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县生态扶贫的经验与模式

2017-04-05张小玲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林套种管护

张小玲

(临县紫金山国营林场,山西 吕梁 033200)

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1]。生态扶贫是临县2017年以来的重中之重,临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决心“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进一步增加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实施经济与生态并重,增绿与增收兼顾的绿化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特色经济林发展,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高速公路绿化工程。

1 生态扶贫的经验

1.1 用好补偿基金,健全生态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森林生态效益进入有偿使用的新阶段。退耕还林,第一批退耕还林任务1.06万hm2,涉及19个乡镇202个村、30 482户10.01万人,人均退耕0.1hm2、享受补助资金2 397元;其中,贫困户10 845户28 890人,涉及退耕还林216 101 440.6hm2,贫困户人均享受补助资金1 122元[4]。

2 用好天保工程政策优势,多元化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

林业工作主要阵地在农村,直接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群众。为了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森林管护,全县现有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9.4万hm2,其中国家公益林2.15万hm2、地方公益林7.3万hm2,国家和省级每年共投入管护费737万元。在聘用护林员队伍过程中,确保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达到60%,使1497名贫困人口依靠管护年均增收5 700元,较好地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目标。经济林增效,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的村贫困户全覆盖,每年补助3 000元·hm-2,连续补助3年。重点在八堡、克虎、曲峪、丛罗峪等12个乡镇完成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1万hm2,其中品种改良0.06万hm2;在白文、城庄、雷家碛、车赶等18个乡镇完成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0.4万hm2[2] [3]。

1.3 用好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建设

以增绿惠民、增收富民为目标,不断扩大林业产业规模林产业增收,发展特色经济林,年内种植油用牡丹0.2万hm2,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持、示范带动的办法,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积极推进立体生态林业,通过造林与造景相结合。鼓励和扶持林药、林畜、林菌、林草、林果等多种林下经济,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6]。一是建立造林合作社258个,投入劳力1.2万多人,其中,贫困劳力7 400多人,参与合作社造林的贫困人口人均劳务收入可以达到7 000元以上。村庄绿化下达3个,现已完成2个村的绿化任务。二是白文镇李家湾精品工程,利用退耕还林,综合治理流域266.6hm2,实行高标准规划、大片区退耕、水平阶整地、按2m×3m的株行距,栽植以油松为主,搭配山桃、山杏、连翘等经济树种按3∶1模式混交,每667m2栽植110株,新修3.7km田园观光路。把造林绿化与贫困人口参与相结合、生态管护与贫困群众就业相结合、林业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三是白文镇庙坪村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666.6hm2,发展玉露香梨树26.6hm2,荒山造林240hm2,新修田原观光路15km,硬化4km,通道配套栽植丁香黄刺玫连翘等灌木7500株。按照“山顶核桃经济林、道路景观绿化林、荒山生态防护林、沟谷速生丰产林、坪地水果经济林”模式,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四是城区东山生态建设绿化工程涉及临泉、木瓜坪等2乡镇10村,绿化总面积607.8hm2(其中耕地绿化441.06hm2,荒山绿化166.7hm2),配套观光道路建设2.5km。九是林下经济增收脱贫:积极配合农业部门,把核桃林下经济发展和核桃管护结合起来。在核桃林下发展小杂粮、薯类、蔬菜、中药材。具体措施为:一是林粮套种在核桃林下套种低秆作物,如豌豆、黄豆,红芸豆等豆类作物和马铃薯、红薯、五彩紫薯等;二是林菜套种在核桃项目区套种番茄、白萝卜、胡萝卜耐阴蔬菜等;三是林药套种在核桃林下套种药材,选用板蓝根、知母、柴胡、大黄等品种。在天然林区发展散养猪等,带动林区范围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积极扶持林业产业发展,努力形成“造血型”扶贫工作良好局面。

2 生态扶贫的新模式

造林投资补偿脱贫:积极探索造林投资补偿脱贫新模式,由于生态脆弱区的森林覆盖率低,畜牧数量往往超过其载畜量,导致造林保存率低,治理——破坏恶性循环不断。探索造林投资补偿脱贫新模式,由贫困农户造林,地方政府补偿造林投资,可使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同步进行,同步实现。具体做法是:制定各树种造林三年期的购买标准和三年后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三年到期后政府依据标准一次性向造林者补偿造林投资,并从第四年开始每年根据保存情况对林木所有人进行生态效益补偿。这种做法可以解决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造林者投入问题;二是落实了造林的后期管护问题;三是节省了造林成本;四是取得森林生态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五是激发了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实现了贫困农户增收脱贫[5]。

3 小结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局将继续围绕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总体布局,以生态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着力构建生态建设与贫困群众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挖掘林业精准扶贫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林业精准脱贫的特殊作用和持久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7]。

[1]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10)

[2]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党政视野,2016(7):147-150

[3] 黄承伟,覃志敏.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8(1):131-136

[4] 王国勇,邢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9):46-50

[5] 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5(4):156-159

[6] 黄妮.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5):27-30

[7] 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6-162

猜你喜欢

经济林套种管护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