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及对策

2017-04-05宁宝山张世虎高承兵李锐王景瑞杨晓宝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勤公益林古城

宁宝山,张世虎,高承兵,李锐,王景瑞,杨晓宝

(1.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武威 733399;2. 民勤连古城沙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甘肃 武威 733399)

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实施国家重点防护林生态补偿,为重点防护林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直接的经济保障,有利于调动各所有者保护管理的积极性,对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健康森林、加快防沙治沙步伐、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维护民勤绿洲的生存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2]。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总面积389 880hm2,按地类分:灌木林地184 832.4hm2,苗圃地41.2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4.4hm2,宜林地45 372hm2,非林地159 549.3hm2,建设用地80.7hm2 [3]。生态公益林项目是保护区发展的最基础的支撑项目。因此,分析和探讨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公益林管护制度,对确保区内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民勤绿洲起到重要的作用。

1 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概况

截至2016年年底,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内已经省级核查确认公益林面积为128 895.2hm2,其中123 460hm2已列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1-2];分布在保护区的7个保护站管护区域内,生态区位属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按区域划分:南湖保护站13 793.3hm2,黄岭保护站18 000hm2,红崖山保护站17 333.3hm2,勤锋保护站17 333.3hm2,连古城保护站18 666.7hm2,三角城保护站17 333.3hm2,花儿园保护站21 000hm2[4]。

2 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

民勤连古城保护区根据实际情况,在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公益林所在区域的分布状况、管护的难易程度不同,划分为7个管护区,180个管护责任小区[1,2]。签定3种形式的管护合同,管理局分别与7个保护站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对各保护站辖区内的公益林管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管理局与指导各站公益林管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签订公益林管理和技术合同;各保护站与护林人员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对各自管护责任区的公益林管护提出明确要求,对护林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 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

3.1 保护区公益林管护难度较大

民勤连古城保护区于2002年7月晋升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8月成立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内花儿园和南湖历史上就是牧业乡镇,当地牧民主要是放牧、游牧为主,对保护区内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保护区在成立之初把保护区周边沿线村社的10 000hm2耕地及部分村社划入保护区,这些居民主要以种植玉米、葵花等农业经济作物为主,这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和扶持设施农牧业和规模化养殖,周边居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进行设施养殖和发展设施农业,这些农业生产活动给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由于当地政府发展经济需要,在保护区探矿、开矿、修路、采石、挖沙等活动屡禁不止,给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3.2 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

3.3 当地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由于保护区毗邻的乡镇、村社较多,加之保护区内还有耕地和村社,周边人员活动频繁,虽然这几年保护区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在保护区周边设置了保护区界碑、界桩、宣传标牌,采取了封育围栏等措施,但周边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过度放牧、毁林开荒、乱采乱挖、违法占用林地和乱扑滥猎野生动植物等破坏生态公益林的形象经常发生,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 加强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的主要措施

4.1 加强宣传,提高对公益林管护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采取连续报道、重点宣传等方式,对公益林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度宣传;利用“312植树节”、“爱鸟周”等节日,积极开展了各类特色宣传活动,在辖区乡村、农户中散发公益林管护、植被保护、森林防火等各类宣传资料,深入宣传公益林建设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了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公益林建设营造了宽松的建设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4.2 认真落实“三级”管理体系和四个“一线”工作机制

为保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民勤连古城保护区认真落实三级管理体系和四个“一线”工作机制,即:管理局、保护站、护林员三级管理体系;坚持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任务在一线落实。各保护站配备1名管理人员和1名技术人员,从组织和体制上保证了公益林管护工作的科学运作。

4.3 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制度约束机制

每年签订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任务;健全完善保护区公益林管护的各项工作制度,对《巡查制度》、《植被管护制度》、《森林防火制度》、《公益林资金管理制度》、《公益林检查验收及考核奖惩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护林员岗位职责》、《公益林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及防治制度》、《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等14项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保证了公益林管护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4.4 坚持依法护林,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公益林项目区内持续干旱少雨,林区防火道路、通信和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保护区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各级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双线四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和监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了公益林区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提高了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全面了解掌握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情况,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

4.5 完善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强化监督检查

保护区始终把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作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严格按法规办事、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行建卡发放,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建立基金的拨付、运行及管理档案,建立了一套管理规范、约束有力、讲求效益、适应公共财政支出的资金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确保补偿资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每年对公益林管护范围、管护人、管护补助标准、管护要求、监督检查结果等都进行了年度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和职工相互监督,确保补偿资金用到实处。同时建立资金使用违规违纪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 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R],2017-04-28

[2] 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甘肃省公益林管理办法[R].2009-12-15

[3] 唐小平,何承仁,宋朝枢.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R]. 2004

[5]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R].2007-03-15

猜你喜欢

民勤公益林古城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良渚古城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安居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