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教学中的品情感与理文脉

2017-04-07李爽

大观 2017年2期
关键词:情感文章生活

摘要:本文将从教材分析、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第一本书》说课展示,展现散文教学中品悟情感与理清文脉的过程。

关键词:我的第一本书;说课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品读人生、感悟亲情的作品。在这个单元里,学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文章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表达了父子间、同学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目标设计

(一)学情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初步获得概括文本内容、评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但在品味语言的含义、评价文本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有待提高。另外,该学段学生阅读积累尚少,生活阅历较浅,不易欣赏本文平实、深有意味的散文风格,学生对于第一本书的精神内涵不易理解。因此,本课要有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

(二)课标解读

本文是一篇现代文。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三)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设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概括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回忆的人和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重点)(2)探究“我的第一本书”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精神财富。(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检查预习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会给学生进行这样的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学过一首诗歌——《华南虎》,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对,牛汉。牛汉出生在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摔跤、打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都未褪尽。童年时的农村生活虽然贫瘠,但他却感受到了自由自在的快乐。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从中寻找一下答案。”课堂导入后,我将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请学生介绍作者牛汉和本课的写作背景。之后,通过随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二)自主研读,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先请学生安安静静的读五分钟书,说一说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本书”提到了哪些人和事,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人和物有父亲、乔元贞、二黄毛,老师弄不成和狗儿,主要写了父亲考我背书、给我补书,我送书给乔元贞及我带狗儿上书房的事情。

(三)细读文章,品味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在通读课文的前提下理清思路,理解和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归纳《我的第一本书》蕴含的深厚情感。首先,我请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童年感受的语句,学生很容易将目光聚焦于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即“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将从“幽默”、“荒寒”、“快乐”和“梦幻”这几个关键词入手提出质疑。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传达出了作者这种独特的童年体验,并引导学生从“我和父亲”、“我和同学”及“我和狗儿”这三个角度来寻找作者童年的足迹。

在品读“我和父亲”的环节中,我会这样进行:同学们,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文章的第3、4自然段。重点品读这四句话,“你考的第几名”、“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那一半呢”,“元贞比你有出息”,请学生读一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读出父亲言语中依次变化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对语气的揣摩,学生会在读中感悟父亲的内心。在品读完这几句话之后,我会追问学生,“文中还有哪些描写父亲的语句打动了你?请说一说。”在学生的回答交流、互相补充中,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补书递书的过程就是父亲言传身教的育人过程。

撕书、补书、送书皆是在贫困生活背景下发生的事件,父亲熬夜为我补书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出一个乐于助人、有悲悯心、同情心的父亲形象,也是贫困生活的一个缩影。此时,我将以图片展示的方式对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状况对进行补充说明,加深学生对本文贫困背景的认识。

在本环节,学生将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品读,在“撕书送书”、“补书再送书”的情节中,感受贫困生活中小伙伴之间纯洁无私的友情及父亲对孩子的理解与帮助。在“狗儿叫、同学笑、我背书、老师夸”的细节里,感受作者童年的读书乐趣。在我和乔元贞、二黄毛不同的命运中,感受作者面对贫困的无奈与心酸,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

综观全文,我们看到了一个温和宽容的父亲形象,看到了一个因贫穷而失学的乔元贞,看到了一个天真无邪快乐的少年。在贫困的大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因为物质的贫乏而导致精神的贫瘠,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滋润着作者的心灵,我们既感受到了贫困年代难得的人间温情,也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的心酸。(板书“人——情”、“贫困——美好”)童年没有幽默指的就是作者童年生活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的家是窘困的,几乎所以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里还有幽默可言,作者对他童年的感受是心酸的,所以作者说他的童年没有幽默。“荒寒的大自然”指的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的就是童年时代在贫困中那份独特的感受。

(四)纵观全文,理清主旨

本环节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我的第一本书”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精神财富,这也是本节课目标设定的教学难点。

我将追问学生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在60年后提笔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怎样理解?探究可知“本”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伙伴之间纯洁无私的友情,父亲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都如春风化雨,深深地滋润了作者的心灵。无论苦难和快乐,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围绕第一本书所展开的童年回忆,浸润着作者生命最初时感受到的精神滋养,这些精神财富奠定了作者的立身之本、做人之本。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同时也呼应了结尾“人不能忘本”。(板书“苦难生活——精神财富”。)

问题二是请学生回顾全文,说一说文章标题“我的第一本书”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讨论会得出,“我的第一本书”是本文的线索。作者通过“我的第一本书”串联起文中出现的人和事,也通过“第一本书”反映了贫寒的时代背景,“第一本书”与结尾处“人不能忘本”首尾呼应,点明了主题。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读了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了解到了牛漢少年时的求学经历,也体会到了一把人生的心酸,也体会到了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我推荐大家课下阅读张洁的《我的第一本书》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的《私人阅读史》,来感受一下文化名人与书的故事。

本节课的目标设定依据教材、学情及课程标准,科学可行;教学思路明晰,先整体感知,扫清阅读障碍,再品悟情感,认识文章写作背景,最后理清文脉与主旨,作业布置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板书简洁明了,突显文意。

作者简介:李爽,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欧美文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情感文章生活
情感
台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