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横沟象(Dyscerusjuglans)生物特性观察及防治
2017-04-05屈顶柱党政武黄梦蝉屈泽龙
屈顶柱,党政武,黄梦蝉,屈泽龙
(1.商洛市森林病虫防检疫站;2.商洛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陕西 商洛 726000)
核桃横沟象(Dyscerusjuglans)生物特性观察及防治
屈顶柱1,党政武1,黄梦蝉2,屈泽龙2
(1.商洛市森林病虫防检疫站;2.商洛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陕西 商洛 726000)
采取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等方法研究了核桃横沟象DyscerusjuglansChao生物特性和受害树木解剖特征。结果表明:核桃横沟象在商洛市2 a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成虫翌年3月底开始活动,6月上、中旬成虫产卵、9月份产卵结束,幼虫孵出1d后,开始在产卵孔取食树皮,随后蛀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幼虫危害期长,每年3~11月均能蛀食。
核桃横沟象;生物特性;危害;防治;观察
核桃是商洛市的主导产业,近十年来不论在生产规模,还是集约化经营技术方面,均有大幅的提高,对商洛市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桌核桃面积的迅速扩增,以核桃为趋势对象的害虫之间呈暴发趋势。核桃横沟象Dyscerusjuglans是在核桃根基部危害的干部害虫,先后在洛南、商州、丹凤、山阳等县(区)发生危害,制约核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尤以洛南、商州危害最重。根据在商州、洛南调查, 核桃横沟象有虫株率达10%~50%,平均被害率达28%。株虫口密度为每株0~30头,平均每株21头,最高达100头。核桃被害危害后,轻者树势衰弱,明显产量下降;重者整株枯死,是危害仅次于云斑天牛的主干害虫。为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我们2014-2016年在洛南县和商州区分别设点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现将结果见报如下。
核桃横沟象分布于陕西(商州、洛南、山阳、丹凤等县区)、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四川、福建等省[1-5]。以幼虫在核桃、山核桃、泡核桃、铁核桃、夹核桃根颈部为害[1-5]。在陕西秦巴山区被害核桃树树势衰弱,结果量明显减少,严重时根基部腐烂,营养输送中断,植株枯死。调查中发现该虫常与芳香木蠹蛾(Cossuscossus)混合发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研究设立两个观测点,各观测点概况如下。
杨峪河任村位于商洛市商州区西郊杨峪河镇任村,核桃树龄20 a左右,树高8~10 m,胸径12~14cm。冠幅5~8 m。面积约2 hm2。结果正常,除横沟象外,主要病虫害为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hetaohei)、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alis)、核桃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juglandis)和核桃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easporioides,危害均不严重。
保安黑潭村位于洛南县西北部保安镇黑潭村。核桃树龄15 a,树高6~8 m,胸径10~12 cm。冠幅4~6 m。面积约4 hm2。结果正常。除横沟象外,主要病虫害为核桃黑,即核桃举肢蛾、桃蛀螟、核桃黑斑病、核桃炭疽病,个别植株发生枝枯病Melanconiumoblongum和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危害较轻。
1.2 研究方法1.2.1 形态特征观察 定期用高清数码相机对林间未受伤的幼虫、蛹、成虫、卵从不同角度进行拍照;同时采集相应虫态的标本,带回室内制作成对应的针插标本或浸渍标本,并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核桃横沟象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作详细的记录。1.2.2 生活史及习性 在陕西商州杨峪河任村及洛南保安黑潭村设点观察,每个点选择10株受核桃横沟象危害的中龄核桃树,用60 cm×100 cm的尼龙网包罩核桃树根颈部,用100 cm×110 cm的尼龙网在核桃园内土壤表层覆盖、四周用土压实,观察记录成虫羽化出土时间,待成虫羽化后收集20头带回室内置于养虫笼(60 cm×60 cm×50 cm)中、笼内置于保湿的新鲜核桃枝叶,2d换1次核桃枝叶,观察记录成虫交尾、产卵等行为及活动情况。同时也在核桃园定期调查、观察成虫的取食、产卵等习性。
在林间通过定期解剖被害植株根基部,找到卵粒,观察记录卵的颜色变化。卵期隔1 d观察1次,直至卵孵化为止。幼虫也采取定期解剖被害核桃植株根际部,找到幼虫取食危害部位,小心剖开,检查幼虫发育情况。幼虫期每10 d观察1次,直到越冬为止。翌年继续观察至幼虫化蛹。
蛹也采取定期解剖被害核桃树,观察蛹的形态和颜色变化。3 d观察记录1次,直至蛹羽化为止。1.2.3 危害症状与特点 解剖被害致死、频于死亡、轻度被害的核桃树根部,记录根际部危害症状、并拍摄危害状照片。
每年7月,对不同立地、不同树龄核桃园横沟象危害程度开展调查。调查被害率和虫口密度。
2 结果分析
2.1 形态特征2.1.1 成虫 体长12~16.5 mm(不含喙长度),宽5~8 mm,雌虫体略大。体黑色,被白色或黄色毛状鱗片。喙长而粗、密布刻点,长于前胸,两侧各有1条触角沟。雌虫喙长4.4~5.0 mm,触角着生于喙前端1/4处;雄虫触角着生于喙前端1/6处。触角11节,呈膝状;柄节长,常藏于触角沟内;第一与第二索节长圆柱形,第一节长于第二节,端部3节膨大呈纺锤形。复眼黑色。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中间具纵脊,密布大而不规则的刻点。鞘翅上各有10条刻点沟,构成11条沟点纵隆线,并在端部闭合;第七、第八、第九沟间基部较宽而显著隆起。鞘翅上橙褐色绒毛斑分别位于第六、第七、第八、第十沟间端部2/5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沟间端部2/5处;第四、第八沟间端部1/5处。中足基节窃之间有1簇特别明显的橙褐色绒毛。中、后足基节窃后缘备有1条弧形横沟,腿节端部膨大,内缘具1小齿,胫节顶端有1钩状齿。腹面第一节有1个三角形凹坑[1]。2.1.2 卵 椭圆形,长1.6~2 mm。初产时为乳白色或黄白色,逐渐变为米黄色,最后呈黄褐色。2.1.3 幼虫 老熟幼虫体呈体黄白或灰白色。体长13~18 mm,头宽3.3~4.2 mm,呈“C”形弯曲,肥壮。头部暗红褐色,口器黑褐色。
2.1.4 蛹 离蛹,长13.6~16.4 mm;黄白色。臀部末端有2根褐色刺。
2.2 生物特性2.2.1 生活史 该虫在陕西商州、洛南2 a 1代,跨3个年度。幼虫在树干根基部皮层内越冬;成虫一般多在核桃园土壤表层或向阳杂草丛内越冬。越冬成虫翌年3月底开始活动。4月份日平均气温≥10°C时成虫爬行上树取食叶片、嫩枝梢和果实等进行补充营养。5月份是成虫活动盛期,对幼果危害较重。6月上、中旬为成虫活动末期。完成补充营养后,成虫5月底开始陆续产卵、持续到9月末结束。商州区各虫态均比洛南活动早1~2 d,这与商州杨峪海拔较洛南保安低有关。
2.2.2 各虫态习性
(1)成虫。商州区3月底、洛南县4月初始见成虫,4月中越冬成虫大量上树取食,补充营养前后持续一个月左右。越冬成虫能多次交尾。补充营养后,越冬成虫与5月下旬开始产卵。成虫下树将卵散产于核桃根颈1~10 mm深的皮缝内。产卵前将根茎表皮咬成直径1~1.5 mm圆孔,产卵于孔内,然后用喙将卵顶到孔底,再用树皮碎屑封闭孔口。成虫产卵后存活5~15 d死亡,成虫寿命420~464 d以上。雌虫产卵36~111粒/雌,平均59.5粒/雌。
成虫在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15.4°C时开始羽化,6月下旬~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羽化基本结束。初羽化的成虫不取食不活动,在蛹室内停留10~15 d;然后咬直径6~9 mm的羽化孔;爬出蛹室上树取食补充营养。主要取食根颈部皮层,也食害叶片。交尾多在夜间,可交尾多次。成对或几个个体一起进人核桃树根颈部皮缝越冬。成虫爬行快,飞翔能力差,可作短距离飞行;具有假死性和弱趋光性。
(2)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卵期7~11 d,平均8 d。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随着气温升高,卵期会缩短。在裸露干燥的环境下,卵不能孵化,2~3 d后干死。初产卵乳白色或黄白色,后逐渐变米黄色或黄褐色。
(3)幼虫。幼虫孵出1 d后,开始在产卵孔周边取食树皮,随后逐渐蛀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绝大多数幼虫在根颈地下蛀食,最深可达45 cm,一般多在表土下5~20 cm深处的根皮内危害;幼虫多沿树根走向危害,距树干基部140 cm远的侧根也受到危害。少数幼虫沿根颈皮层向上取食,最高达30 cm长。核桃横沟象为害虫道弯曲,纵横交叉,虫道内充满黑褐色粪粒及碎木屑,虫道宽9~30 mm,长30~80 cm。被害植株树皮纵向开裂,流出黑褐色汁液。一般1株树有幼虫30~70头,严重时达100余头,将根颈下30 cm左右长的皮层蛀成虫斑,幼虫数量大时虫斑相互连接,对树干造成环割,营养供应出现困难,发生整株枯死。
幼虫危害期长,每年3-11月均能蛀食,12月至次年2月为越冬期,当年以幼龄幼虫在虫道末端根韧皮部越冬,第二年则以老熟幼虫越冬,幼虫期长达610~670 d。
(4)蛹。越冬的老熟幼虫,5月上旬当温度达17°C以上时,在虫道末端蛀成长约20 mm,宽约9 mm的蛹室,在其内脱皮化蛹。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7月下旬为末期。化蛹不整齐,前后持续两个月左右。蛹期17~29 d,平均25 d。
2.3 危害对象
核桃横沟象食性较为单一,目前在商洛市发现危害胡桃科核桃属的核桃、山核桃、铁核桃、加核桃,尚未发现危害其他树种。
危害程度与环境因子有关,一般在土壤瘠薄、干燥环境生长衰弱的树木受害较轻,在土层肥厚处生长健壮的树反而受害严重;幼树、老树受害轻,中龄树受害重;随着海拔升高,成虫出现时间推迟,危害也减轻。幼虫主要为害核桃根部皮层,虫口密度大时可导致核桃死亡,在局部洛南局部地区造成植株陆续枯死,影响核桃的分产和优质高产。
3 防治建议
核桃横沟象是核桃产区危害核桃根茎的主要害虫,由于该虫2 a 1代、跨3个年头,生活周期长,营隐蔽生活,仅成虫期在树体外活动,天敌种类少,种群数量相对稳定,防治难度大。核桃是商洛市的支柱产业,其规模仍在的不断扩展,核桃纯林面积的愈来愈大。核桃横沟象一旦爆发成灾,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该虫的种群监控技术、成灾机理和暴发风险的评价开展研究。
3.1 人工防治
根据我在洛南和商州多年的防治实践,以及幼虫在干旱环境易死亡的特点,结合春、秋季垦复树盘,挖开根颈泥土,剥去根颈粗皮,降低根部湿度,并在根部灌人粪尿,然后封土,造成不利于横沟象幼虫生存的环境条件,使其幼虫死亡。此法结合春、秋扩盘追肥实施,可使株虫口降低50%~76%。
3.2 化学措施
3.2.1 幼虫防治 春季幼虫开始活动为害时,挖开核桃树根颈土壤,清除核桃树根茎开裂老皮层,用80%敌敌畏乳剂100倍液和锯沫伴匀,施于核桃根茎部,然后用聚乙烯朔料沫覆盖,上覆湿土压实,以毒杀幼虫。经在商州杨峪和洛南保安试验,杀虫效果达92%以上。也可以在4-6月,掘开树干根基部,划破根皮层涂5倍80%敌敌畏乳油,然后封土,可毒杀幼虫;效果也很好。
4.2.2 成虫防治 5-8月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举肢蛾,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白僵菌混合液按1∶1比例加水2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防治4~6次,间隔约10 d。
需要注意的是5-6月商州、洛南气候干燥,使用白僵菌不论是核桃举肢蛾还是横沟象,效果不理想,白僵菌最好在雨季使用。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杜会良.核桃横沟象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2(3):75-77.
[3] 周永良.核桃根象甲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0(8):50.
[4] 张忠义,张伟.核桃横沟象危害及综合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9):50.
[5] 李桂珍.核桃横沟象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0(7):42.
DyscerusjuglansChao: Bi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QU Ding-zhu1, DANG Zheng-wu1, HUANG Men-chan2, QU Ze-long2
(1.ShangluoForestPestandDiseasePreventionandQuarantineStation,ShangluoShaanxi726000; 2.ShangluoLandConversionProjectManagementOffice,ShangluoShaanxi726000)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DyscerusjuglansChao and its harm to trees were studi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in forest and observation in feeding room. The result showed thatDyscerusJuglansChao occurred one generation every two years in Shangluo, and overwintered by larva and adult which began movement in the end of March, spawned in early and middle of June, and finished spawning in September. Larvas begin to eat bark one day after they hatched out, and then lived in a place between phloem and xylem. The damage period caused by larvas is very long, lasting from March to November every year.
Dyscerusjuglans; biology characteristics;control; observation
2016-12-01
屈顶柱(1963-),男,陕西洛南人,林业高级工程师,从事林木病虫防治工作。
S763.3
A
1001-2117(2017)02-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