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政治定力”
2017-04-07任红禧
任红禧
前不久,在某单位党支部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一名党员在进行自我批评时说到这樣一件事:去年国庆节期间,他与几位好友外出游玩,途经一座寺院时,有人提议进去烧炷香、拜拜佛。他提醒说:“咱俩是党员,这样做不合适吧?”对方不以为然地说:“咳,在这地方,谁知道咱是党员呢?”因为其他同行者大多想进香,他也就没好意思再坚持,犹犹豫豫地跟着进去了。他在反思时坦言:“虽然我进去后并没有烧香拜佛,但这种随波逐流的行为,反映出自己政治定力的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政治定力。
什么是政治定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 《人民日报》曾刊文做出如此解释:“它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
近些年,一说到排除“干扰”、抵制“诱惑”,有人往往觉得,在金钱、美色之类的“糖衣炮弹”面前坚守底线、不为所动,对普通党员来说“有些远”,因为很多人可能连接受此类考验的机会都没有。其实,政治定力不仅体现在坚定政治立场、自觉抵御诱惑方面,也体现在很多看似寻常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就以文章开头的例子来说,信仰问题就是根本的大是大非问题,而这样的考验对每个党员来说都近在咫尺。
“四个意识”,首先强调的就是“政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党员的言谈举止不符合“四个意识”要求。比如,有些党员对“全面从严”的要求感到不舒服、不理解、不适应,错误地认为个人的自由少了,受约束的地方多了,所以,听到别人发牢骚,也时常跟着抱怨。比如,有些党员对于道听途说的各种“政治八卦”,不加求证分析,不但人云亦云,还热衷于以此为谈资。再比如,在网络社交活动中,有些党员对网传的一些错误言论、奇谈怪论听之任之,经常随声附和;更有甚者,对微信朋友圈中一些明显歪曲事实、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信息随手点赞,甚至分享传播……凡此种种,都是政治定力不足的表现。
作为党员,面对党纪党规的从严要求,应该有严格自律、自觉看齐的意识,这就是政治定力;在网络社交活动中,面对鱼龙混杂的舆论信息,要有明辨是非、激浊扬清的自觉性,这就是政治定力;面对身边明显错误的言论和主张,应该有坚决抵制的行动和自我反省的觉悟,这也是政治定力……
增强政治定力,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普通党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