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战医疗队跨区基地化训练护理保障工作体会

2017-04-05李红霞张传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伤员医疗队战场

李红霞,张传红

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抽组野战医疗队配属某集团军防空旅参加“火力-2016·山丹B”跨区基地化实弹检验性演习。其间,参训队员按标准要求完成了规定演训课目,演习综合评定达到 “优秀”。该文回顾总结此次演训过程中,护理保障工作的经验做法。

1 基本情况

医院共抽组65名医疗队员,其中护士14名(军人4名,非现役10名),任科室护士长的有7名,本科学历11名,主管护师6名,2个专业以上任职经历的有8名。分别配置在分类收容处置组、重伤救治组、手术组、防疫洗消组、医疗保障组。

医疗队经过脱产集训、野外驻训、合编合训后,8月初通过铁路装载输送至演习地域,先后完成战场机动、救护所展开、撤收转移、批量伤员前接救治、动物模拟手术、实弹检验保障、陆空对抗演练等考核。

2 具体做法

2.1 精心筹备,科学部署 山丹地处高原高寒地带,气候干燥、风沙大,海拔1550~4441 m。根据山丹地域环境特点,购置了防风镜、单兵帐篷、睡袋等设施设备用以改善单兵战场宿营条件,补充完善了高原抗缺氧、急性高原反应等救治药品、器材。

2.2 全面考核,合理抽组 在选拔队员时,主要看专业知识是否扎实,技术水平是否娴熟,身体素质是否过关,对突发事件能否快速反应等方面去综合考量。按照“科室推荐、全面考核、优中选优”的原则,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各科室护理骨干和护士长进行组队。充分考虑抽组人员年龄、专业、技术等因素,保证抽组后的资源优化,以实现保障效能的最大化[1]。在年龄上以青年为主;在专业上,有2个专业以上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重点配置重症监护、急诊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感染科、手术室护士,使人员结构合理、专业门类对口、业务技术全面。

2.3 科学施训,训演结合 人人掌握医疗队急救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包扎、固定、止血、通气、心肺复苏等各种战救技能。依据军事训练考核大纲,组队第一个月以基础训练为主,包括军事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战场救护以及实战拉动演练等[2],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军事素质和战场救护技能。业务训练以紧急救治伤员、组室功能展开为主,模拟真实战场环境,增强每名队员应对突发伤情的能力。展开识图用图训练,通过理论授课和现地按图行进相结合的方法,增强队员在演习中搜寻、接救伤员时抵达目的地域的能力。在训练模式上,采用分组训练与综合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安排训练流程,定期组织理论、技能考核,注重实践,提高整体救护能力。

2.4 科学筹划,预案完善 根据季节、驻训和演习地域的特点及常见病、多发病,成立各类救治小组。制定完善 《急性高原病防治预案》《中暑防治预案》《训练外伤防治预案》等各类预案,明确人员职责,熟悉各类救治流程,为伴随医疗保障救治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根据保障需要,结合训练中药品、耗材消耗情况,及时补充热射病、当地常见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的救治药品及器材。

2.5 立足需求,紧贴实战 演习部队机动性强,点长面广,在配属部队官兵营区安排医护人员巡诊,降低演练中的非战斗减员。在营区设立伤病员抢救点和24 h门诊,安排医护人员全时值班,时刻备齐各类抢救设备和药材,确保在出现伤病情时,快速响应。

3 存在问题

3.1 队员军事素养离战斗快节奏、高强度、多变化的要求还有差距 由于医院编制原因,军人护士相对较少,年龄偏大,医院非现役、聘用人员占比较大,参加医疗队抽组的非现役人员较多。部分队员在战备观念、战场意识、战术动作等方面存在短板[3]。在实战化演练中紧张度、专注度还不够,战术动作不够规范、战救技术不够精准、女队员体能偏弱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3.2 保存自我、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离错综复杂,情况万变的战场态势还有距离 在演习中,对敌机轮番通过救护所上空的判断不足,隐蔽伪装意识欠缺,救护所配置位置暴露,做好撤收转移的准备、预见性不足,导致撤收转移命令下达后,物资收拢、人员集结略显仓促。战场防护意识不足,通过染毒地域,洗消位置距离染毒地域过近,个人防沾染意识欠缺。

3.3 对配置地域情况不熟悉、行军路线不精准,易延误救治时机[4]据研究,若一名伤员在最初1 h内能够接受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将大大增加其生存和康复的概率[5]。医疗队配属部队跨区执行演习任务,对于当地的路况和配置地域不熟悉,执行任务的具体地点寻找难,前接伤员到达目的地域的行军路线容易出现偏差。加之山丹戈壁地貌复杂,稍不留意,车辆和装备极易陷入松软沙土内,易延误救治时机。

4 体会

4.1 针对性、预见性的业务训练是任务圆满完成的前提 演习实践启示,医疗队护士的业务训练要有针对性,突出战伤救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科急救技术和自我防护内容的训练,重点演练第一时间对战斗各阶段伤员发生的数量、伤类、伤情、伤势等进行评估,对伤员流做出准确判断[6]。贴近实战,加强对核、生化武器损伤的防治,发挥出队伍最大的救治能力,从而提高护理卫勤保障能力。

4.2 科学配置、合理抽组人员是演练任务圆满完成的保证[7]现代战争具有多维、宽正面、大纵深、全方位的立体作战特点,部队频繁机动,伤员呈全方位和时空不规律分布,需要现场急救和途中连续救治的伤员增多[8]。迫切需要大批身体素质好、适应现代战场特点、熟悉高技术战伤救治、具有较高战术素养、心理成熟、技术精湛、甘于奉献的护理队伍。采取护理骨干与普通护士、现役护士与文职护士有序编组、递进循环的方式,通过大项演训任务磨炼、强化和平时的严格训练、考核来巩固,持续打牢护理保障救护能力。

4.3 分工协作、合编合训是演习评定“优秀”的关键

医疗队与旅卫生队提前进行了磨合训练,重点就旅救护所展开、撤收和转移,批量伤员前接、搜救、检伤、分类、救治和后送,战术情况处置等与旅卫生队进行合编合训。力量统一编组、行动统一指挥、命令统一下达、保障统一组织,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大大提升了医师与护士、医疗队与旅卫生队人员之间的默契度。全体参演人员、装备、通信等高度契合、相互配合、一体融合,达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 勤,周 芳,张 艳.护士长在野战医疗护理行动中的职责[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90-91.

[2]李 辉,张 辉,李 燕,等.我院野战医疗所护理力量建设成效及体会[J].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81-782.

[3]徐 雪,黄 勇,王国威,等.卫勤分队1小时快速反应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西南国防医药,2015,25(8):916-917.

[4]王 军,刘建军.野战医疗所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机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J]. 医疗卫生装备,2009,11(30):110-112.

[5]路 军,陈 雄,张立波.美军启动战场医疗改革打造新型野战医疗队伍[J]. 解放军报,2003,12(24):5.

[6]鲁传冬,柳 勇,贾文凯.军队中心医院实战化卫勤保障的问题[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3):250-251.

[7]许 芳,常大川,王 昱.应急救援中野战医疗所的护理组织管理[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202-203.

[8]邹 敏,徐 燕,李 娟,等.从现代战争伤员特点看我军救护装备的发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100-101.

猜你喜欢

伤员医疗队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援非医疗队
C-130:战场多面手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