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办站” 众人称赞
——访盱眙县明祖陵镇明祖陵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常务副站长朱志江
2017-04-07谭昌奎
谭昌奎
“以家办站” 众人称赞
——访盱眙县明祖陵镇明祖陵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常务副站长朱志江
谭昌奎
在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镇明祖陵村,朱志江身兼四职:村委会委员、村会计、村关工委副主任、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常务副站长。几年来,他为村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献出了一颗爱心,特别是把自己居住的小楼腾出来无偿为留守儿童办辅导站的善举,在当地传为美谈。近日,笔者前往明祖陵村对朱志江和村校外教育辅导站进行了采访。
对朱志江为留守儿童办辅导站,村党支部书记兼辅导站站长朱二跃做了详细介绍。
朱志江关心留守儿童学文化
明祖陵村地处洪泽湖畔,村民世代以种田为生。近年来,随着务工潮的兴起,留守儿童逐年增加。明祖陵村水域广阔,沟、河、渠、塘相连,孩子捞鱼摸虾、下水洗澡是常事。2012年,为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让留守儿童有人教、有人管、有地方去,村党支部决定筹建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由村委会委员朱志江任常务副站长,具体负责筹建及管理事宜。开始,辅导站是向农户租的房屋、向中心小学借的闲置的课桌凳,2014年村委会建起办公楼,辅导站搬进了新楼。辅导站有3个房间,面积都不大,留守儿童已增至80多人,这么多孩子在这里挺拥挤,还没有室外单独的活动场地,每天来这里办事的人来人往,孩子在这里很难管理。这情景朱志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渐渐萌生起一个想法,一天晚饭后向爱人提议,腾出他俩现在居住的两层小楼,无偿给村里办辅导站。这个小楼有250多平方米,庭院宽敞,辅导站的孩子学习、活动都够用,独门独院便于管理。儿子那边有空置的住房,他俩搬到儿子那里住。爱人一向对他很尊重,听了这个建议虽不大情愿也没有表示异议,但当他提出还要掏钱对小楼进行整修时,忍不住说:“这房子要是出租,一年咋的也能收入三万两万的,现在房子不要钱,还要贴钱装修,图个啥?”他耐心开导说:“我们家这么多年在村里做生意,挣的都是乡亲们的钱,比起那些常年丢下孩子和老人的外出务工人员幸福多了。暑期天气炎热,假期长,弄不好容易发生溺水或交通事故,孩子平安,在外打工的父母才能心安。再说,我大小也是个村干部,关心留守儿童也是我的一份责任啊。”他语重心长的话打动了妻子的心。第二天,全家人齐动手把家搬到儿子那边,接着开始了楼房的整修:扩建厨房、粉刷墙面、更换门窗灯具、拆除院内鸡窝狗舍、平整地坪、扩大室外活动场地、四周焊上坚固美观的铁栅栏,还挂上了“明祖陵镇明祖陵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的牌匾。装修结束一算账,材料加人工费花去3万元。县关工委领导得知此事深受感动,从一家企业协调了3万多元善款,为辅导站购置了空调、橱柜、课桌凳、办公桌椅、电子琴、画板等设施。就这样,明祖陵村建起了一个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校外教育辅导站。
朱志江(右)向淮安市有关领导汇报辅导站开展活动情况
笔者来到辅导站,一个宽敞整洁的院落跃于眼前:室内窗明几净,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电子琴室、文化课补习室一应俱全。还专有一个小屋:亲情聊天室。朱志江身材不高,衣着简朴,面对笔者的采访有点腼腆,谦虚地说:“为留守儿童做点事都是应该的。”交谈中得知:朱志江是地道的本地农民,初中文化,按照父母传统观念,学一门手艺挣钱养家、撑立门户。于是,他报考了本县龙山农业中学学习畜牧兽医专业,但因家庭困难刚读一年便辍学回家。为了谋生,他只身离家到河北省秦皇岛市打工,身处异乡、举目无亲,常常在睡梦中思念年迈的双亲,撑了一年半便返回故里。他肯吃苦,善于动脑,靠在学校学到的畜牧知识种田养猪,同时做起饲料生意,仅四五年时间就积蓄了近百万元。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带领左邻右舍共同致富,得到群众信赖,2011年村委会改选进入了村委会……这天,恰逢校外教育辅导站暑期开班,80多名留守儿童按各自的兴趣爱好,在各活动室开展活动,站里聘请的教师和“五老”志愿者,都在认真辅导。走进亲情聊天室,几个孩子们正在与远方的父母视频,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句美好的祝福,似一股股暖流在这里流淌……
活动间隙,几名“五老”和教师争相介绍朱志江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件件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他亲自租车将留守儿童带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参观,带孩子走访本镇的新四军老战士;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他带孩子到城里参观,用改革开放的新变化教肓孩子爱党报国。端午节他和孩子一起包粽子,中秋节他和孩子一起品尝月饼,除夕夜他和孩子一起吃年夜饭。辅导站与每个留守儿童家庭签订了安全协议,孩子的安全责任到人,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朱健老师动情地说:“在这里,孩子的安全有了保障,愉快地学习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们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家长们也都说辅导站办得好,孩子在这里很放心。”
朱志江富了不忘乡亲、不忘关心下一代,令人感动。当问及他家房屋给辅导站用多久时,他的回答很明了:“从我定下房子给辅导站用,就没有收回来的想法。村里条件有限,刚刚建起办公楼,近几年另建辅导站不大可能,只要孩子需要就一直用下去。”采访结束,当再一次回眸辅导站、回眸朱志江,虽然他身材不高,但留给笔者心中的形象却是那样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