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仇英《清明上河图》的建筑屋顶研究

2017-04-07王丹

大观 2017年2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明代建筑

王丹

摘要:明代在大木作技术上大量吸收和延用了宋代《营造法式》的建筑规范特点,又根据自身大木作技术形成的特点。该文以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为中心研究其建筑的屋顶,不但探讨物质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而且更着重于明朝时期建筑背后反映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建筑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描写城市和风俗是很重要的题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真实的展现了北宋汴梁的城市生活,成为风俗画中典范和样式,以至后世不断出现临摹本和效仿本。其中明代书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遵循原作的基本结构而加以再创造的改编版。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参照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格局,以明代繁华的商业城市和文化重镇苏州为主要描绘对象,有加入了其他城市的景观,因此,同样受到后人的关注。关于仇英的《清明上河图》版本很多,但见于画史著录仅有三本:现藏辽博的《石渠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台北本》;现藏国内私人手的《辛丑本》。本文所研究的正是《辛丑本》的建筑。

在明代建筑中,皇家宫殿、苑囿独处宫城之内,与居民相隔,并以其独特的富丽堂皇而一直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明代官苑,大内规制宏丽,崇楼叠阁,摩天连云,留下了珍贵的建筑遗产。仇英《清明上河图》宫苑部分是建筑的重点,与城内城外建筑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中国古代建筑重点在于区划官员和庶民之间的身份差别。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宋元时期建筑中已大为流行。明代歇山及重檐形式更大量出现并运用于各种殿宇建筑之中,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但是明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此时的歇山顶无论是外观还是相应的构造都与前期有较大不同。随着建筑举高的加大和山面收山的减少,歇山屋顶的正立面宽度更大,坡度更陡,形成了一种高俊、凝重的艺术效果,成为明代歇山顶有别于以往的独特艺术特征。

十字歇山顶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代建国之初,对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的地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等特点都做了明确规定,并颁布禁令。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用绿琉璃瓦,对彩画和屋顶瓦兽也有等级规定。在《清明上河图》宫苑部分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屋顶上的琉璃。在明代,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琉璃塔、琉璃门、琉璃牌坊、琉璃照壁等都在明朝有所发展,琉璃瓦在各地庙宇上普遍使用,色彩品种增多,中国建筑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特点已达到成熟阶段。

明代的建筑琉璃仅限于皇家的宫殿,亲王的府第、陵墓、坛庙,以及民间的寺庙道观使用。不仅如此,对图案纹样也有所限制,《明史》舆服四中百官第宅记载“明初,禁官民房屋,不许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在我国封建古代社会中,对建筑中的色彩有严格规定。传统的五色(青、赤、黄、白、黑)与五行、五方、四灵相配。《周礼·考工记》:“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在明代建筑琉璃中,其色彩以黄红等级最高,青绿色次之,黑色最低。在琉璃颜色的象征中,蓝色象征天,黄象征地,绿象征万物,所以我们看到的蓝色多在上层,中层为黄色,下层多绿色。

整个中国的建筑历史是与世俗皇权相连的,重视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的最大特点。中国的屋顶就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内容的重点,而屋顶的装饰内容又集中体现在屋脊上,屋脊上的装饰题材又多为瑞兽造型。而作为屋顶装饰内容重点的瑞兽造型也有着严格的施用标准,除宫殿庙宇外,民宅不得安兽;有功名的,由皇帝特批敕建。所以,不同名称、数量和造型的屋脊瑞兽既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又是划分皇权等级的标识。

画中的城内多为士大夫的宅第,士大夫的宅第有一部分来自帝王的赏赐,除赏赐外,士大夫还自建宅第,也是规制宏敞,与一般民居有别。士大夫壮年之时,历经朝廷,行乐之光景皆已蹉跎过尽,等到罢官年衰然后穷极土木,广奢华丽,但不曾享用多久,人已溘先朝露。明代是一个科举社会,其社会性质有较大的流动性。尽管寒门布衣通过科举可以跻身于缙绅的行列,但随着罢官、身死或者后人的科举之嗣,同样又会回到寒门之列。所以士大夫宅第虽穷极土木,但往往尸骨尚自未寒,而宅第已易归他人。如画中冷冷清清的东街官宅,我们并不知道其发生了什么,但宅院早已没有了官宅的气派。

明代苏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至今城乡各处留有不少明代住宅。图中的中街大官宅由于地形限制,平面呈不规则形,但堂屋仍居中向南,符合传统习惯。大门临街而设,正房木构架简朴,在苏州当地明代住宅的通式是梁端与柱交接处仍按月梁做法刻作斜项。堂屋前廊单步梁则作成月梁,以突出堂屋的地位,而中街大官宅主楼的“盛世光华”也是明代官商豪宅的写照。

在图中除宫苑建筑外,在一些建筑的主楼上会采用歇山顶的样式,但府邸、商铺、民居建筑主要是以硬山、悬山顶为主。悬山屋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出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调出的部分称为“出稍”,这是它区别于硬山建筑的主要之点。

建筑物是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在古建筑中大量存在。仇英《清明上河图中》中我们可以看到四角攒尖建筑及重檐六角亭。单檐四角亭构造比较简单,平面呈正方形,一般有四棵柱。屋面有四坡,四坡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屋脊,四条脊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攒尖,攒尖处安装宝顶。一圈柱重檐四角亭(单围柱重檐四角亭),在平面上只有外檐一圈檐柱,没有落地的金柱,这种柱网形式,在扩大室内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方面,较之双围柱重檐四角亭有很大的优越性。单围柱重檐四角亭井字梁构的优点是,下层构架稳定性强。但总体设计构思却失之灵巧。在中街大宅院中有一座单围柱重檐六角亭,平面分布六颗柱。仅外围一圈檐柱,里围无金柱。单围柱重檐六角亭,上层檐柱不落地,室内空間利用效率高,构造精妙合理。

重檐六角亭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透过建筑的一部分,可以看到人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心态。明代各类建筑史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并存。当然,皇家宫殿苑囿过分追求宫廷的风致,以彰显皇家气魄;士大夫的住宅则是以消闲为目的,追求一种山水之美、田园之乐,这种悠闲是建立在科举功名或广占田地之上;一般的民间百姓住宅,以遮蔽风雨为主要功能,而这种一般则局限于一般百姓的财力,但总体来看是其建筑终究离不开等级的限制,《清明上河图》也将当时明代的社会形态、思想意识体现了出来。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明代建筑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