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茂德:享受诗词,是世间最美的消遣
2017-04-06
马哈茂德:享受诗词,是世间最美的消遣
遇到马哈茂德是在同学的婚礼上,在人群中,高大威武,肤色黝黑的他格外显眼。那时的马哈茂德正与现在的妻子慧琳处于热恋。
马哈茂德来自阿拉伯的阿布扎比,孩提时代他便跟着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父母多次出入中国,上海、深圳、广州、珠海、天津……都留下过马哈茂德的足迹。
由于与中国的密切关系,马哈茂德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格外地痴迷于中国古诗词,为此开明的父母特地为他请了中文老师,手把手地教授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支持下,马哈茂德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中国迷”。
从最初的爱好到影响人生轨迹
中国诗词也渐渐渗透在马哈茂德的生活里,成为他喜怒哀乐的寄托,不离不弃的良伴。他喜欢读诗、也写诗,他愿意别人称自己为“诗人”。如果晚上失眠,他会选择读些中国诗,本来烦恼的情绪如果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也会变成一种美。渐渐的,诗词从最初的爱好到影响人生轨迹,“甚至对于女人,我都觉得是中国的好。所以,我才会如此猛烈地追求我的妻子。” 马哈茂德开玩笑说。
马哈茂德告诉记者,在阿拉伯像他一般喜欢中国诗词的人并不多见,所以在阿拉伯喜欢诗词是很孤独的。“记得有一年夏天在大学,我正在翻阅从中国带回的《唐诗精选集》,同学从我身边经过看到我痴醉于手中书籍的样子,还以为我在看什么咒语之类的东西,好一阵子我都被冠上了‘异教徒’的帽子,很孤独地在学校里游荡着。好在那个时候,身边有诗词陪伴着我。”
在2012年,马哈茂德接过了年迈的父母的生意,又一次来到了中国,这次的他选择定居在人间天堂苏州。2014年的圣诞节,马哈茂德在圆融时代广场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慧琳,慧琳是一名幼儿教师,会教小朋友吟诵唐诗。“我经常会请教老婆一些关于唐诗的问题,还会把自己翻译的一些唐诗给她看。因为老婆是地道的中国人,从小读着唐诗长大,我们在一起会有很多的话可以聊。”
诗词原著更能读出其中的意境
马哈茂德最喜欢读中国的唐诗,“中国的唐诗实在是太让人感到惊艳了!短短一句话里有很多感情,而且能在一首诗里不断变化场景,带着你去很多不同的地方,太美了!”绚烂的唐诗世界为马哈茂德开启了探寻中华诗词奥妙的大门。
漫步其中,马哈茂德发现比起翻译作品,读诗词原著更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当然,前提是中文的理解水平一定要过关。马哈茂德得意地说。“好在我算是精通中文,读诗并没有太费力气,再加之我又娶了一个中国媳妇,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也是与日俱增。
更偏爱于诗词原著的原因,马哈茂德说,“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曾说过,诗歌会在翻译中失去了东西。因为就算把古诗翻译成白话文也一样会把诗意弄丢的,诗意需读诗人自己去意会,难以言传。”
“诗歌是最难翻译的文学形态之一。你要做的并不是把它从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而是从一首诗歌到另一首诗歌。所以首先,你自己必须也是一个诗人。”马哈茂德说:“然后你还必须很好地统筹诗歌的内涵和它的形式,更要深刻理解所译诗歌的文化。”他解释道。
马哈茂德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老外圈子,他们会时不时凑在一起研究中国文化。老外们聚在一起研究中国诗词,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马哈茂德坦言。“我们会为了推敲一首诗词的形式与意境,经常展开激烈的争论,都觉得自己的理解才是对的。但有时候请教了专业的汉语言老师之后,才发现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理解是正确的。”
用诗感受世间的阴晴冷暖
马哈茂德说,在当今灯红酒绿的社会下,那些“春晓推开北面窗,掠飞乳燕好轻狂”的轩窗台榭大都已经被高楼大厦、水泥森林所取代了,亭台楼阁,鸳鸯帐暖只能在诗中看到了。
“我们浪迹于江湖之中,心中被各种欲望和世俗所填满,若是能静下心来读几首古诗词,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一杯咖啡,一抹阳光,捧一本心仪的诗集,静静地读着,忘记世间纷扰,这时的心情是美丽的,是平静的。”
马哈茂德把读诗当成一种最美的消遣。春天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样看近却无”,夏天听“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领略秋天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欣赏冬天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的美妙,就是能让人沉浸在其中,然后用心去感受着世间的阴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