如仙境般幽深雅致,洞外开阔明朗似世外桃源,引人入胜。江如瑾游览一线天后咏道:“石炼天能补,何余一线天”。就连饱览山水之色的徐霞客途径贵溪五日游时,也对其赞誉满满,留下“溪南诸胜一览无余,而仙桥、一线二奇又可以冠平生者,不独于此中之最也”的佳句,使一线天声名远播。
3.7 幽林古洞穴深深
陡峭的丹霞崖壁上,从软岩层风化开始,通过凹片状风化剥落以及块状塌陷,形成千姿百态的丹霞洞穴,常见的有蜂窝状洞穴和扁平洞。龟峰南岩寺景区发育的扁平洞最具代表,洞穴的规模大且成群出现,有“中华第一佛洞”之称誉。南岩寺为三面红岩环绕,依托天然半月形岩石洞穴建成的石窟寺庙。曾任弋阳县知县的杜良祚在《游南岩》一诗中曰“一峰耸峙插云端,下有奇岩真大观。皓月半轮倚山麓,张弓一把挂栏杆。”南岩寺洞口宽66米,进深33米,高30米,气势宏伟壮观,天然半月形岩石就像一把张开的弓一样,洞内规模之大可容纳三军,可撑百尺竿,是一座中国最大的利用自然洞窟开凿的佛教石窟,体现了江南佛寺文化“自然天地”的特征。鹰潭市余江县马祖岩也是广泛的发育扁平洞,虽然规模不及南岩寺恢弘,却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七彩缤纷、苍茫迷幻。清代翟风翥赞曰:“绝壑危岩在沓沓,幽林古洞穴深深。”
赣州市寻乌县青龙岩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由11个大岩洞组成,其丹崖峭壁上分布着规模较大的蜂窝状洞穴群。主要形成于厚层含砾砂岩中,最低的洞穴距地面20米,最高的洞穴距地面40多米,洞穴呈串珠状近水平排列,洞与洞或独立或连通。清朝的吴用今在《青龙岩》一诗描写道:“惟爱桥边似虎溪……往来游客未留题”,青龙岩峭壁凌空、高耸入云,十分壮观雅致。使诗人忘却岩壁上缀满的百余洞穴,不禁联想到虎溪,可见诗人对之喜爱之情。虽历来香火很盛,景致超群,但是游客题词留墨的却很少,诗人只得无奈惋惜。
3.8 石色蒸霞红甲润
赤壁丹崖的鲜明色彩是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色,五彩缤纷的色彩构成了自然山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大地增加了山水景观的旅游魅力。
宋代抗金宰相陈康伯,信州弋阳人,在《龟峰》一诗中写道:“石色蒸霞红甲润,苔痕兹雨绿毛垂。”这里的山峰均由紫红色砂岩和砂砾岩组成,有利于地下水的积蓄和活动,因此龟峰常年层荫叠翠,烟树葱茏。诗中岩石的红润与苔痕的翠绿相得益彰,俨然一幅自然天成的江南山水诗画。“彩毫凌碧落……夏云如泼墨”(黄源《文笔秀峰》),翠微峰远眺色如丹霞,在云彩的映衬下,绽放出眩人眼目的光彩。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给读者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4 丹霞山水诗研究的现实意义
丹霞地貌景观山依水,水傍山,处处风光明媚,每一座山都是一幅人间绝妙诗,每一处水都含着诗的韵味。山水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通往文化研究的指路牌。当丹霞地貌逐渐被世人所知时,丹霞山水文化也开始撩开面纱。与丹霞山水联系最紧密的山水诗将朝代的更迭、世人的喜怒哀乐融入到青山碧水中,不仅为丹霞文化研究提供了夯实的素材,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在中国历史上,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汤显祖、宋应星等文人对丹霞山水倾慕赞美,留下了大量的笔墨,是丹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1 对旅游活动的促进作用
丹霞山水诗是古代文人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之后产生的,饱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游客不仅重视有形的实体,对审美对象有关的文化内涵也有着深入探寻的欲望。山水诗便是一条便捷的途径,通过欣赏品读山水诗可以提高游客对自然山水的鉴赏水平进而引发心灵震撼和审美愉悦。山水诗因其独特的观赏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单独存在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风景相辅相成,增加了风景名胜的魅力和内涵,克服了在旅游活动中只能观赏自然景观的单调性;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唤起游客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和积极探索。山水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会得到迅速而广泛的流传,甚至达到家喻户晓,对提高旅游风景区的知名度和促进旅游活动具有独特的作用。
4.2 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山水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其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而不衰,带来了我们所缺少的情怀和智慧,对实际生活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古代文人用积极、超然态度来对待现实中官场的不得意、政治上的失意,他们面对丹霞优美的景色时,寄情于山水之间。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步伐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将我们疲惫的心灵沉醉于丹山绿水、苍树丛草的清新自然中,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让我们的精神得到自由和升华。自然山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归宿与家园,山水诗艺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诗中达到情景交融,心物契合的境地。山水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价值还未大放光彩,需要我们继续探究。
[1] 张秉戍.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
[2] 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3-28.
[3] 黄进,陈致均,齐德利,等.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上)[J].山地学报, 2015(4): 385-396.
[4] 彭华.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0,20(3):203-211.
[5] 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特征及其景观类型[J].山地学报, 2010, 28 (4):505-512.
[6] 赵汀,赵逊,彭华,等.关于丹霞地貌概念和分类的探讨[J].地球学报, 2014(3): 375-382.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Poetry of Danxia Landform in Jiangxi Province
HUA Lin, JIANG Yong-biao
(SchoolofEarthScience,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Jiangx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provinces in China which have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Danxia Landform. The landform has various types and typical forms, with hig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ourism value.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120 ancient landscape poems which describe Danxia landform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reproduces the landscape of Danxia landform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its landscape features. Landscape poetry is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natural beauty,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between the ancient times and the modern one. In the landscape poems, we experience the unique beauty of Danxia landform. These poems are treasures and worthy of our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landscape poetry; Danxia landform; Jiangxi Province; landscape features
2016-08-15
华 琳(1990—),女,江西广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
I207.2
A
1674-3512(2017)01-0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