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以M市Q村为例

2017-04-06杨超平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监护人儿童

杨超平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以M市Q村为例

杨超平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不断发展,农村发展则相对滞后,使得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家中,留守儿童群体逐年形成。本文以访谈法和参与观察为研究方法,对Q村中的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进行了分析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2016年中国民政部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至少有902万,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无人监护的36万人,占4%;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另外,近32万名由(外)祖父母或亲朋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较差。①这些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少享受来自生活、医疗、教育资源。学术界也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等领域对农村留守儿童展开过诸多研究,力图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是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重构相对缺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可为国家提供合理、可行、富有操作性的建议,从而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同时,也为社会工作专业提供一个既符合国家利益又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发展新方向。国外有研究表明因为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当儿童的父母因为现实原因无法照顾子女时,儿童的监护一般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承担,这种祖辈监护对儿童的发展不利。②多伦雷指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没有与子女一起生活,对子女的身心发育有不利影响,而且也使他们承担繁重的家务,从而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了缀学现象的发生。③刘霞、武岳以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特点归纳分析,指出父母无论外出与否,很大程度这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自于父母,在留守儿童的支持网络中居于重要地位。④因此本文立足社会支持网络,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符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实操性的办法。

Q村现有257户人家,总人数为684人,全村在外务工人员337人,其中留守儿童大约70多人,留守儿童所占比率在总人口中相对较大,占到10.23%。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较低,而且也没有来自各方的援助。本地区只有一所小学,学校现有173名学生,老师4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教学方法受到教学条件和自身因素的限制,没有多媒体的使用,仍保留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本文采用访谈法和实地研究等方法,在放假期间选Q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笔者整理了调查对象42名(包括留守儿童20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20人、及该村教学的老师2人)的访谈资料及观察现象。在和接受访问的20名留守儿童中,有14名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爷外婆照顾,5名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1名由其他亲戚监护。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生存权得不到保障

1.饮食条件较差。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在三餐供应、饮食规律以及饮食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调查发现,有78%的受访者表示,在寒暑假期间很少甚至不吃早餐。另外,许多留守儿童饮食不规律,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每天没有固定的饭点,奶奶什么时候做,我什么时候吃。农忙的时候,晚饭要拖到9点多。”此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反映“学校时不时发过期的牛奶”。

2.医疗卫生得不到保障。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医疗资源匮乏、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就如村里卫生室的负责人反映:村民思想落后,没有预防保健意识,甚至有时愿意用土方、迷信方法去应付孩子们身体上的不适,贻误最佳治疗时间。当问及监护人“平时会不会主动带孩子去体检”时家长无人带孩子接受过,而且反映,学校也从来没有组织学生参与过。另外,笔者发现村中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医疗设备落后。落后的医疗卫生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受保护权被侵害

1.遭受他人歧视。农村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嘲讽,欺侮。据笔者的访谈发现,有60.5%的留守儿童表示受到过他人无理的嘲讽和谩骂,正如一位受访者愤怒说道:“他的邻居说他‘有人养,没人教’。”。另外一位老师也表示:这些留守儿童难以管教,思想品德差,给他们戴上“坏孩子”的标签。因此这些留守儿童无形中遭到街坊邻居、老师的歧视。

2.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性格较为内向,身体素质不如本年级或者高年级的学生,导致他们在学校常受到身体素质较好的暴力伤害,造成身体伤害。同时,在放学后孩子们不能及时回家,更愿意停留在回家途中,不论是经过山路还是经过村里的道路时,都存在安全隐患。

(三)发展安全得不到保障

1.性格孤僻自卑。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沟通能力差,性格孤独自卑的情况。受访老师表示:“这些留守儿童不善与人交流,也不和其他同学玩。与老师交流声音低沉,而且不敢抬头和人对视。”代理监护人程奶奶反映,孩子放学回家说话少,喜欢一个人独处,也不找同龄人玩。

2.教育条件较差。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较为简陋。比如,笔者所调查的Q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学校现有173名学生,老师4人,师资配备率为1:43.25,教师资源严重短缺。此外,高中以上学历仅有2人,教师平均年龄48岁,教学水平低。学校也仅有一台电脑,缺乏体育器材,无图书阅览室,教育设施不完善。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三、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问题分析

(一)个人微观系统

在认知方面,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正处于皮亚杰说的“具体运算期”,能够理解语言背后复杂和抽象的语意,能够通过语言暗示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情绪方面,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这一时期主要内容是“勤奋”与“自卑”,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克服自卑感。

处于具体运算期的留守儿童更能理解街坊邻居和老师的负面评价,更能感觉到没有父母在身边关爱,与其他人产生差异。从而使他们感觉自己在各方面的条件不如其他同龄人,进一步造成留守儿童自卑感,使他们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导致其交流沟通能力低下。

(二)中观系统

1.家庭因素。首先,留守儿童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关注较多的是在物质的给予,长期忽略情感的支持。正如笔者所知,95%的家长打电话常常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这当中仅有24%的父母会问及孩子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孩子最近情绪怎样。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是欠缺的。

其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爷爷奶奶,他们中有93%为小学文化水平或者以下,教育水平低下。同时,他们观念落后,仅仅只考虑孩子温饱与健康问题,没有饮食安全、营养搭配,医疗卫生的观念,更没有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意识。据调查,有将近87%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知道有心理健康一词。代理监护人育儿观念的落后,也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最后,由于监护人自身与农村的特殊性导致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照料时间较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为爷爷奶奶,他们大都身体机能处于下降的年龄的阶段,导致有时力不从心。同时,农活占据了监护人的大量时间,耗费了监护人大量精力,这些都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2.学校因素。据笔者调查所知,学校老师受教育水平有限,不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间接造成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善人际交流等心理问题。老师们年龄偏大,曾经无一接受过心理知识的学习,而且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老师,这些客观条件的缺乏是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硬伤。

另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和监护人之间在孩子放学和回家时交接工作,是造成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一位受访老师对笔者说道:“我们做老师的责任就是保证孩子学习学,在学校是安全的,但是放学后就应该由其家长负责安全问题”。所以留守儿童在上学和放学期间的安全保护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三)宏观系统

1.政府方面。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的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的经济支持,加大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财政拨款。但我们要意识到我国是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缺乏资金的情况依然存在,由于的资金缺乏,使得农村医疗卫生器材得不到更新换代,招不到专业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同时,政府在留守儿童援助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存在监管漏洞。正如笔者所提及到的,学校发放的免费早餐存在食品过期变质的问题,影响到留守儿童安全饮食。

2.社会组织方面。社会组织支持总体上是比较匮乏,且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较多的集中在物质支持缺乏心理的辅导与支持。比如慈善团体的捐助多集中于提供留守儿童衣物方面和学校的桌椅等硬件需要。香港慈恩基金会资助的资金开发教育硬件,所研究地区的教学设施有了改观;M市妇女儿童心理援助中心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培训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接受服务的留守儿童人数有限,也没有进一步的跟进。这些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的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是这些组织发展时间较短,发展不够成熟

四、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

1.留守儿童支持小组。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将具有心理障碍或人际沟通问题的留守儿童聚集在一起,组成小组,每个留守儿童就是小组的一员,利用小组过程来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社会工作者可以入户探访留守儿童,通过宣传的方式,来招募组员,建立与留守儿童相适应的小组,例如“克服人际沟通障碍小组”、“摆脱自卑小组”等。其次,进行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发挥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推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为其提供同辈群体应有的支持。再者,社会工作者应与小组组员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并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使制定的对策顺利实施,促进问题的解决。最后,社会工作者要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结案。另外,社会工作者可以寻求心理专家和教育机构帮助,开展一些心理辅导、安全教育活动。

2.社区服务人员培训活动。针对现有的社区服务人员,利用节假日时间,链接资源,联系志愿专家对全体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专题的留守儿童解读,使全体社区服务人员对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有所了解,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同时,对不同职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例如,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儿童医疗的培训;对社会工作者进行儿童社会工作的实务培训,并定期由专业人员对学员进行考察评价,将其纳入工作绩效之中。

针对未来的社区服务人员,要进行人才引进。首先,招募专业人才,以社会工作、医学护理、教育专业优先。在选拔过程中,要注重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和实务操作与工作意愿的结合,选拔出真正的社区服务人才。接着,对这些人员进行实习培训。资深人员带领初学者走进、了解留守儿童,进行实务训练,并为初学者提供相应的辅导与帮助,并通过布置实务作业,来提高其工作能力。此外,定期由专业人员对初学者进行考察评价。

3.留守儿童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社区工作的方法,调动和利用社区社区资源,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促进其问题的解决。

(1)社区宣传。利用与儿童相关的重要节日,在社区举办留守儿童宣传活动。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然后,制定社区宣传活动方案,并初步联络学校、媒体、医院等资源。接着,社会工作者要去有效的执行社区宣传活动方案,如布置场地、联络资源、制作宣传彩页、主持活动。最后,要进行活动的总结与评估。

(2)家庭服务。社区医疗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可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上门服务,为其进行身体检查和健康指导。此外,社区社会工作者可在征得对象同意后,定期与这些留守儿童聊天闲谈,了解留守儿童的动态和困难,并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另外,可以设立社区留守儿童服务热线,同时,社区服务人员要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3)社区补贴,社区也可以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物质补助。社区工作者在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后,制定社区物质补助计划,然后依此计划进行社区服务。可定期上门为处于发育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些营养品,为其家庭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如衣服、儿童趣味书籍、玩具等。

(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对策

1.完善家庭支持网络。首先,父母在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之外,还要适度照顾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在外期间应通过电话、视频形式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和情感交流,让孩子跟多地感受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其次,监护人监护责任要到位。监护人是直接接触留守儿童的人员,他们往往因繁忙的生活负担和受传统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只留存在生活起居方面。对此,监护人有必要建立起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关爱情况下的家庭支持,在生活照料上、情感满足上、以及其安全方面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2.发挥学校支持网络作用。发挥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中的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在教育上的支持、转移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经费投资,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关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注重安全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之下,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3.强化政府支持网络。政府要发挥公共职能,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的扶持力度。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经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的质量,通过培训来改善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提升薪资吸引相关人才。政府可以以购买服务的模式向社会工作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生理和心理的服务。最后,政府要完善自身的管理监督机制,提高为留守儿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构建社会组织支持网络。首先政府要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要为社会组织及其保障留守儿童权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

另外,社会组织本身要加强其自身的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实际可行的专业服务。包括:为留守儿童提供具体的保护性服务、调动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民政部:《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情况》

②McKenzie,D&Rapoport,H..Canmigrationreduceeducationalattainment:EvidencefromMexico

③谢新华,张虹: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研究及其启示[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1):36—43.

④叶敬忠,贺聪志,吴蕙芳,潘璐:留守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陈在余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9,(5):95—112.

[2]江立华.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J].人文杂志,2011,(1):178一183.

[3]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2):5—17.

[4]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1):138—150.

[5]谢新华,张虹: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研究及其启示[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1):36—43.

[6]叶敬忠,贺聪志,吴蕙芳,潘璐:留守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2):5—17.

杨超平(1993-),男,汉,四川巴中人,云南民族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监护人儿童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