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美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7-04-07周哲
周哲
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把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其情操作为方向,为推动美育发展起着突出的作用。
少儿美术教育美育地位作用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而少儿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当前,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而是把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其情操作为方向,为推动美育发展起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一、少儿美术教育在美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而美术教育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别的作用。美术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是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师从兴趣入手,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心灵进行美育的好时机。如在美术教室注意环境布置营造气氛,经常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中,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还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美术馆观看展览,选择周边有特色的景物开展写生活动。
1.应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增强少儿美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吸引力。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比如,在中年级学生课堂中,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可以在电教制作的运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变化字体,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上资源可以共享,使得美术课堂素材更加丰富,有限资源得到无限使用。
2.拓展美术教学材料,丰富少儿美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内涵。当今的美术在现代艺术材料和艺术技术、交流传播媒体、视觉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學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比如,在设计课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即时剪贴的方法制作和创意活动的标志,从而塑造可爱、活泼、健康的创意形象,这样既省时、省力、又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如矿泉水饮用瓶的装饰,工艺制作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版画的制作体现了这种绘画流程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快感。再如,在《小羊咩咩》手工一课中,准备了色卡纸厚的、薄的,扣子(做羊眼)、棉絮(做羊毛),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在纸上画、剪、折、裁、叠、卷等方法,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制作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开展室外活动,拓宽少儿美术教育在美育中视野。定期组织学生到美术馆观看展览,培养学生习惯于走近艺术、亲近艺术,在潜移默化中欣赏美,提高审美素养。带领学生到本地区的风景名胜景点写生采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美,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自然事物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它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园林四野,等等,在写生采风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促进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少儿美术教育在美育中有着突出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通过美的视觉形象,美的思想情感来发挥美育作用的。美术教育是典型的形象思维,其中有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等。美术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知: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
1.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老师就像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语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比如,在美术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能力就是形式感受能力或视觉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应该说,线条在造型艺术中的表现力异常丰富,它不仅可以塑造形体,表现结构,还能以它本身多姿的美感出现,比如轻灵流畅、厚重粗犷、刚健挺拔、抑扬顿挫,等等。同时,线又可以成为艺术家精神的载体,反映出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情绪,等等。以《线的韵律美》一课为例,我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的兴奋,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我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从圆形引伸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最后,我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一些线纹样的作品,同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线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完整意义上看,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2.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如何看待呢?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中自我进步。当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时,或出现抵触情绪、不想画时,老师不应该责怪、批评学生,而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许多东西。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学生作品讲评中,对技术美的理解与表现进行有效分析,它是实践中的精神投入与专注的结果。在这里,技术美是与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是以有用性为前提的。如一把木椅,如果不符合使用的目的,坐着不舒适,即使装饰的再华丽,看起来也是不美的。中国有一句行话,叫“艺中有技,艺不同技”。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艺术与技术的联系。绝大多数艺术,都有其技术支持。比如,在《民间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区分门类和传授绘画技法上,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美术教育对其他艺术的渗透性,也大大增强了它在美育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
三、少儿美术教育在美育中对学生个性形成的塑造作用
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指出“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美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塑造人的高尚品格,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一门学科。在许多欣赏课堂里我们发现,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充溢着真、善、美的内涵。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往往利用各种色彩心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他们作品中的色彩、形体、线条、质感、量感等可以促使學生感性认知更为敏感,这样更有利地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去领悟深层的审美内涵。审美能力的提高给学生个性展示提供了平台。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增强了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
当前,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他们让学生课堂讨论、动手练习,表面上似乎学生都很活跃,思维也开动起来了,但是,老师最后还是用一个标准答案无形中限制着学生的思维,学生还是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我认为,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把心中想画的东西画出来,甚至画得更好。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而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是老师帮学生怎么画。比如,在创作画的教学手段展示,使学生对漫画的多种形式一目了然;运用电教的技术对图片进行修改,使人物的特征更加夸张,从而达到漫画效果;鼓励学生运用漫画的特殊功能把生活中的事物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使学生能够从中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作为美术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教法,改进教学,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为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奠定基础。
我们知道,美术教育这门艺术,对扩宽认知美育内涵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教育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是鼓舞学生为实现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在此,我们加深对少儿美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2012.
\[2\]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1996.
\[3\]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