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的科学发展
2017-04-07张丹
摘要:民族唱法产生于我国的民间音乐,从古代产生的风、雅、颂到今天的新民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然而在当今科学的发展年代,我们的民族声乐也在不断的延续精髓,寻找创新,不论在演唱技巧上还是在表演方式上都在不断的完善。结合京剧以及中国各种戏曲种类,还结合西方唱法的科学性不断的寻求最科学最独特的民族声乐唱法,不断创造更加永恒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声乐;京剧演唱;美声方法;新民族声乐
民族唱法是按照我国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习惯、音乐风格和韵味创造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它的种类可谓是花样繁多,如戏曲、说唱、山歌、民间音乐、古诗词等等。当今发展的时代,尊重自身发展规律和民族时代性,不断吸取西方和戏曲精髓文化,发展良好的民族声乐方法。
一、民族唱法的发展
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古诗词以其博大的文化内涵在文坛上独领风骚,在《史记》中,公元前2300年就有了诗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大量的西周时期的音乐作品,它相当于一部民歌总集,影响深远。《楚辞》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发展的。伟大的诗人屈原将楚国民歌从内容到形式上提高了一大步。具有浓厚的风俗韵味。《汉乐府》来自民间的歌谣,从公元前6世纪收集,后经汉朝乐官整理,诗歌中的“胡笳十八拍”是汉朝保留下来的最珍贵的音乐资料。南北朝民歌委婉,柔美。北方民歌豪放大气。《琴歌》产生于公元前770年,收集了大量的民歌的调调。唐朝的民歌、诗歌、曲艺、戏曲。宋朝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元朝的民歌、诗词,如《事林广记》。清朝的如《九宫大成 》。近现代以来国家和人民也越来越重视文艺的发展和地位。涌现了大批创作家创作群众基础民歌和民族特色音乐作品。
二、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
从歌唱的角度,中国民族声乐喜欢明亮靠前的甜美嗓音,民族唱法的特点首先是声音明亮,然而人们也逐渐形成这种审美意识。但因每个人的声音特点不一样,在民族唱法上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所以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发挥自身独特性来表现作品意境。
我国56个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音乐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思想感情、历史背景、语言的不同表现,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声乐文化,所以我们要把握民族特色,保持民族特色,延续民族韵味。
三、民族声乐与京剧的结合
民族声乐就是人声歌唱的艺术,我国京剧里也是这样,其他戏曲亦是如此,京剧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我们也都很熟悉,这在民族声乐的学习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京剧的声乐是要把发声的技巧,行腔的技巧和吐字的技巧柔和在一起。如京剧的呼吸:运气也是指丹田的气,集中而有力。换气也是在唱的时候就着胸腹运动的方向顺势进行换气。著名声乐教育家周晓燕老师还有邹文琴老师也曾讲过,声乐演唱中比较科学的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经过时间的验证,也说明这种方法是最为省力最为科学的。京剧中的偷气也是换气也要灵活运用。还有压气、歇气、气口等等的要求都对民族声乐有着着实的作用。京剧中呼吸的锻炼方法也很有讲究。如拖长音练习、弧形气息练习、一气多音练习、一气多音多字练习、断音练习、高位置朗诵练习、吊嗓、念白等等京剧的发声方法练习在民族声乐练习中都显而易见。导师也经常在课堂讲述京剧的精粹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运用。京剧更注重的是全面的表演,还有演唱时的独特方式,更要讲究眉心,头腔,甩腔。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中,作曲家也吸取京剧精华,如《故乡是北京》、《曙色》等作品,着重表现京剧韵律。
四、民族声乐与美声的结合
美声起源于音乐古国意大利,美声方法有自己的科学性,其通松、华丽、圆润、穿透力强、技巧高、洪亮、音域宽、难度大,其科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鑒。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大院校和声乐教育者也借鉴美声练习曲,把喉头打开,把位置放上,长期民歌也通常了很多,特别是高音很方便,科学的方法练习,高音不再挤,作曲家也在不断的创新高难度的作品,培养科学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培养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者。演唱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随着我国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带头人戴玉强老师也在课堂上无数次的讲,不管是民族还是美声,都要“打开喉咙,气息歌唱”。可见声乐艺术都是相通。
万物皆相通,合理得运用美声方法解决不足,但不是完全地失去特点和风格,借鉴其优点,用上高位置和混声,但一定要保持原有作品风格和民族特色。在我国声乐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民族特色声乐演唱者,如彭丽媛、宋祖英、雷佳、常思思等,在美声基础上发声培养牢固的演唱基本功去演唱中国民歌,把握民族特色。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一直都是相互并行、相互竞争、相互渗透,同时又相互借鉴和学习的。两种唱法各有千秋,它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二者也有区别。在艰辛的声乐学习道路上,我们要不断的吸取各个声乐艺术的长处,在演唱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协调与进步。
五、新民族声乐的完善和发展
新民族唱法,相对于传统民族唱法基础上的一种更为科学的声乐演唱方法,大胆结合欧洲美声唱法宽广的音域,同时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民族唱法清晰咬字,字正腔圆,情感质朴等科学方法。声音上讲究甜、润、圆、脆,气息上讲究声带与胸腔、腹腔、咽腔、喉腔、鼻腔、头腔等等各个部位的共鸣,提倡合理用嗓,从而能保证声音和音色有很强的弹性和穿透性。民族声乐的新唱法结合中国特色与西方特色,结合京剧唱腔精粹以及多个地区演唱方式优点,但是又不简单等同于所有地方唱法的新唱法。在新唱法的当下,无论是在发生还是运气方面,又都不明显等同于其唱法。
我们既要继承民族音乐传统,注意保持民族特色,又要从表现新时代出发,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善于批判地吸取国外一切可取的东西,取之所长,为我所用。同时在学习西方声乐科学的发声方法,也要借鉴我国特有的戏曲声乐艺术精髓,在不断地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也要保持独特的中国民族声乐特点,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和声乐艺术。
【参考文献】
[1]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51.
[2]卢文勤.京剧声乐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3+34+68.
[3]丁珺.中国民族声乐概述[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37+41+57.
作者简介:张丹(1991-),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人,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