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
2017-04-06林德贤
林德贤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浅议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
林德贤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近来,多地先后开通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本应可以给电梯应急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因其功能单一,实用性不高,维护成本等方面原因使得其实际使用大打折扣,本文仅从如何建设一个高效、实用、减少维护成本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成本;效率;实用性
近年来我国电梯数量快速增长,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然而电梯行业从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却没有相应跟上,造成电梯维保行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乱象从生。电梯困人事故时有发生,部分电梯维保单位小、散、乱,在遇到困人事故时,不能做到按规定时限到达现场及时实施救援,造成乘客被困电梯时间较长,易引发群众对电梯安全性能的质疑、滋生恐慌。在此背景下,提高电梯等特种设备应急处置能力显的犹为重要和迫切。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质检总局早在2014年就已经提出了建设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意见。全国各地的大多地市已经成立了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专线,但是从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提升效果并不乐观。除了宣传因素,平台的实用性、易用性也是影响其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地方已经有了相关的特种设备信息平台,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要怎样避免与原信息平台之间的重复建设,如何与原有的信息平台之间进行有效整合,也是一个重要要议题。如若是单纯建设一个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容易造成使用成本、维护成本无处平摊,还会带来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问题,不利于其功能的发挥,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浪费。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已经有了相应的标准了,本文仅从如何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更完善、更实用的平台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应当尽可能的实现智能化。比如,每一台电梯设备轿厢内应当装设有可以直接向应急处置平台联系的通讯方式,此通讯信号应当包含设备身份识别信息,以实现对设备的准确定位及信息查找,平台一旦接收到求救信号即可以马上准确识别出设备所在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及相关联系人等基本信息。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因被困者的紧张、焦虑而导致的沟通不畅,使得反馈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无法保证,从而影响救援效率。求救信息在发给应急平台的同时,也应当同步发送至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手中;在维保人员展开救援时,平台及时地进行同步追踪,获取救援动态;并对相关动态加以分析,判断是否应介入救援,在整个救援处置过程结束时应形成一份完整的记录。
2.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应当具备设备故障信息统计、分析功能,建议增加由使用方或者维保方来录入设备的非困人故障数据,详细记录维保公司如何解除故障、采用了什么预防措施来避免同样的故障再次发生,如何进行维修之后的后续跟踪,以此来建立完善的设备故障档案,这将对各方了解一台设备的稳定性有莫大的帮助。按照应急处置平台的技术标准要求,平台应当有应急处置数据的统计信息,结合上述的非困人故障记录,就可以进行数据的筛选分析。利用这些数据的筛选结果,可以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针对筛选出来的故障高发设备,电梯维保方应查清设备高频故障、困人的原因所在,并针对性地予以解决;电梯使用方应予以积极配合并处理;平台对此应进行相应的跟踪、记录,以形成一份完整的设备档案,这样才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设备故障率;如若仍有一些高频故障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设备,则可以协调集中各方力量予以针对性处理。针对筛选出来的故障率高的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监管方应给予必要的告诫和警示,因为电梯设备的好坏与使用方管理和使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是物业管理的楼盘等使用单位出现上述情况,刚可以协调相关和物业监管部门进行处理。针对筛选出来的故障率高的维保单位;则置疑其维保水平和维保能力,是否有如实按照维保条款维保到位,是否在日常的维修保养记录中弄虚作假,是否存在维保转包之类问题。
3.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应当融合电梯设备台账的基本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地知悉每一台设备的在保情况、维保期限和使用单位等信息。以便实现对电梯设备维保状况的动态监管,以确保每一台设备都与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保公司签定维保合同,避免出现使用单位或维保单位投机取巧钻空子。比如,使用单位仅与电梯维保公司签定覆盖定期检验月份的短期合同来应付检测机构的定期检验,一旦通过检验,就中止或者取消合同;又比如电梯维保公司为了保证所维保的设备合格率,拒绝向检测机构提供一些现场检验不合格设备的维保合同和自检记录,以此来维护所谓的合格率;类似情况笔者的日常检验工作中屡见不鲜,如果实现了电梯维保状况的动态监管,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
4.平台应当开放设备基本信息的维护功能。如使用单位名称、使用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设备所在地位置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应当由使用单位自行维护,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高这些数据的准备性,也可减轻检测机构的工作量。因为设备台账信息的维护过于依赖检测机构,这些数据的维护大多是在检测机构年度检验时进行的,往往滞后多时,并且数据的准确度往往不高。就以使用单位为例,许多楼盘的物业并不稳定,时常更换,这时使用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应由使用方自行申请变更,平台对相关数据的变更进行审核、确认即可。如果等检测机构定期检验时才进行维护,那么其实必然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上,相关数据是不准确的,给各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平台应当设有监察机构、检测机构、维保单位、使用单位的登陆端口,便于各方进行沟通使用。比如,使用单位可以通过平台对设备的使用状态变更进行自行填写和报备,提供相应的材料及时向监察机构进行登记,便于监察机构及时获得准确数据;使用单位可通过平台向检测机构提出检验申请、复检申请,可在平台上查询检验结果等事项,便于检验检测工作的进行;维保单位则可以通过平台提交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信息等,利用平台来建立设备维保档案,不仅方便各方查阅,而且能够尽可能大程度上地实现数字化管理,给相关工作带来便利;监察机构则可以通过平台向使用单位进行相关宣传、文件公示、发送函件等,利于其开展工作。尽可能地实现各使用方的平台整合,可大大减少各方因使用不同平台造成的数据交互不便所带来的工作量和使用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化解应急处置平台功能单一、使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有助于各方实现办公无纸化、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平台的长期维护和建设。
限于篇幅仅述于此,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设想,仅为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更有建设性的方案来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
[1]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技术规范.CPASEM001-2015
林德贤(1987.11-),男,福建仙游人,本科,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类特种设备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