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度全国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质量状况》白皮书
2017-04-05
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度全国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质量状况》白皮书
White Paper on Quality of Imported Disposable Hygiene Products in 2016
近日,质检总局发布了2016年度全国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质量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用于人体卫生的日用消费品,产品主要包括婴儿/成人纸尿裤、卫生巾(卫生护垫)、卫生纸、面巾纸、餐巾纸等一次性用品。随着我国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新一代年轻父母消费观念转变、中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以婴儿/成人纸尿裤为代表的进口一次性卫生用品消费需求呈明显走强趋势。
2016年,质检系统对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标准规定实施检验监管。2016年,共计检验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17,194批,质量约190,465t,货值约8.36亿美元,分别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2.58%、120%、13.48%。
进口产品生产国或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瑞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进口量最大的仍是日本,占进口总量(以贸易金额计)的67.8%,其次是韩国,占进口总量(以贸易金额计)17.3%。
2016年我国共检出不合格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3,780批,质量25,958t,货值3.06亿美元。2016年检验的批次不合格率为22.0%,质量不合格率为13.6%,货值不合格率为36.7%,同比增加了-5.5%、23.8%、33.7%。
白皮书显示,在产品标识方面,2016年共检出标识不合格产品3,559批,货值3.05亿美元,产品标识不合格占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全年不合格批数的94.2%。在产品卫生性能方面,2016年共检测出微生物指标超标13批,货值33万美元,占总不合格批数的0.3%。在货物包装方面,2016年共检出货物包装不合格164批,货值90.0万美元,占总不合格批次的4.3%。在其他问题方面,2016年共检出品质不合格27批,货值0.6万美元;其他不合格17批,包括无毒理学报告、无有机产品认证证明等。
据悉,产品标识不合格依旧是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主要的不合格原因,其中由日韩进口的纸尿裤及卫生巾标识不合格占不合格批次的绝大多数。出现上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一是从日韩进口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绝大多数来源于市场采购,产品无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的包装和标识,但其进口量逐年增加,造成其标识不合格批次居高不下;二是进货商不了解我国检验检疫要求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致使许多货物到港后发现无中文标签。
货物包装不合格,主要是因为部分产品外包装过于简陋,未使用正规出厂纸箱包装,直接采用塑料薄膜包装销售小包,商品运输、转运过程中易对货物包装造成损坏。另外,由于市场采购货物运输包装不规范,货物运输、搬运、开箱等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货物包装破损。2016年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检出164批货物包装存在问题,对包装破损的货物全部进行了监督销毁处理。
此外,其他不合格原因还包括卫生项目不合格,微生物指标超标,大多为餐巾纸、纸巾或卫生纸微生物不合格和菌落总数超标。其他不合格包括产品品质不合格、无有机认证证书、无毒理报告等。
针对进口一次性卫生用品质量状况,白皮书建议,进口商及贸易相关方要关注我国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充分了解并严格按我国产品技术规范要求,阻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国内消费市场。各进口商要重视产品质量的源头管理,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在选择品牌时,关注进口产品采用标准与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的差异性,严格审查产品检测报告,把好进口源头质量关。
(转载自《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