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策略研究

2017-04-07潘登

大观 2017年2期
关键词:全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摘要:全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人的娱乐、消费乃至生活方式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加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而且面临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受众越来越少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全媒体促进非遗文化的良性发展,值得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然而现在全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人的娱乐、消费乃至生活方式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加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而且面临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受众越来越少的问题。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有效利用全媒体促进非遗文化的良性发展,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是民族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生动展现了民族的风俗特色。作为历史的产物、时代的足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一)非遗对人类社会发展学有重大研究价值

人类几千年历史发展留下的所有有形或者无形的文化都是一种财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让人更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从一代又一代的绵延传承中看到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看到最真实的历史,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过程。

(二)非遗有助于维护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

地理特征孕育了人类不同的文化特征,而多种多样的文化性格展示了世界不同的精神文明。比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倡导“消费文化”,喜欢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二,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中国人有“居安思危”的习惯,更偏向于储蓄以应对未知的风险。再例如,有的人信仰耶稣,有的人信仰佛教;德国人理性,法国人浪漫。我们通过不同的文化和习惯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传承了这种文化的独特,并将它展示出来。中国的京剧、刺绣、年画、剪纸等大量文化活动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传承的样子,也让我们有了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非遗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是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体现着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传统的尊重,是对现代外来文化横行的时代中对自主形态意识的保护,是一种民族高度自我认同感。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国学教育,大型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正是一档考验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程度的综艺节目,一经播出立刻点燃大众对古诗词的热爱。这种种举措正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肯定和保护,唤醒民族自豪感,以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

(四)非遗有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示国家软实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除了可以展示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更可以传播丰富的内涵和人文底蕴,增强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一系列跟中国元素有关的事件大秀荧幕,包括《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取自于中国文化的电影,还有众多明星穿着中国风的礼服参加盛会,连各种节日和习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肯定。

二、全媒体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拥有独特的优势,互动性强、传播快捷、信息量大、自主性强等诸多优点使得现代人时刻都可以用手机、平板等互联网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和输出,且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而传统媒体,譬如电视、纸媒等则拥有更好的品牌优势和较高的权威性。

在新媒体已经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全媒体时代,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用户完全可以凭借兴趣和爱好定制自己的喜好并获得推送。这种“自媒体”时代使不同形式、不同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等诸多方式,实现跨时空、跨地域传播,从而打破之前单一的大众传播模式,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内容带来了全新的扩展。

三、全媒体时代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策略

全媒体时代兼具机遇和挑战的局面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创新中如何合理化应用媒体传播变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创造出全新的融合模式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也变成重中之重。

(一)体验模式的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近年来发展迅速,大街上随处可见VR体验馆。VR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的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支付宝在2017年初设计了用AR扫描福字得副卡瓜分2亿的活动,引得全民参与。这是一个体验经济时代,我们可以利用全媒体创造的虚拟空间提高受众的交互性体验,使用VR和AR技术,将真实体验和虚拟体验结合起来让大众更好的了解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全身心的投入感和审美体验将这种文化和沉浸式游戏相结合,更好的刺激大众了解并且接受、喜爱。

(二)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商品呈现细分化、受众呈现个性化的趋势。产品定位越来越精细化,新媒体正是这样对用户信息加以采集分析,再提供个性化的营销,在用户的终端呈现个性化的信息展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的商业平台,将非遗与产业化结合,充分发挥全媒体时代媒体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转变为具有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维护,通过文化产品重塑地方品牌,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促进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双发展。

(三)传播模式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新媒体的综合运用,可以搭建立体的数字化视觉传播平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平台应当坚持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多种渠道塑造文化效应。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应当以文化性作为重点,讲传统文化进行整体、系统地展示。结合多方面的整合各种多媒体信息,采用视频、音频、图文的形式建立起综合性的视觉传播平台,大众在平台上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进行查阅,研究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实时更新平台上的相关内容,由技术人员完成对平台的搭建和维护。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资源共享。

非物质文化中遗产中包罗万象的艺术内容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在传统与创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等关系中寻找平衡,也可以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潮中,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带来一些慰藉。如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面临矛盾与困境之时,全媒体技术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媒体形态。同时,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统文化资源传播的历史责任,也对新媒体技术有着更高的内涵要求。所以在利用全媒体进行非遗的传播过程中,要以认真的态度进行取舍和创新,才能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微,余建荣.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策略[J].新闻知识,2014(02).

[2]翟蕾蕾.新媒体语境下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究[J].才智,2016(17).

[3]肖珂.新媒体技术在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创新应用——云南个旧锡工艺DIY设计与体验平台开发的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2013.

作者簡介:潘登(1989.07-),女,硕士,陕西西安,西安外事学院讲师,201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交互设计。

猜你喜欢

全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