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攻:生态建设关键是依靠林业科技创新
2017-04-06胡利娟
文/胡利娟
张守攻:生态建设关键是依靠林业科技创新
文/胡利娟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覆盖率仅有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
土地荒漠化、沙化的严峻形势尚未根本改变,仍有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呈现沙化趋势;
湿地保护面临总量减少、功能减退等……
如上所述,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而生态文明建设则迫切要求林业承担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重大使命。
因此,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惠民、保护优先、尊重自然等重要理念,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突破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技术瓶颈、政策瓶颈、制度瓶颈和管理瓶颈。
正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守攻2月13日在2017年院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科学划定和守住生态红线,提高生态建设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关键是依靠林业科技创新。”
积极谋划 稳步推进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面落实全国林业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谋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张守攻介绍说,在服务全局上,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才优势,组织专家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2015)》、《造林技术规程》等数十项国家报告、标准、技术规程及法律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完成中东欧国家林业合作研究,牵头完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林业合作规划》,积极开展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和林业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研究,为加强京津冀地区和长江沿线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在科技创新上,通过多种渠道全力争取国家科技资源,为全面开展林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保障。统计显示,新增项目(课题)218项,经费3.32亿元。突破了一批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生态环境治理和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凝练出一批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成果。如该院林化所蒋剑春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农林生物质定向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多联产关键技术”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平台建设与拓展国际合作上,新增局院生态站、质检中心等10个,使全院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46个。积极筹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10个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入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获批成立中国林学会松树分会。与国际林联共同成功主办国际林联在亚洲和大洋洲的首次区域大会,也是迄今我国林业科技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的1200多位代表参会。新增引智项目5项,亚林所亚热带珍优树种基地获评“国家引智示范基地”。同时,还加强院地合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并推广了杜仲果园化栽培等技术模式,共建辽宁分院、石漠化研究院和温州森林康养研究中心3个机构。组织专家承担了浙江、湖北等院地合作项目58项,举办或参加地方大型科技服务和科普惠民活动17次,共推介和应用科技成果211项,开展林业精准扶贫,启动合作项目4个。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8人获院“杰出青年”荣誉称号,7个单位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16位专家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完成6名“西部之光”、4名“新疆青年英才”培训工作。据统计,2016年,共录取各类研究生437人,目前在读研究生达到1333人。26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6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创新驱动 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了科技体制改革,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了精准扶贫。
“而这些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张守攻称,但同时,林业改革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强化林业科技创新,提升林业科技支撑能力。林业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发展林业,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正能量。
然而,我国现在生态状况不佳,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短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丰富优质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应数量、增加供给质量、降低经营成本、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必须通过加强林业科技创新,让林业建设进入数量增速换挡、质量亟待提高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张守攻强调说。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颁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作为我国林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必须把创新作为科研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明确学科布局,深入挖掘重大科学问题,主动引领林业科技创新。
同时,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强化激励机制,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当前,我国林业建设进入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林业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领域,这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最根本的还是需要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张守攻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必须抓住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找准主攻方向,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六大重点 助推发展
作为全面建设“十三五”的重要一年,2017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为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新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张守攻表示,根据国家林业局总体工作部署,今后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理顺5个拟转企单位科研业务方向和学科设置,争取整体划归回公益类。完善非法人独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启动院各部门及各单位的内部机构和编制的调整优化和规范设置工作。组织开展全院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实现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分离,促进全院物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
二是强化林业科技创新。联合全国农林科研院校,在林木高效培育、生物防治、林业遥感、生物质能源、制浆造纸等学科领域和方向取得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支持,重点开展储备性、创新性、孵化性项目研究,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学术团队。进一步推动森林生态、森林培育、木材加工利用、经济林等学科群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地方及企业科研项目。
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健全成果鉴定评估、转移转化、推广应用、产权保护、奖励分配、产业发展等配套制度和运行机制。优化院所两级管理机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开发院地合作平台,完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科普惠民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周等活动。
四是加强条件平台建设和项目资金管理。积极筹备生态和林业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局森林碳汇研究与实验中心、种质资源保存主库建设和北斗林业示范项目等工作。推进天津盐碱地中心等四个沿海盐碱地治理创新基地各项建设。实现院协同办公与科研管理信息共享,加快实验基地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防火装备建设。
五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力度,修订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完善科技人员岗位目标考核制度。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生源和就业质量。
六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林业科技合作,承办中国-中东欧林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做好公约谈判、援外技术输出和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在国外设立科研基地,推进中埃荒漠化防治技术示范与培训中心建设,扩大国际合作渠道,全方位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