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汽济南动力CIO姜琦孜孜不倦 实战智造造

2017-04-06路沙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济南动力信息化

路沙

从0到1、从无到有搭建信息系统,

用RFID实现产品追溯与质量控制,

对接MES与ERP……

作为一名穿着理工外衣的“文科男”,

重汽济南动力CIO姜琦,

一直不断提升沟通与管理能力,

孜孜不倦,实战在智能制造的第一线。

如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变化:一是逐步走向“深水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简简单单只用一个ERP系统。二是企业对CIO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对流程与数据的重视度提高。四是信息化规划和IT治理。五是整个模式开始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 CIO在企业中的工作职责与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此时,CIO能否成功转型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转型的基础在于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程度。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程度越高,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记者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公司(简称重汽济南动力)CIO姜琦初次见面是在2016年年底的“中国信息主管年会”上。会上,姜琦以“智能制造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为题,从产业角度和实践层面讲述了自己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和认识。

尽管会议演讲的时间很短,但姜琦还是深入浅出地将智能制造娓娓道来。作为一个信息化“老兵”,姜琦对信息化的实践和应用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

为了进一步了解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历程,了解姜琦作为CIO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就与姜琦约定,和他再进行一次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新年伊始,采访如期而至。虽然是以电话的形式,彼此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是姜琦的侃侃而谈却让这次采访有了很强的现场代入感。

另外,其极具亲和力的表现也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因此,这次采访就在一种意想不到的顺畅的节奏当中得以完成 。

从0到1 从无到有

重汽济南动力作为集团的二级公司,成立于2006年。姜琦也是在这一年从其他二级公司调入,开始负责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工作。

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成立之初的重汽济南动力信息化基础较为落后。那时,姜琦的工作也十分简单,只是负责网络建设和硬件维修等工作。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过于简单,与生产过程的结合也并不紧密,所以也就使得信息系统陷入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当中。“当时,可以说没有信息系统,生产也一样能够进行。”姜琦如此说道。

如果放到现在,这种情况简直难以现象。不过这就是当时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现状,用“任重而道远”来形容当时姜琦的工作似乎再合适不过。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姜琦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对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预高。这个时候,姜琦和他的团队开始不断升级信息化系统,并通过引进新的技术,从整体上提升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姜琦表示:“济南动力部早先部署的系统,都是基于某一个业务的应用。包括ERP-U8管理软件、整机和零部件条码管理系统、电喷发动机EOL系统等。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系统在给企业带来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像基础数据可用性差、信息化系统集成性差、信息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共享,存在信息孤岛,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无法统一等问题就成了横在企业发展面前的绊脚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统一、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以及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

为此,重汽济南动力适时建设实施了IMS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采购、生产、销售、工艺、物流以及财务等环节和流程的统一管理。“如今,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水平在整个集团内部都是排在前列的。当实施新项目的时候,集团领导首先都会想到让重汽济南动力去做试点。”姜琦自豪地说道。

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采访中,姜琦多次用“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来形容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何如此形容?按照姜琦的说法,其实早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及智能制造理念提出之前,重汽济南动力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只是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战略和理念。

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集团确立合作关系,重汽济南动力开始承担中德双方合作开发的卡车项目中关键部件——曼D20/D26发动机的生产。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与装配线、建设MAN新工厂的同时,重汽济南动力领导提出“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打造世界级工厂”的要求。为此,重汽济南动力从发动机缸体、缸盖的加工到整机装配全生产过程分别入手,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实施了发动机MES系统,并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当时,为了配合不断实施的扩能项目,信息化的工作也开始同步进行,并主要围绕MES系统展开。从而将计划、零部件采購、库存、物流配送、生产线监控、生产系数采集、设备管理、成品管理,以及销售、财务结算等全过程都囊括了进来,形成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另外,对于MES系统应用,姜琦也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最早的MES系统相对来说比较专一,主要是针对生产端、设备端和控制端。以前可能系统上层是ERP,中间是MES,下面是PLC、DNC等,界限分明。而现在,MES和ERP的界限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其实对于制造业来讲,MES是能够使生产透明化的工具,所以他们就把MES的概念放大了,将其和ERP以及底层的一些系统融合在了一起,造就了一个广义的MES概念。

“如果以现在的标准衡量,这不就是典型的智能制造吗?其实,MES就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没有MES就谈不上智能制造。虽然那时还没有这样的概念,但是我们没有走错路,而是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着,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而为之后实践智能制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姜琦这样说道。

不只是提升效率那么简单

如今,尽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炙手可热,但是对于重汽济南动力来说,似乎还没到应用这两项技术的最好时机。不过,物联网技术却在重汽济南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10年的时候,重汽济南动力就开始应用RFID技术。应用该技术,一方面是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建立起产品可追溯体系;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屡禁不止的“假赔”情况。

姜琦提到:“以前,像我们重汽的发动机和整车产品,会遇到很多的索赔事件,如果是我们的产品质量问题,当然我们是要负责的,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假赔的情况。”

通过应用RFID技术,将关键的零部件和发动机进行关联,并将数据记录在生产档案当中。这样一来,一方面保障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鉴别报上来的损坏零部件。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比对之后,从而确认这是不是重汽济南动力所生产的产品。如果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就有利于公司批量得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是,就会起到维护企业信誉和利益的作用,并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所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在物流运输、整车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上面,物联网技术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姜琦如此说道。

除了正在进行的智能制造实践以及已经应用的IMS、MES、RFID等信息系统和技术,每一年,姜琦和他的团队还会向企业领导提出一些新的计划和想法。这些计划有的会被采纳,有的不会被采纳,其中能否采纳的最主要考虑因素就是是否符合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需要我们时刻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不过应用与否还是要看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最新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就像移动端APP的应用,通过APP可以了解和管理生产的过程和环节,然后指导生产或者为决策层提供一些数据,其对生产和业务管理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好处。不过,对于重汽济南动力而言,我们可能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所以选择先放一放,不急于应用和实施这方面的技术。”姜琦表示。

信息化让工作更复杂?

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应用信息系统,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不过,在采访当中,姜琦却提到,信息化建设会将工作变得更复杂。此语一出,不免让人心生疑惑。难道信息化建设反而帮了企业的“倒忙”?

当听完他的解释之后,记者才明白,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儿。细细想来,反而觉得他说的确实有道理。在他看来,复杂并不代表降低效率,反而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必要方式。何出此言呢?

他提到,以前大家总认为,提升效率是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但实际上来讲实施信息化项目并不能够让企业更加省事。在实施信息化项目之后,可能会有人觉得受到了很多的约束,因为需要按照很多的规范去做,就会觉得很别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以前所做的大多数工作可能都是不规范的,所以说当有了系统约束之后会觉得工作很别扭。姜琦表示:“我们经常在内部的会议上讲,我们上项目不是为了让大家更省事,可能会让大家更费事,但是恰恰是因为费事,才能将我们的生产过程管理好,从而收集更真实、更全面的数据,进而保障我们的产品质量。”

沟通是一项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在姜琦看来,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会有沟沟坎坎,这个时候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大家坐下来去共同解决。所以说做信息化工作,协调沟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的确,虽然信息化工作是信息化部门主导的,但是仅仅依靠信息化部门去推进这项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涉及到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需要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矛盾可能又是无法避免的,这时可能就需要信息化项目的推进者去做好这个中间人的角色。

姜琦认为,对于信息化从业者来说,首先自己得懂业务。这项业务不仅仅指所掌握的计算机和软件技术,还应该包括业务流程管理的知识。因为信息化工作不单单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才能树立威信,这样别人才能服你。其次就是要善于表达。如何将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清楚明白地让别人理解,就要善于表达,所以说沟通协调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能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讲明白,也能够清楚地理解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学习,人可能都会有不理智的时候,但问题终归是要解决的,所以耐下心来做好溝通协调才是最重要的。”姜琦如此说道。

“穿着理工外衣的文科男”

作为一名CIO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然而,一个人的经历毕竟又是有限的,每天忙于这些,就很容易使自己身心俱疲,所以曾经有段时间,姜琦不想再从事这个工作了。

不过,他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他的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其实,CIO这个职位不仅仅要专注于技术,还有更高的层面需要去考虑。当从企业的整体发展去考虑的时候,你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广阔。除此之外,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也很重要,这种心态会更容易让你去看清自己,然后才会不断督促你去提高和改进。”姜琦这样对记者说。

看清了自己,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后,姜琦就去读了MBA,希望从管理层面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因为他知道,要想做好CIO这项工作,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是一条必须的途径。

有时候,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困惑,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生活上的问题又来了。CIO这个职业,真的很难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身处其中,想必姜琦最懂得个中滋味。

“当项目上线实施的时候,真的很难去平衡。那时,真的是好几天都见不到孩子,有时候一两个月或两三个月忙在项目上,早出晚归或者不归。不过,现在好很多了,因为系统相对比较成熟了,每人各司其职,各项工作都能循序渐进的推进下去。”姜琦说道。

当各项工作都能稳步推进的时候,姜琦的个人时间相对来说就会多一点。除去陪家人、孩子之外,在其它空闲的时间里,姜琦的兴趣爱好还是很多的,看看足球、读读书、听听音乐。

最近,他在读《硅谷百年史》。虽然他是一个理工男,但是平时读得最多的书则是关于文学和社科方面的。因此,他的夫人还开玩笑地说他是一个“穿着理工外衣的文科男”。对于姜琦来说,做这些事情,一方面是自己真正喜欢,另一方面也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更好地工作。

与姜琦的交流逐渐进入了尾声,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姜琦给记者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极具亲和力,和他交谈就像是和一位老友说话那样。他自己也评价自己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在他看来,朋友之间或者同事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于人于己不都是一件好事吗!

猜你喜欢

济南动力信息化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动力船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