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建筑学专业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调查研究★
2017-04-06李思慧姜乃煊侯兆铭
李思慧 姜乃煊 侯兆铭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网络环境下建筑学专业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调查研究★
李思慧 姜乃煊 侯兆铭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为给建筑学子带来终身受益的学习模式,特进行将网络环境与学习模式相结合的研究,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研,分析其优缺点,提出了改进方案。
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模式,建筑学,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教育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各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层出不穷,教育与学习方面也正在逐步改革。在建筑学领域,从十几年前开始我们便用计算机来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等,而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利用网络来传送图形、动画甚至用网络媒介来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推动了建筑学专业的变革,为学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1 建筑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优势
1.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同,传统的建筑学学习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以建筑学的专业课程——建筑设计为例,老师授课往往采用图书资料与板书相结合,学生则以记笔记来接受老师所传达的知识。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不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形成的整个过程,忽视了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应用能力、认知能力等等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很难进行深入的研究,知识难以得到拓展,而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很有限。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筹划,执行等一系列流程。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一个特定的专题,可以使其丰富自身的知识网架,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形成研究的态度。是通过研究与剖析科学原理形成的过程为载体,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1]。
1.2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优势及凸显出来的价值
在众多的学习方式中,研究性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方式。
基于建筑学相关专业分析来看,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点主要优点:1)开放性。一个研究的课题开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切入点不同,从而使整个过程呈现开放性,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研究过程中发挥作用。2)创新性。建筑学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发现、更替、创新,而研究性学习模式恰恰与这种学习过程性质吻合。3)综合性。在建筑学课程学习中,设计课,理论课,技术课总是存在着鸿沟,理论课程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很难运用到实际课程设计中,而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将各种不同课程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
根据对其优势的分析,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以试卷作为最终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研究课题的过程而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研究性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品质,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合作共赢的精神。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维持这份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它不会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丧失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学生置于多元开放的环境中,使学生拥有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解决了知识体系过于单一的问题。而如果将这种学习模式应用在网络环境下,则更具有价值。
2 网络环境下建筑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现存问题
由于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料支撑,但分散的教学环境很难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其所需条件,而网络中丰富的资源,同步、异步的交流方式,迅速的信息传递能力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一个平台,学生可以跨时空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国籍的人进行交流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不断提升,它不仅是我国目前高校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2.1调查问卷采集相关数据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对于广大师生来说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种方式正在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研究建筑学专业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看法,我们采用了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相关数据。累计回收103份,大一占3.88%、大二占19.42%、大三占43.69%、大四占33.01%。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开展最多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与设计课题相关的专题性学习,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还是具有局限性,只局限于专业课程方面的研究,而自主进行感兴趣的研究的学生很少,只占29.13%。
2)大部分学生还是想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知识的。可见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3)有41.75%的学生经常采取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已经开始普及。
4)大多数人面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都曾遇到过问题,遇见最多的问题就是缺乏指导性,无监管,导致自主性差。
2.2网络环境下建筑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析
调查问卷及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2.2.1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调查显示,自发想获取知识的只占43.69%,而其余的学生则是盲目的,没有主见的展开研究性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学习动机带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盲目的从众心理与强制性的进行研究性学习都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发挥不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优点。2)学习能力。网络上的学习资料良莠不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收集资料、选择资料、加工信息、储存信息等能力。想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则要培养学生信息深入解读的能力,而这也恰恰是目前学生比较欠缺的。3)学生抗干扰能力。网络为我们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干扰,比如垃圾信息、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由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高达73.79%的人觉得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缺乏指导性,无监管,目前来看,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干扰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短期内还得不到解决,所以需要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2.2.2外部因素
1)网络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大多数网络资源只是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网页上的电子文本,并没有发挥出网络环境的优势。其次网络资料来源广泛,但是网络学习系统缺少对资源的分类、整合、组织、管理,学生面对大量繁杂的资源难以利用。最后,虽然网络资源众多,但其准确性和真实性难以考量,错误的资源会导致学习者得出不正确的研究结论。2)研究性课题设计。研究性学习包含范围广泛,所以对课题及竞赛内容设计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一个研究性的课题怎样才能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利用新型的学习模式进行研究,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课题的设计是个难题。其次,课题的选择如果一味的依赖网络会导致所选课题不具备可行性,导致课题很难进行下去。3)所处的网络环境不能满足研究性学习。据调查显示,有66.02%的人觉得学校的网络学习环境不能够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主要问题为计算机设备落后、机房数量不够、校园内网络拥堵等。想要改善网络学习环境,需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3 网络环境下建筑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优化策略
3.1提高研究性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
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学习者独立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对待问题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上的资源,自己要先思考分析,然后在互联网上检索相关资料,求同存异。只有通过这一系列步骤才能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优点,提高自我思考能力。
3.2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实际生活
我们现在所接触的互联网环境是大众媒体选择、加工、改造之后营造出来的,有的甚至不具有真实性,所以在选题的时候还应该着眼于实际生活,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借助互联网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热情,使研究成果更有意义。
3.3提升研究性学习的相关保障
更换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增加机房数量(主要针对校园内的研究学习者)。制定合理的宽带流量管理策略,解决网络拥堵及流量不够用的情况。按专业建立电子资料室,可以免费查阅各种资料。只有解决基础问题才能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
网络研究性学习引入建筑学之后将会为建筑学子带来很多变化。首先,可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其次,将建筑学习变的更有趣,提高研究者的兴趣和研究能力。最后,还能让研究者了解到更新的建筑资讯。研究性学习的倡导是国际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而网络环境也是其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二者的相互结合将给学生带来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
[1] 刘志峰,宣卫红.建筑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67-269.
[2] 陈卫东,李 芒.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J].现代计算机,2004(7):94-97.
[3] 刘 梅.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人物,2007(12):77-78.
[4] 李少臣.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比较研究[Z].
Researchoninquirylearningmodeofarchitecturemajorundernetworkenvironment★
LiSihuiJiangNaixuanHouZhaoming
(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116000,China)
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uilding lifelong learning mode, special research combined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mode, and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cheme.
network environment, research, learning mode, architecture, value
1009-6825(2017)32-0219-03
2017-09-06 ★: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项目编号:201712026154);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二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课题(PJHYYB17118);2017大连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李思慧(1997- ),女,在读本科生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