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再思考

2017-04-06曾文君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唯一标准哲学科学

曾文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6;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21)



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再思考

曾文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6;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21)

本文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句子语法、社会实践以及哲学理论等三个角度上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哲学反思。

句子语法;社会实践;哲学理论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靠什么来检验呢?靠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普通常识。思考之后,对我以前的认识以及学习态度有着颠覆性的影响,不知是否有点过犹不及,使得我现在老是对以前所学过的真理从新思考,这可能就是学习了自然辩证法的结果吧。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反思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并对这次反思进行总结。

一、语法上的反思

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主语是“实践”,谓语是“是”,宾语中心语是“标准”,“检验真理”和“唯一”作为定语修饰“标准”,句子主干是“实践是标准”。从语法上讲是“主语+谓语(+表语)”的结构,因而“主语”和“表语”具有性质相同的特点,比如,主语是人,表语也是人,主语是动名词,表语也有动作的含义。“实践”是一个行为名词、动名词,而“标准”是一个抽象名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实践≠标准”。把原句缩写为“实践是标准”,显然从词性上存在逻辑错误。若改为“事实是标准”,从语法上讲不存在逻辑错误,但加上“检验”是一个动作,“检验的”是动作作名词用于修饰“标准”,而“事实”不可能是行为动词或动名词,因而“事实是检验的标准”犯逻辑病,显然不对。

其次,什么是“真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使得世界少了很多的“真理”。如李达在《唯物辨证法大纲》中给真理下的定义:“所谓真理,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就是谬误。”因为世界上很多的真理是不能经过实践检验的,例如,和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可是它却无法用实践证明。你只能想象那条直线是没有面积的。同样,真理也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相对的。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和其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放在量子力学中就不再正确。因此,实践最多只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必要条件。

如果不是有意歪曲和断章取义,从上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都是在说明一个明确的问题——那就是人们初始的、主观的思想认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也就是有没有真理性,是不是真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实。都不是讲已经被证明是真理的东西还要进行检验。既然承认它是真理,就说明它是正确的,是人类经过无数次的论证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它已经不需要后人再“检验”了。本身就是正确的,还需要检验吗?

二、社会实践上的反思

科学史上的许多例子都说明,需要实践检验的都是初期的科学发现和假说,而不是要检验真理。

门德列捷夫开始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发现了元素周期率,这种元素周期率是不是真理,人们争论不休。尔后,人们在实验中根据元素周期表又发现了几种新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门德列捷夫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实践证实是真理。这其中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门德列捷夫原来根据试验和逻辑推理,预见到有一种“亚铝”的元素存在,后来法国化学家布瓦勃德朗发现了一种元素“镓”,其物理性质和化学属性同“亚铝”完全相符合,并测得比重是4.7。门德列捷夫经过计算,认为应该是5.9左右,就写信给法国科学院。布瓦勃德朗又重新进行了试验检查,发现原来“镓”的纯度有问题,于是重新测定了“镓”的比重,结果是5.91。这说明门德列捷夫的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一开始并不是确定无疑的“真理”,而是根据试验后进行推理的主观理性认识,再经过别人和自己的反复试验实践,最后才成了真理。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还不能说就是真理,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才成了真理。

检验是什么?检验就是对搞不清真假、分不清对错的东西进行检查、检测和验证。明明知道是正确的东西,已经证明是真理,再去检验是对还是错,那是一件十分滑稽的事情。如果我们今天还要对已经被实践检验证实的门德列捷夫的元素周期理论和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再拿去检验是不是真理,这不仅在理论上说不通,在逻辑上也是同义反复,一片混乱。

那些偷换概念的人,把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没有经过实践再检验的主观认识,当作经过实践检验以后的客观真理,把“人们的认识是否有真理性”换成了“真理是否有真理性”,结果变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不是检验初期的思想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的标准。

三、哲学上的反思

当今世界,连宇宙学都已经进入了“精确宇宙学时代”,人们还要用古人们建立的哲学去描述客观世界,显得非常落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一句不明不白、糊里糊涂的表达句,其表面意义无人理解,但哲学家们利用政治权力用此话压服人、欺骗人。这句话的意思充其量可以理解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必要途径是实践”。但实践不是唯一途径,也不是充分条件。

哲学的核心是企图用一个综合的学问把世界的全部知识统一在一个框架里,用简单的文字描述宇宙间包罗万象的事物。结果,越是综合,表达越模糊。正如量子力学中的海森伯测不准原理,空间坐标测得越准确,动量测得越不准确;时间测得越准确,能量测得越不准确;反之亦然。哲学描述的事物越丰富,表达的内容中错误就越大。这也是一个测不准原理。哲学的全部理论只能用文字表达,而各个民族的文字又无法一一对应,各个理论家对各个词语又赋予不同的范围,使人理解起来不着边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句话争了几百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再理解为“真理是相对的,永无止境”。人们嘻嘻哈哈一场。

哲学的糊涂性、玄虚性往往使理论界陷入无休无止的争论中。因此,哲学只能用于糊弄无知者。科学家很讨厌哲学,科学完全不需要哲学家指手画脚。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需要的是数学和实验。哲学,尤其是共产党的哲学,是科学的桎梏,只能阻碍科学发展,误导科学,使科学走向歧途。哲学已经过时,是古人们的思维方式,必将成为考古学中古人思维的一部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各门具体学科,没有哲学也会综合和分化,独立发展。科学依赖数学和实验,因而是清晰的、明确的、毫不含糊的精确科学,也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客观事物,成为生产力。而哲学永远停留在文字、语言层面上,成为事后诸葛亮。

四、结论

实践”并不是一个什么“标准”,而只是一个“过程”。“真理”只有它才具有“检验”的资格而“实践”对它却只能是无条件的“执行”。显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使得世界少了很多的“真理”。因为世界上很多的真理是不能经过实践检验的,因此,实践最多只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必要条件。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

[2]唐泽民.对真理表述的一点看法[J].社会科学1982(2)

[3]谢志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反思[J].消费导报2009

曾文君(1987.8-),女,汉族,湖南省委党校硕士,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唯一标准哲学科学
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菱的哲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百姓感受是评价改革唯一标准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科学家的提问
科学拔牙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