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探析
2017-04-06
(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 甘肃 张掖 734000)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探析
边杰元
(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甘肃张掖734000)
2008年后,由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起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同时,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冲击使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牙买加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人民币逐渐得到各国认同,从客观条件上为人民币提供了国际化的现实条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出路径选择并提出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资本项目开放
本文从分析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量、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离岸市场现状,指出我国人民币跨境交易不平衡、金融体系不健全和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和配套措施。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困境
对于我国而言人民币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需要一个过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所特有的现状与问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1、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量稳步增长
2015年,我国大体从交易形式开放,放宽准入条件,交易操作指引和改善交易规则四个方面入手,出台了多项关于方便人民币结算的新政策。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量稳步增长,2015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达到12.1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7%,占中国内地与海外各方之间的跨境支付的28.7%,比去年高出5.1个百分点;实现净流入2 714.6亿元,收出比为1∶0.96。具体来看,经常账户人民币结算额达7.23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0.4%。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6.39万亿元,比去年增长8.4%,占中国相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2.6%。相信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二期系统在未来的建立,将会促进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量的提高和其他国家对人民币认可程度,因此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量增长,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2、 人民币双边互换机制不断发展
人民币双边互换机制能相对缓解我国由于美元巨额储备带来的汇率风险,同时也能规避周边金融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仅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同澳大利亚、英国、阿联酋等33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和续签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就达到了33100亿人民币。2015年,外国央行人民币实际利用金额约为人民币1571.1亿元,而中国人民银行实际利用外币金额约为72.5亿美元。截至2016年初,外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实际使用人民币累计金额达到237.72亿元,未偿还金额499.4亿元。由于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既能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又可以保证我国与协议国的经济安全实现双赢,因此人民币双边互换机制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3、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能对人民币由于跨境交易引起的流入流出进行调节,实现人民币在境内外的有效配置和促进境内外投资便利化。在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的上线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资金清算和结算效率的提高;2015年10月,人民银行在伦敦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丰富了人民币离岸市场金融产品;同时我国还推出对部分外币直接交易项目,对人民币离岸业务进一步简化。截至2015年底,已有292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中国外央行或货币当局41家,国际金融机构5家,主权财富基金4家,外资人民币清算银行11家,17家境外保险机构,78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41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2家其他机构;同时2015年末人民币国际债券总额为人民币5996.5亿元,其中离岸境外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为5811.5亿元,其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如熊猫债券,在岸发行的债券达到185亿元人民币。人民币离岸市场还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因此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提高,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境
1、人民币跨境交易不平衡
虽然我国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发展不平衡而言可以从境内和境外人民币交易规模看出。首先是境内地区发展不平衡,2015年,广东、上海和北京在全国年度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量中名列前三名,分别占比24.8%,22.7%和10.1%,而8个边境省份(自治区)总计5882.6亿元,占全国结算量的4.9%,远不如北上广人民币交易规模,成为制约我国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短板”。而从境外地域看,虽然2015年总计有192个国家与中国大陆进行跨境收付,但香港在收付量方面占全部人民币收支的52.9%,约为第二位新加坡的10.7%的5倍,虽然来自其他境外地区的跨境收付量同比有所增长,但也反映了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海外地区成为制约人民币跨境交易“短板”。因此,有必要针对人民币跨境交易不平衡提供解决措施。
2、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
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而受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尚不足以通过投资渠道实现人民币流量调控,截止至2015年,境外投资机构占比不足1%。其次从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而言,我国由于金融起步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商业信贷、金融信贷、担保及备用融资工具和机构投资人等资本项目进行了管制,而且资本项目的开放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因此我国不能做到大量开放。最后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受制于我国利率管制和汇率市场报价机制不完善,我国汇率形成往往出于维护货币稳定,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导致我国汇率不能兼顾市场供需和交易者预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经济基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导致经济基础薄弱,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首先从总量而言,虽然2015年中国GDP总量约为1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14.84%,但我国人均GDP仅为49992元人民币,居世界排名第86位。此外我国当前处于“经济新常态”的转型时期,经济基础能否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持续动力仍有待考证。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提出相应措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不能盲目求快照搬他国经验,应借鉴当前海内外学界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一)人民币周边化
人民币周边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是指通过与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和投资,实现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及地区实现广泛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的结算支付功能,最后成为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储备货币。
由于人民币周边化要求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相对周边国家及地区货币而言处于强势地位,因此人民币周边化应选择综合国力落后中国的东盟十国和中亚五国为主要对象。
人民币周边化意义在于人民币周边国际化不只是单纯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及地区得到广泛的使用,是意味着人民币所代表的中国在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得到提高,标志着人民币从单纯的中国货币,变为周边邻国及地区的重要性货币,标志着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及地区间的贸易和金融投资重要的的一环。一方面对中国而言,随着人民币国家化,能提高中国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减少在亚洲范围内的汇率风险、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高人民币管理的经验和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周边国家以及地区而言,人民币周边国际化表明了中国作为当今屈指可数的经贸大国,开始承担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货币责任,有助于周边国家及地区在经济方面的趋同,减少因为政治、文化等因素带来的贸易风险,改善周边国家及地区贸易环境,同对抗世界经济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影响,以及为以后人民币区域化提供国际基础。
(二)人民币区域化
人民币区域化是指通过与东亚和中西亚等区域内各国在经济层面上的交流互信与合作往来,提高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使用频率,使之得到亚洲区域内大部分国家的认同,最终成为亚洲区域内的重要储备货币。
亚洲区域由于历史发展等因素,当前亚洲经济第一梯队普遍集中于东亚地区,因此人民币要想实现亚洲化,应以东亚发达国家为主,中西亚发展中国家为辅的思路。同时,由于日本和韩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创新经济体,中国要想短期内超越日韩机会渺茫,因此中国应仿照“清迈协议”,构建以中日韩三国货币合作为基础,对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多边货币互换协议框架的建立,中日韩三国货币合作逐渐加强,最终实现类似欧洲法郎和马克双核货币区。
(三)人民币国际化
诺贝尔获奖者蒙代尔预言过,21世纪的头十年,世界货币格局是美元区、欧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三足鼎立的局面。截至目前,美元区依旧保持强势,欧元区日趋成熟,唯独亚洲范围内尚未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能与美元和欧元相提并论的货币。因此完全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成为亚洲区域主导货币和主要储备货币的基础上,成为自美元欧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中国与美国欧盟共同主导世界经济格局。从经济层面意味着亚洲范围内从中日韩三国主导的货币储备格局转变为中国一国主导的货币储备格局,人民币成为亚洲诸国及地区重要储备资产和亚洲贸易主要货币;同时中国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完全与国际接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完善,离岸金融市场数量庞大可实现人民币流入与流出的调节。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我国将从“经济大国,金融小国”向“经济强国,金融大国”转变,我国可以利用人民币的世界主导地位,摆脱“三元悖论”的影响,较为自由地制定货币政策,并获得非对称性收益。
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资本项目改革
1、推动资本项目开放
由于资本项目开放具有很大风险,在下一阶段,我国应该基于每一项资本账户只有在成熟的时候才能推广的原则,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提高可兑换的程度和可自由使用的程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一是促进像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的双边开放。二是逐步增加合格投资机构或个人,进一步提高其在市场的投资配额。三是通过借鉴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自身因素,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让资本项目可兑换能够有法可依。四是让我国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机构与国际接轨,提升金融市场服务水平和金融监管水平。五是通过提高与各国央行或货币当局的信息共享,建立有效的风险预防体系。
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一方面是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为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维持稳定。另一方面是积极参考国际外汇市场上货币交易情况,分析市场波动因素合理调控,才能保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其次还应该提高市场对汇率的管理手段,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采用合适的管理手段,而金融市场参与者也应加强自我审查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有序竞争。
(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1、金融机构改革
必须促进在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的背景下,加强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商业和政策性银行为主要组成部分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参与的金融机构体系。首先规范政策性银行行为,促进商业和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其次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学习国外优秀的银行机构治理经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的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再次促进我国优秀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加强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在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的背景下,促进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
2、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首先通过与国外央行或货币当局交流,学习优秀的金融监管经验,建立一套能让货币政策行之有效和有助于宏微观管理的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法规,以及监管部门内部组织改革,促进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建立和执行手段的提高。其次通过完善资本流通渠道,保证我国对金融资本流通的监管与引导,才能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同时加强对金融管理创新工具的运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风险发生后的治理。
3、金融管理手段创新
推动管理方法和监管工具的创新。保证准确地实施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的力度,并通过运用新型的数据挖掘技术,降低金融市场的不对称性和信息反馈,为宏观调控的效果进行评估,也为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提供了依据。同时促进金融市场改革,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为实现人民币的流入流出进行有力引导,才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三)建立自由贸易区
1、自由贸易区试点
推动多地区自由贸易区建立,遵循统筹推进原则,着手开展与实体经济联系较紧密、需求较强烈的共性业务,再考虑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个性化业务,同时还应完成自由贸易区的任务:一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二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四是加强监测与管理。
2、促进自由贸易区创新业务全国推广
以资本项目业务为主,经常项目业务为辅。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将部分自由贸易区创新业务试点推广至全国,包括个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和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等,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内资金转存为定期存款等。同时鼓励各自贸区在符合规范的情况下积极尝试,探索符合自身的特色业务,并从中发现具有推广价值意义的创新业务。
[1]王晓芳,于江波:《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渐进式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15,(3):68-77.
[2]王慧,赵亚平:《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回顾与反思》[J].经济问题,2013,(8):73-77.
[3]李建军,甄峰,崔西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程度测度及展望评估》[J].国际金融研究,2013,(6):58-65.
[4]刘辉,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历史机遇与现实选择》[J].商业研究,2014,(1):66-73.
[5]石建勋,王盼盼,李海英:《人民币国际化国外最新研究动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0-39.
边杰元(1994-),男,汉族,甘肃敦煌人,办事员,工学学士,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