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建筑大学绘制京城里的桥文化
——让中国的桥梁文化流芳百世

2017-04-06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桥桥梁学科

文/本刊记者 李 苹

北京建筑大学绘制京城里的桥文化
——让中国的桥梁文化流芳百世

文/本刊记者 李 苹

在北京建筑大学,有这样一批“倔强”的长者,他们怀揣梦想,希望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北京城里的每一座桥梁,努力尝试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下每一座桥梁的工程技艺和历史风貌,期待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建成国内首家大规模、综合型桥梁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中国道桥工匠的精湛技艺,让中国的桥梁文化得以流芳百世。

春风和煦的3月,一场名为“翩若京虹 宛若游龙——北京桥梁博物馆筹建前期展”在北京建筑大学开幕。

执着与坚守 独特工程美学使学者痴迷

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前任馆长王锐英,从事道桥专业已有30多年的时间,在本次展览展示的内容中,有不少源自他积累的研究成果,而他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北京桥梁博物馆筹建项目负责人和办公室主任。

他说,放眼全国,各地的桥梁博物馆也是寥寥无几并且规模有限,而目前北京还没有桥梁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北京桥梁博物馆的建设对全国桥梁文物的保护和桥梁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桥梁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以及前沿科技的展示与传播也将会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忆往昔,从年轻时作为一名学生跨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道桥工程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毕业后从事教学,还是负责图书馆工作,都脱离不了多年扎下的学业根基。

“当年来到山东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的施工工地实习,有一次我爬上斜拉桥桥塔顶端的时候,一种顶天立地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此还写下一副对联‘通衢贯八方善行天下,长虹连四海超度群生’,横批‘三生有幸’。”谈起这段经历,王锐英的脸上还是流露着灿烂的笑容。

除了有职业荣誉感的激励,道桥专业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让王锐英深感历史传承的意义重大。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在人们的印象中只可能是江南独有的景色风光,”王锐英说,“然而,这句诗却写的是地道的京城西山一带的风土人情。”

桥梁是土木学科下道路交通工程的一个分支,自然也蕴含着独特的工程文化美学。与建筑工程美学通过装饰给人带来视觉美感不同,土木工程中的审美更贴近于实用性,因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就容易被人忽视,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工程文化的传承显得如此重要,而这也成为一名学者痴迷于道桥文化研究,倾尽心血筹办桥梁博物馆的初衷。

炼就本领 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实践环境

“保守估计,北京现有13600余座桥梁,无论是古桥保护还是新桥建设上,毫不夸张地说,至少80%的项目都留下了建大人的身影。”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龙佩恒教授自豪地讲,“震惊世界的三元桥43小时更换主梁项目,就是由我校79级道桥专业校友秦大航主持完成的。”同样作为道桥专业领域的专家,在近30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龙佩恒教授经历并见证了北建大道桥专业的起起落落。

北京建筑大学道桥专业始建于1950年,学科虽然也遭遇过上世纪60年代五年中断停办、80年代专业教师队伍青黄不接、90年代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变更调整等种种危机,但一届届北建大道桥人还始终坚持着“道桥并重,注重实践”的发展理念,支撑学科发展至今。功夫不负有心人。自1997年首次申报“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点,到2006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成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在道桥教研室基础上成立了道路桥梁与交通工程系,再到201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年厚积而薄发,学校道桥专业的整体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现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始终保持“小而精”、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发展体系,硕果颇丰。以近五年为例,桥梁学科承担了包含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6项国家级项目,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20余篇。同时,取得了包括小半径钢混组合梁桥不中断交通施工工法技术、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及维修加固策略、城市桥梁抗震加固技术、地铁穿越桥梁施工技术等创新型成果在内的多项业绩。

在育人方面,北京建筑大学道桥专业以“为首都建设服务,做北京的道桥建设人才的大摇篮”为历史责任,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教育发展新理念,以满足首都建设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学校成立的北京古桥研究院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师带队学生参与的课题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科视野,让他们接触到处于领域内前沿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技财富》记者从土木学院了解到,北京建筑大学与赵州桥保护项目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上世纪70年代末,著名桥梁工程大师茅以升先生在编写《中国古桥技术史》时,就有学校的教师加入到编写队伍中,参与赵州桥实地考察。后来,随着对赵州桥桥梁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业内关于探索该桥在浅桥基情况下,如何产生桥体横向水平支撑力的疑问提出许多猜测,并进行了大量论证。去年,学校教师参与到《赵州桥志》的编纂,并为该书作序。

进入十三五发展新时期,在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六自由度四联动大型多功能振动台”两个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学校道桥学科将继续围绕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市属院校与行业单位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围绕北京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展开实用性研究。“道桥学科虽然历史悠久,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龙佩恒说,“土木学院未来将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实践环境,让学生把准行业的时代脉搏,炼就出色的本领能力。

数字化展示 现代建筑科技与古文化的完美融合

谈起我们国家近些年道桥建设的发展情况,王锐英站在一名研究者的角度,对此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无论是道桥建设的数量还是规模,我们国家都已位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技术水平也绝对名列前茅”。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政策,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长期以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设施配套成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难题的先驱。王锐英谈到,当前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实现互利共赢,这体现了我们的道桥建设已开始更多地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近些年,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城镇化进程中为了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社会对于快速化立体交通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长距离、大跨径桥梁比重显著增加,跨越环境的复杂化、桥梁交通由点向网状化发展、节能环保和景观环境对桥梁美学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桥梁设计、施工能力的不断提升。

现代桥梁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古桥文化的延续,北京建筑大学对于古桥文化保护和现代桥梁工程建设都做出了贡献。“古代出现的梁桥、拱桥、索桥、浮桥四种结构类型大部分依然保持至今并有所发展,现代的混合梁结构也是融合了上述几种形式的结果。”王锐英介绍说,“像赵州桥蕴含的精妙设计原理,值得当代人好好挖掘。”

永定河特大桥是长安街西延工程中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主桥桥型结构为主跨280米的全钢双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全长621米,是现代建筑科技的结晶、历史人文风貌和时代特性的综合体现。古桥结构与现代桥梁工艺的完美融合也让永定河特大桥体现出北京的活力、长安街的底蕴、永定河的胸怀,其建成后也必将成为北京城市的新地标。

今后,北京建筑大学还将持续深入推进北京桥梁博物馆筹建项目,着力打造北京桥梁历史信息基础平台。通过研制北京古桥数据库和展示平台,基于北京地图,实现对北京桥梁的数字化展示。

未来,当我们经过一座座桥梁时,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了解它的风云沧桑,知会它的风情冷暖。

猜你喜欢

古桥桥梁学科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学科新书导览】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宜兴古桥的保护与发展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超学科”来啦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桥梁检修专家——MOOG桥梁检修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