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2017-04-07高祀菊
高祀菊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效率英语语感朗读训练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朗读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方式。读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之一,它包括朗读和阅读。英语的朗读就是运用轻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表达出来。流畅地朗读有助于培养阅读的基本技能。同时,由于眼、口、耳、脑同时并用,就会增强理解与记忆。但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切记不要过于强调模仿,形式单调,枯燥乏味。而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运用有节奏感的语调读;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看多媒体光盘,课件,影碟等现代化视听材料,模仿录音惟妙惟肖地跟读,甚至采用人机对话,互动跟读等等形式。多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句子中记忆单词,理解单词。也为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大胆开口说英语创造了条件。
二、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书也和干所有的大事一样,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目的清楚了,着手工作的最好的方法一般也就清楚了。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比如,这一节课的目标是“理解并运用现在进行时”,这样教师才可以确切知道自己在上课时应该做些什么。首先教师可以先做一些明显的动作,边做边说自己正在做什么;然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个时态,叫他们做些简单的、自然的动作并且把自己正在做的这些动作正确地说出来:“We are sweeping the floor.”“We are cleaning the windows.”“I am washing clothes.”“I am standing.”“Im running.”
清楚明确的教学目的,可以给一堂课确定一个中心,使教师能够确切地知道自己的学生在这一堂课中必须做些什么,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确切地了解自己到底需要掌握些什么。明确的教学目的还可以使备课简单集中,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是最有效的了。
三、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同时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如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动作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并努力为学生创造会话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
2.巧用游戏。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中适当地开展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能消除孩子们学习中的疲劳,重新调整学习状态,有效地保持其学习兴趣。
3.适当开展课外竞赛活动。如英语课文朗读比赛、英语书写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单词认读比赛、对话仿编表演比赛、单词图片、单词卡片制作比赛,等等,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功。
四、教师的教法应符合学生的学法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那么,这件事就会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做起来非常辛苦,孩子依然会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即使是遇到困难,孩子依旧会勇往直前。作为教师,我们应探索有趣的、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法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我们可以用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录像、声音、图片、动画等,将各种文字、声音、动画、图片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让孩子们无形中把视觉和听觉等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五、加强表达训练,培養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大胆采用这一基于合作,探究基础之上的新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努力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为学生提供开口说和表达交流的机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任务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把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本单元的内容表演出来。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自编自演小故事,老师作好记录并予以评价。设立“英语日”“英语周”,多让学生参加英语节目表演,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有条件还可利用摄像机为学生录像,记录学生参加的英语活动、表演、精彩对话和独白,等等。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要少而精,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演,多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方式还很多,如采用英语竞赛、创设英语交际角,等等,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