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得丽:站敏乡老百姓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2017-04-06马爱平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张得丽:站敏乡老百姓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去年夏天,疏附县的天气格外闷热。记者在站敏乡见到喀什地区科技局推荐的科技特派员张得丽时,他正忙于联系订购杨树苗。他对记者说:“去年与县林业局签订了2万多棵杨树苗的销售合同,目前已经订购了1万多棵,还差1万多。这真让人着急。”
说话期间,张得丽拿起一瓶水,咕咚咕咚喝完,这才舒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自从2010年成立了疏附县站敏乡农副产品种植销售协会,我就想着如何给大家多分点钱。去年树苗销售后,每人分了几千元,现在大家伙都特别相信我。”
同行的喀什地区科技局工作人员周紫群告诉记者:“张得丽在站敏乡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得益于他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是站敏乡老百姓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2003年,张得丽从内地到疏附县站敏乡从事温室大棚的种植。当时,张得丽承包了2个棚的黄瓜和2个棚的西红柿。由于在10月份霜冻前未能及时对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西红柿进行防护处理,西红柿产量受影响,这对张得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后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张得丽重新树立了信心。
有这次教训后,张得丽主动了解当地情况,购买了相关书籍和光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逐步掌握了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2005年,张得丽承包种植的7个温室大棚甜瓜收入达10多万元。张得丽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甜瓜成功的消息迅速传遍站敏乡各乡村,大家都纷纷来观看取经。张得丽成了乡里名符其实的种植能手、温室大棚专家。
因为技术好、又愿意传授技术给农民,2006年,张得丽被疏附县科技局聘为科技特派员。
自从当上科技特派员,张得丽就思考着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掌握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从中获益。
站敏乡农民乌拉木江·吾布力原来只会种棉花、玉米等粮食作物,收入较低。自从张得丽来到村子服务后,乌拉木江没事就往张得丽家跑,跟他到大棚里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如今乌拉木江承包种植的4个大棚蔬菜一年收入4万多元。
2008年,站敏乡计划种植520亩地双膜瓜,许多村民不愿种。村民麦麦提·达吾提老人说:“这是我家产量最好的一块地,为什么要在这里改种双膜瓜,种了这个东西年底我们能有什么?”
张得丽给农民算起了账,“之所以想在你家地里试种,正是看上了你家土地的肥沃,双膜瓜种植时间短,成熟时间早、产量高,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有好收益。”就这样,经过张得丽和乡、村干部挨家挨户地给农民做工作,大家才勉强答应下来。
可是双膜瓜刚种下没几天,一场大风就在半夜刮了起来。麦麦提老人听着外面呼呼作响的风声,心里着急的睡不着觉,“完了,这么大的风,地里的双膜瓜种子肯定被风刮跑了。”
天刚蒙蒙亮,麦麦提就急急忙忙地冲到自家的地里,远远地就看到有一群人在紧张地忙碌着。原来,张得丽正和乡里的干部们帮着农民收拾被大风破坏的薄膜。这一下,麦麦提放心了,他说:“这个汉族小伙子不光是嘴上说说,还是个实在人。”当年,麦麦提家12亩地的甜瓜获得纯利1万元。从此,老人逢人就说:“张特派员好。”老人也充当了甜瓜新品种种植的推广员。
随着蔬菜瓜果种植户的增加,张得丽的心里又打起了新算盘。2014年6月,他成立了疏附县站敏乡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农副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先后有60多户农民入社。
在谈到今后的想法时,张得丽说:“今后,我还要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大力实施短平快项目,走休闲观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