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ES 2017 一场关于明天的赌局

2017-04-07

CHIP新电脑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特尔

拉斯维加斯,美国西部内华达州沙漠深处的“绿色山谷”。这里霓虹闪烁纸醉金迷,充斥着欲望和疯狂,但也是美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每当新年假期即将结束,拉斯维加斯每年最大展览会——CES大展要来了。

作为美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全球著名的旅游度假圣地,拉斯维加斯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光临,而圣诞和新年假期正是旺季。不过,有经验的荷官们都知道,当看到成千上万穿着西装挂着胸牌的年轻人目不斜视、拿着手机背着双肩包从灯火辉煌的老虎机旁匆匆穿过的时候,说明CES已开幕。

全球ICT行业的开年大戏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于1月5日~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如期举办。这个由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简称CTA)主办的全球大展始于1967年,到2017年整整50年,如今已成为了全球各企業发布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和展示技术发展及倡导未来生活方式的窗口。正因为如此,尽管刚刚过去的2016年黑天鹅满天飞,尽管全球经济处于令人不安的动荡之中,但在新年后的第一周,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科技精英纷纷来到全球最大的赌城拉斯维加斯,抱着各自的期望来参加CES这个一年一度的大展和论坛,如同赶赴一场与未来有关的约会。

由于展会的数据需要第三方审计才可以公布,展会主办方CTA尚未公布CES 2017的官方数字,不过2017年CES的热闹还是有目共睹。据CHIP了解的信息,CES 2017年的参展企业达到了3 800家,实际展出净面积达到了创纪录的25万平方米,其中来自中国的企业约在900家左右,在整个参展企业中超过1/4。

电视技术,OLED和QLED之争

从传统意义上说,CES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在其最早的发展阶段,更像一个家电展,也许正因为整个传统,因此电视一直是CES多年来的主角,几乎全球所有TV大厂都会在这个展会上秀出自己最新的产品和技术。2017年是电视技术的变革之年, 随着索尼回归OLED阵营,多年的面板发展路线之争尘埃逐渐落定,OLED凭借更广的色域、更大的可视角度、近乎无限的对比度,在克服了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之后,正在成为最主流的显示面板,因此在今年的CES上大放异彩一点都不出户人们意外。既然形势一片大好,作为OLED面板的领袖LG自然不会放弃这个高歌猛进的机会,把自己的展台几乎办成了一个“O”的海洋,似乎要与来自太阳马戏团、拉斯维加斯最火的“O秀”抢风头。

当然,市场上永远不乏竞争者,作为全球电视巨头的三星电子肯定不甘寄人篱下,因为一旦进入O的海洋自己的核心优势就不复存在,多年打造的领先优势也难免成为别人嫁衣。于是,三星电子也在展会上放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将自己的第二代量子点技术作为了竞争的利器,硕大的展台上“Q Style”旗帜高高飘扬,意图携市场优势去争夺新一代面板的霸主地位。三星的第二代金属量子点显示技术确实表现不凡,它为电视带来了1500cd/m2~2000cd/m2的亮度,色彩表现能力也提升到了全新高度,不仅能够准确地呈现DCI-P3的色彩空间,而且还是全球首台对100%色域进行还原的电视,色域代表在不同亮度水平上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拥有更多的亮度层次,同时每个层次的亮度中也能容纳更多的色彩细节。100%色域还原意味着在任何亮度水平下,三星的量子点技术都可以还原所有的颜色。

从CES展会不难看出,显示面板即将进入OLED和量子点技术两强争霸的时代。OLED自发光的特性有着诸多先天优势,比如更好的黑场表现、更快的响应速度。而QLED在很多方面同样也兼具了OLED的优点,甚至有些方面显得成熟的多。例如,在色彩表现,清晰度、热稳定、使用寿命、使用效率等等方面,QLED都占据了一定优势。特别是由于OLED采用有机发光体,长时间高亮度下显示势必会造成有机发光体的衰减,而QLED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所以三星QLED TV才敢于将峰值亮度提升到了1500cd/m2~2000cd/m2。

如今这场O、Q大战刚刚拉开帷幕,所有电视厂商都需要尽快选边站,以便在未来的竞争者获得更好的资源。在CES上我们清晰地看到,索尼已经回归了OLED的阵营,中国的TCL则坚定站在了Q Style的一边。一个时期的技术潮流已经锁定,剩下的就交给整机厂商了,不论如何,显示技术的提升正在为电视带来更好的效果,我们看到的画面将越来越清晰。

PC,更快更轻更强的梦想

早在2016年8月,英特尔就正式发布了代号Kaby Lake的第七代酷睿处理器,不过当时主要发布的是Y系列超低压版、U系列低压版,更多型号的产品在CES 2017上才陆续推出。Kaby Lake将是英特尔14nm工艺的最后一代产品,也是英特尔第一次放弃坚持多年的Tick-Tock工艺、架构交替前行的策略,采用新的工艺、架构、优化三步新节奏之后的第一次新品发布。英特尔第七代Kaby Lake处理器的卓越性能,我们不妨用“更快、更轻、更强”来诠释,升级后的Speed Shift技术来到了第二代,响应速度固然得到加强,但重点改进的还是集成的GPU。新的现实核心集成更强大的媒体引擎,比上一代产品性能至少提升了20%,特别是增强了对4K超高分辨率的支持,支持HDCP 2.2、支持硬解HEVC 10位和VP9编码的视频,对未来的4K视频播放和编辑做好了技术准备。而新的英特尔200系列芯片组同样改进明显,基于该芯片组的主板将可以支持10个USB 3.0接口、24条PCI-E 3.0通道和6个SATA 3.0接口,I/O通道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第七代酷睿处理器支持英特尔Optane存储技术。该技术基于革命性的3D Xpoint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并融合了英特尔先进的系统内存控制器、接口硬件和软件IP,有助于充分释放未来众多产品的巨大性能潜力。简单的说,采用3D Xpoint技术的存储,相比如今NAND技术的固态硬盘或其他基于闪存的储存快1 000倍、大20倍。

尽管如此,业界对新的第七代酷睿还是颇有失望,因为2017年的新产品本应该升级到更先进的10nm制造工艺,然而Kaby Lake却依然延续了Broadwell和Skylake架构的14nm制造工艺。如果从这个维度看,Kaby Lake实际上也说明英特尔无法继续坚持之前的更新定律。好吧,既然英特尔如此“不思进取”, 机遇就再次交到了老对手AMD手里,也许这是一个追赶的机遇。虽然AMD未能在CES期间发布其新一代的处理器Ryzen,但从目前透露的技术信息看AMD可谓自信满满,希望能抓住英特尔这次迈出的“一小步”来实现追赶的梦想。预计2017年第2季度我们将看到AMD出牌,那时候是会演绎十年前Athlon 64位“真双核”时代的辉煌,还是如同“推土机”一样雷声大雨点小呢?

只有激烈的的竞争才会不断带来更好的产品。上游技术的革新带来了PC大换代,2016年年底我们已经看到了搭载第七代酷睿处理器的三星Notebook 9的驚艳设计,搭上英特尔最新的Kabe Lake处理器,13.3英寸版本的重量仅为816g,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最轻的主流配置笔记本电脑,即使是其15英寸版本重量也只有984g,要知道之前主打轻便的13英寸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也有1.35kg的体重。而在CES期间发布新品的LG更是干脆将新笔记本电脑叫做了gram(克),似乎昭示着未来的笔记本将告别kg概念而进入以“克”来论重量的时代。LG gram的13英寸全功能新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只有2.07磅(939g),凭借60Wh的强大电源,LG声称gram可以连续工作24h,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更多实验室的证实,但从指标分析,随着新CPU和显示面板技术的提升,这个数字在理论上是有可能实现的。

随着新一代CPU技术的革新,未来个人电脑将进入更快更轻更强的时代,以克为重量单位指日可待。

VR,跨越虚拟与现实的鸿沟

VR热了多少年?我们都快记不清楚了,始终只闻楼梯下不见人下来。但在2017年的CES上,VR真的要进入实用化阶段了。虽然万众瞩目的VIVE二代未能在CES上登场,但2016年的大赢家HTC还是宣布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2017年Viveport商店的内容将会达到3 000+的数量。2017年的CES廉价VR遍地开花,微软主导的廉价VR正成为新的风潮。作为微软VR头显的硬件合作伙伴之一,联想展示了“不插电”的VR原型机VR,这是首款基于微软 Windows Holographic 平台的VR头显,前部配备了深度摄像头,inside-out追踪技术,成品重量会控制在350g左右,拥有两块1440×1440分辨率的OLED屏,预计售价在300~400美元之间。趋势形成之后,入场者会越来越多,这次VR真的不远了,也许我们更应该考虑另一个问题,当有一天我们可以随时跨越虚拟和现实之间的时候,人类应该如何理性面对?

智能汽车,价值万亿的下一个风口

早在2010年,我们就在CES大展上发现了奥迪eTron的身影,这几年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加入了CES,使得整个消费电子展览会越来越像一个车展。这也难怪,毕竟车的气场太大了。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豪华电动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风口,塑造了电动车豪华路线新格局,也大大降低了汽车行业的门槛,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闯入百年汽车行业。对中国媒体而言,CES 2017期间最关注的无疑是乐视董事长贾跃亭投资的法拉第未来(FF)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台量产车。1月3日,抢在CES各项活动之前,FF在拉斯维加斯大道北段的World Market Center发布了第一台量产车,宣称百公里(60英里)加速时间到了令人咂舌的2.39s。激动之余,我们可以理性分析一下这个数字:电动车是使用电动机驱动的,瞬间爆发强大动力要比汽油机容易的多,所以百公里加速能力超越传统汽车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不过是一个用于宣传的噱头而已。抛开这个不谈,CES 2017上的FF 91毕竟让乐视家族迈出了造车的第一步,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量产后的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和资金实力,以及是否真的有这么多人去买“不到200万”元的FF91电动车。

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不能只关注互联网企业的造车运动,实际上传统车企革新的步伐一点也不小。CES 2017上的汽车厂家可谓阵容豪华,其中奔驰亮相的全新概念车——Vision Van最吸引我们的目光。这个大家伙有着穿越未来的设计感,展示了奔驰对未来物流商用车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模式。Vision Van的货舱中配备了智能管理的货架和一个可以在各个货架上取货的机器人,当司机达到一个预定收货人地址之后,输入编号就可以让货舱里的机器人找到对应的货物,并通过驾驶舱的窗口递交给司机,大大提高了物流人员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更有甚者,车顶还带有两架无人机设备,可以将客人定的货物用无人机送到目标地址,大大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在动力部分,奔驰Vision Van概念车采用纯电驱动,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270公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种未来物流车装备在京东小哥身上,是不是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Google旗下的自动驾驶研发部门已经从Google原有部门独立出来了,成立了一家名为Waymo的新公司,目前该公司与FCA集团展开合作,推出了克莱斯勒Pacific自动驾驶车。在Google自动驾驶团队的支持下,克莱斯勒的Pacific能够实现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功能,Google标志性的车顶激光雷达也出现在了Pacific上。除此之外,FCA集团还在2017年CES展上推出Pacific纯电动版本车型。目前Pacific混动车型已经在美国上市销售。

福特在2017年CES上展示最新一代的自动驾驶汽車,仍然是基于蒙迪欧混动版改装而成,和上一代相比加装了更多传感器、拥有更强的计算性能和自动驾驶软件。除了前风挡处的摄像头和长短距雷达,该车型还在车顶行李架上布置有摄像头,两个激光雷达采用了与外后视镜相似的布置形式,形似两个“触角”,整车外观已经很接近市场需求,新车发布指日可待。

除此之外,作为上游厂商的英伟达(NVIDIA),大陆(Continental)和德尔福(DELPHI)都在CES上展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多方努力之下,智能车的风口已成,互联网企业、IT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正在从各自原点出发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不管是否承认,传统车企在技术、资金、人才和供应链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乐视们想拿到智能汽车的一杯羹并不容易。

中国企业——CES的新玩家

CES上已经有1/4的中国企业,而且很多公司已经逐步成为了展会的主角。联想在展会上再一次进军电视市场,而展出的智能音箱和存储设备显示出联想这次真的做好了充分准备,准备加入这一场输不起的战斗。华为余承东的主题演讲,居然拉来了Google和亚马逊的助阵,随着华为进军美国市场,一场新的征程正式开启。小米的处女秀可圈可点,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媒体关注度和现场观众人数看,极客精神的小米显然在国际市场知名度不小。

最令人意外的是长虹,在我们的记忆力这个曾经的电视业巨头似乎与新技术相去甚远,但事实则令人刮目相看。在展会上长虹展示了带分子发生器的H2,利用红外技术可以鉴别各种食物里的热量和成分。更进一步观察,H2产品只是一个代表,长虹寻求新技术、新合作伙伴的胸怀和魄力以及开诚布公的合作模式创新让人更加振奋。

虽然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国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整体而言却还是不太会玩儿。参展的中小创公司不可能租赁一个大展位,于是在25万平方米的展场上难以被人发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TA设置了一个预展,一般在展会开幕前2天,2017年对应的就是1月3日保守估计也有1 500名世界各地的记者和专业分析师进入了设在Mandalay Bay的展场,在不大的面积里各家企业比肩而立,媒体集中报道发现好东西,这对于下一步发展积极有利。

虽然截稿时CES 2017早已落下了帷幕,透过这届CES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多年的沉闷之后,消费电子技术将出现井喷式突破,随着各家技术更新和产品演进,我们有理由相信2017年将是一个ICT技术的大年份,很多产品将转型升级。所以,消费者们需要有一双慧眼,买到一个自己称心的产品。

猜你喜欢

英特尔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英特尔扩充FPGA可编程加速卡产品组合
英特尔宣布发售英特尔Stratix?誖10 TX FPGA
英特尔:构建更智能的AI边缘设备
英特尔开源帮霍金“说话”软件
好平板有强芯 英特尔Bay Trail芯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