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聚焦体育

2017-04-06

新体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产业足球

在全国两会上,与会代表拿出不少与体育相关的提案。对于中国体育的发展,他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改变中国体育现状的不足。

体育强国不仅是金牌

姚明

全国政协委员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国的内涵不仅仅是竞技体育金牌,也包括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的齐头并进。

一要培育市场。建议改变学校体育教学重体能、轻技能的局面,注重兴趣养成,做到基础能力和专项技能并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专项体育教学,使孩子最终成为有兴趣、懂门道、会欣赏、能参与的忠实的体育消费者。

二要形成赛事链。建议体育、教育部门联动,积极办赛;鼓励社会力量、体育社团自主办赛,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水平消费者的赛事体验需求。

三要守住制高点。职业联赛是资源高度集中的体育产业制高点。建议建立国家职业联赛体系,推动更多项目创办职业联赛;完善联赛运行机制,真正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加强文化建设。

四要突破场地瓶颈。建议改变体育场馆只为大型综合性赛事服务的设计思路,充分考虑分散的、小型的、群众性的体育文化需求;鼓励将闲置的观赏型场馆改造为体验型场馆;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产业集团;建立规模化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运动场地;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制定大型赛事安保标准,鼓励条件成熟的场馆组建专业化安保团队。

体育精神点燃冬奥热情

杨扬

全国人大代表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关于举办好冬奥会以及冬残奥会”的任务和要求。我有幸参与了冬奥会的申办工作,深知冬奥的成功举办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共识、团结人民的意义。冬季项目在我国现阶段群众基础还不是很广泛,冰雪运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对于冬奥的顺利举办不是很有利。希望通过加大营造冬奥的氛围,让更多国人熟悉和了解并参与冰雪运动。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会激发更多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体育精神的另外一种重要价值。建议加大奥运体育精神的宣传,让更多的青少年由体育精神激发出更高的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

发展校园足球不可一蹴而就

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

校园足球是总书记的嘱托,总书记非常重视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这也是广大球迷的期盼。校园足球为中国足球提高竞技水平,开辟了一条人才成长的新通道。

做好校园足球,不是一个速效的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社会的理解,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发展校园足球需要做好以下七件事:一是做大分母抓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参加的人越多,从中选择的余地就越大。二是做强分子抓竞赛。不论是竞技还是比赛,都要和竞赛体系结合起来,要从比赛中挑选人才,而非人为挑选,要靠脚下功夫。三是做好师资队伍抓培训。现在校园足球师资队伍人才匮乏,所以,既要利用国内外资源,对体育老师、校长抓紧培训,又把现有运动员利用起来,当教练、做培训。四是有序发展抓标准。校园足球要有序发展,循序渐进,不能一窝蜂、一哄而起搞运动。要做好各种标准,如工作标准、竞赛标准、选材标准等。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这是发展校园足球的理念。五是保障条件抓短板。现在校园足球最大的短板是场地,要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为特色足球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一块绿茵场。六是开阔眼界抓交流。就是要“走出去”,和别人交流,跟强者请教,跟强手比赛。七是加强管理抓协同。要做到教育和体育合作,学校和企业合作,只有各方面协同起来,加强管理,才能促进中国足球发展。

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

刘翔

全国政协委员

中小学生的体育课可以是启蒙课,着重以基础体育项目为培训的主要手段,如以田径、体操、游泳、球类项目为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教育。这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将来成为潜在的体育消费者打下基础。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要鼓励参与,他们可能小时候喜欢打篮球、打排球,长大了却喜欢踢足球。不管喜欢的是什么项目,重要的是动起来,这对锻煉意志品质、面对挫折和困难都很有帮助。大学的体育教育,除了延续基础体育教育之外,还可以着重培养大学生对于职业体育的兴趣,引导他们广泛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应鼓励学生参加针对体育特长的社会体育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体育培训是体育产业生态上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各个项目的培训学校和培训班应该有个起码的行业标准和准入资质的认定,这些都应该由各个行业协会来制定并监督实行。

要重视体育师资培训,提高基层体育教师的待遇。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般小学150名至200名学生会配备一名体育老师,一周4节体育课,且他们基本是从师范或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的。这在小城市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村镇学校,基本是奢望。未来体育产业发展重心或许在一些中心城市,但针对人群一定不只大城市消费者,做好普及工作,才有可能让体育产业得到真正的“人口红利”。

体育不只是竞技

刘敬民

全国政协委员

过去搞体育很大的侧重点是在竞技体育上,现在,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开始跟健康相结合,跟休闲养老相结合,并逐渐成为一种新消费方式,这些也带来了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更迭和实践领域的开拓。我们对体育的认识、规范,都正处于一个变化和替代的过程当中。

新的变化会产生新的问题,应当用实事求是的方法来处理新的情况,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我们要讲实事求是,要把这样的变化当做一个过程。不是说过去怎么样,现在要完全反过来,而是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这个选择是个过程,有大量的技术性要素在里面。有的项目有市场,那就去搞市场;市场不发达或半发达,就采取方式去搞半市场;有些还没有市场,就用现有的有效的方式去推广。

面对中国体育日新月异的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则,让市场规律在合理的规则下发挥应有作用。我们不能单纯讲市场,而要建设一个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的、符合中国特点的复合市场,建设才刚刚开始。我们的任务是适应这种形势,给群众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说组织救援,攀岩的时候帮着敲点钉子,挂个挂钩,制定规范,做这样的服务工作,让体育活动能够健康顺利发展。

除了物质条件的追求以外,对于体育精神的追求也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既是健身的需求,又是一种荣誉感,有人生观、价值观在里面,体育要把两者结合。现在足球、篮球市场发展快,有的足球运动员身价上亿,一个几百人的工厂,干多少年才能上亿?不光是体育,还有文化文艺,都要有更高的追求。物质鼓励是必要的,这个不能否认,但不能把重奖当成唯一手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既有健康体魄,又有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这恰恰是体育价值的所在。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产业足球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体育产业之篮球
让足球动起来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少年快乐足球
精神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