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扎染手工业的问题及对策
2017-04-05胡欣蕊
胡欣蕊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当代扎染手工业的问题及对策
胡欣蕊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为提升传统扎染手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民族时尚的生命力,通过对传统扎染手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其存在产品风格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种类单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多种形式传承和发扬传统扎染工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合理运用扎染手工艺、积极开发扎染手工艺相关产品3种途径来发展现代扎染手工业,让扎染手工艺能够被社会重新认识,焕发出民族时尚的生命力。
扎染;手工艺;风格;传承;创新
扎染是中国四大传统染色显花工艺之一, 是一种古老的扎结染色手工工艺。在工业化批量生产发展以前,各民族的扎染工匠们将自己的创造性构思和审美情绪注入其中,设计、制造出整个作品,体现出手工艺产品中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在中国几千年手工业历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当今,在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传统扎染手工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1 传统扎染工艺的文化内涵
扎染手工艺的应用可以赋予面料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通过面料扎结染色产生肌理和色彩的变化,使得每件作品因其独特性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扎染手工艺在中国发源于民间,有较大数量的受众群体,在各民族、各地区间存在不同的发展途径,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学习。
1.1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
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其中精美绝伦的扎染作品体现着工匠们精湛的手法以及对美的不断创新。工匠们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需要深入掌握其运用的技艺,在制作时精益求精,体现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扎染技艺传承着不同于现代工业化流水生产线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观。对比当今中国的制造业,由于缺乏对品质的坚持,产品质量经常受到质疑,究其背后原因,不仅是缺乏技术和资金,更是急功近利,缺乏工匠精神所致。因此发扬传统工艺可以挖掘其背后的精神价值,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对工业化生产起到借鉴作用。
1.2传统文化的代表意义
扎染工艺在中国可考证的时间已有上千年,扎染工艺背后凝聚了劳动者的智慧,其强烈的视觉语言使之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手段。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其有别于文字的记载和表达,具有更广阔、更深邃、更直观的寓意[1]。如早期传统扎染纹样都富含美好寓意,代表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美好的期许。从扎染最初常用的靛蓝色到如今丰富的色彩配置,背后是从靛蓝农业种植提取到后来合成化学染料的盛行,其后环保植物染又回归人们的视线[2]。这种染色材料的改变反映出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导向变化。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正在快速地消失,传统扎染手工艺便是其中之一。弘扬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珍贵人文资源也是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
1.3民族识别与认同作用
民族识别是指一个族体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的辨别,包括服饰手工艺在内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通过手工业传递着各民族的审美意识、人生价值观、宗教信仰、民族文化意识[1]。同是扎染工艺,汉族、白族、黎族等不同民族的扎染风格和特点都各有差异,因此,了解传统手工艺背后的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有助于理解该民族的道德观念和心理特点[2]。
扎染手工艺起源于中国,但流传至其他国家后反而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尤其是日本,在扎染保护和传承方面做得非常好。因而需加大力度保护和传承扎染工艺及其他传统手工艺,提高手工艺作品的国家和民族辨识度,让具有东方风格的扎染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提升炎黄子孙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传统扎染手工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追求个性的意识更加强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和个性品味的元素装点生活。扎染手工艺所呈现的色彩晕染效果和手工捆扎的随意肌理效果,正符合当今的审美个性需求。如今体现手工制作或创作元素的产品日益增多,深受人们喜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周边,但扎染作为传统手工艺的重要代表,却难觅踪影或品质欠佳,因而需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以求推进扎染手工艺的发展。
2.1产品风格单一
扎染手工艺来自于民间,故带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但如果扎染手工艺作品一直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所有的图案讲究传统寓意,追求对称均衡的结构形式感,或过于强调民族感,传统手工艺元素运用得过多,或设计时一定要有传统的文化象征性,强制赋予每个作品一个文化内涵[3],这样就只做到传递而不是传承,没有及时更新外在的形式美感和时代感,没能以传统扎染工艺为根,开出现代扎染的五彩之花,导致作品缺乏现代审美价值,人们难以找到共鸣,成为所谓的“老古董”。如云南周城扎染的产业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周城白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变迁,并折射出了周城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特征[4]。周城扎染手工艺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大众文化消费和旅游业的冲击,自2010年以来,周城白族扎染的文化社会功能被逐渐削弱,市场不断萎缩,产品生产和销售停滞不前,周城扎染产品在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互动过程中,其市场、产业形态、产品类型、生产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4]。
2.2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市场中能够看到的传统扎染手工艺产品主要通过对传统元素简单地剪切、复制和嫁接形成[5]。如将传统的扎染图案和色彩直接运用在服装、壁挂、手工制品中,缺乏与现代流行审美元素的融合,缺少创意和创新。大多数设计只是简单地运用扎染工艺,而未将作品外在的形式感与面料的扎染肌理进行有效契合,使得扎染手工艺与产品或貌合神离,或有拉郎配的感觉。如云南大理在当地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带动下,周城、喜洲扎染作坊和工厂的产品被各地的游客带回家中。然而就其扎染产品而言,仍旧存在着产品类型、图案及色彩较为单一,缺乏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等方面问题[6]。
扎染手工艺在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工艺技术逐渐流失,工厂里高水平工艺设计师缺乏,生产流程没有进行改革优化,整体风格被抽繁去简,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部分形式。从设计的角度看,对于传统工艺而言,其固有的特性根深蒂固,难以逾越,从而没有发展为具有时代性的手工艺。
2.3产品种类单调
任何手工业都要通过手工艺品来呈现,如今扎染手工艺没有盛行的原因主要是手工艺品的种类太少,局限性太大,给顾客的选择面过于狭小。
一方面,很多产品是以低档、简单的纪念品形式出现在旅游景点附近的商业街上,品质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类型也局限在与生活关系不密切的产品上,包括装饰画、扇面等,种类和功能都比较单一。例如,当前大理扎染的本地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并不高,一方面是人们对扎染文化内涵及品质的关注不够,另外大理扎染行业目前落后的生产方式也难以满足未来市场规模需求[7]。
同时,真正的扎染手工艺精品缺少合适的购买途径,一些可供欣赏的装饰品、收藏品及经过工艺师设计创作、手工制作的上乘作品,没有相应的市场销售方式和氛围。目前的市场没有将扎染技艺产品进行普通产品和手工艺术品的划分,进而分别进行工艺设计和市场规划。在对少数民族各家染坊采访的过程中,大部分人也表示自家并没有专门的设计师开发新的图案,一般都是在别的染户开发出受大家广泛喜爱的新图案后,互相模仿使用。另外,扎染产品的开发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民族包、围巾、床单、时装、布匹等类别上,开发层次较低,远远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效应[8]。
3 当代扎染手工业发展对策
当今社会,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竞争力十分重要,而知识经济附加值最高的就是以创意为核心的相关领域,尤其是源于艺术创意的设计,包括扎染手工艺在内。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提出相应对策让扎染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3.1多种形式传承和发扬传统扎染工艺
传统扎染工艺的传承形式包括建立更多的个人工作室、政府部门积极扶持、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重点立项支持、积极挖掘各地方扎染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等。例如针对南通、云南等不同地域特色的扎染工艺,通过强化扎染手工艺鲜明的门派和风格形成地方差异性[9],同时“保守”地保留和延续传统扎染工艺中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工艺技法和审美图案。此外坚持重视手工制作技艺,积极挖掘各地扎染工艺的优势和特点,将传统扎染工艺融入地方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中。
传统手工艺产业应该走出“经验”性传承。政府可定期举行制度化的工业产业技术竞赛,此类官方竞赛能提高从业者的技术交流积极性,促使他们重视对工艺流程的量化分析归纳[1];可以积极学习和借鉴日本在保护传统手工艺方面的经验,倡导用现代学术方法对传统手工艺过程进行研究;同时政府可颁布类似“现代工匠”等奖励称号,提升从业者的自我成就感,激发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保留和发扬传统的扎染技艺。
对工业化产品中扎染技艺的运用,需强调产品整体设计理念,产品设计和扎染工艺设计不是两条线在进行,而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工艺设计的思维。同时扎染工艺应与现代生活产品相结合,提高品质和内涵,抓住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精神生活和健康自然生活方式的需求,让工业化的产品可以拥有高额情感附加值[10]。但在此过程中,对扎染工艺的选择首先要从工艺难度和价格两方面来控制产品成本,工艺不能太复杂,价格也不可太昂贵,应该让扎染产品有批量生产的基础和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类型及外观效果。其次,产品整体风格是对传统风格的创新,要牢牢抓住与现代流行因素的结合点,传统中带着新意的设计风格会使消费者更容易产生购买意愿。
3.2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合理运用扎染手工艺
著名时装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指出:“利用传统的服饰作为灵感参考之基石,用当代的手法、物质和感觉表达出来”。这是大师针对服装设计给出的建议,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时尚产品。如今的设计产品体现传统元素也不应该是大红大紫的表面化特征,而是营造出色彩丰富、朴素而超脱、精致又含蓄的意境,让喜爱原创和手工质感物品的人们沉醉其中[5]。
传统扎染工艺种类多样,可以将扎染技艺分为普通产品和手工艺术品,分别进行工艺设计和市场规划。有的作品工艺复杂,效果繁复、传统,可以用工作室形式进行保留和传承,最大程度还原传统的原创之美,此种形式更多地运用在欣赏作品中;有的工艺相对简单,效果清新淡雅,可以在日常服上有针对性地使用,形成批量化、工业化生产;但大部分的扎染工艺,还应保留手工的原创性和独特性,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流行时尚材料和加工手段等,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进行细分,选取不同的扎染操作流程。
3.3积极开发扎染手工艺相关产品
首先,积极挖掘现有的各种市场,如旅游、民俗、服装、家纺手工艺品等,实现多方面开发,并强调扎染手工艺的融入性,加大开发种类,改变其种类稀少、外观现代感不足的现状;其次,细分目标市场,提高产品品质,扩大价格范围,定制低、中、高端路线的全系产品,改变扎染相关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的现象;最后,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打造网络销售渠道,在销售成品的同时,开展高档扎染工艺的在线预售定制服务,做好、做精手工高档特色类的产品。
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扎染手工业要蓬勃发展,必须尝试开发多种产品,根据每个产品类型特征来开发工艺,如在室内装饰、服装、家纺产品方面,以风格主题为方向,设计相关系列扎染产品,让扎染手工业走入人们视野,成为人们追求个性和原创的路径之一。
4 结语
扎染手工业想要作为产品创意产业发展壮大,必须改变目前粗放的发展现状,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特点,从国家到工厂再到民间工艺师们联合起来,多角度、 多方位地全面协作。加强传统扎染工艺的传承和发扬,需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碰撞和交融,丰富扎染产品的种类,增强实用性和感染力,从传统中汲取精华,与现代设计理念、审美观相互交融、升华,产生新的技术与新的创意,使这门传统手工技艺重新被社会认识和接受,从而焕发出富有时代感的独特魅力。
[1] 周莹. 指尖上的艺术——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8-12.
[2] 刘道广.中国蓝染艺术及其产业化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 6.
[3] 田夏彪.民族文化“扎染式”认同的内涵及实践路径[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1):42- 45.
TIAN Xiabiao.National cultural tie-dyeing identity of th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path [J].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6,43(1):42- 45.(in Chinese)
[4] 高睿霞.大理周城扎染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实践[D].昆明:云南大学,2016.
[5] 高山, 袁金龙.扎染艺术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J].丝绸,2016,53(1):48-53.
GAO Shan,YUAN Jinlong.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e-dyeing art in textile design[J].Journal of Silk,2016,53(1):48-53.(in Chinese)
[6] 闭菽珍,刘明,谭文珍,等.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发展研究——基于大理扎染的GEM模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5):142-143.
BI Shuzhen,LIU Ming, TAN Wenzhen, et al. Study on ethnic minority characteristic handicrafts with production unit of family—analysis based on the GEM model of Dali tie dye[J].Market Modernization,2015(5):142-143.(in Chinese)
[7] 周莹.试论白族扎染艺术在现代时装中的创新应用[J].纺织学报,2013,34(12):107-112.
ZHOU Ying.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knot dyeing of Bai nationality to modern fashion[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12):107-112.(in Chinese)
[8] 胡曼,田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研究——以印染技艺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16(3):71-76.
HU Man,TIAN Yan.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ethnic minority'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ing dyeing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6(3):71-76.(in Chinese)
[9] 李艳芹,姜苏原. 探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工匠精神[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12):107-108.
LI Yanqin, JIANG Suyuan.Investigation on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under the new normal background—the spirit of craftsman[J].Beauty and Times(City),2015(12):107-108.(in Chinese)
[10] 闪秀桂. 刍议传统扎染的传承与创新[J]. 艺术评论,2015(5):100-103.
SHAN Xiugui.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tie dye[J].Arts Criticism, 2015(5):100-103.(in Chinese)
(责任编辑:沈天琦,邢宝妹)
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fContemporaryTieDyeingHandicraftIndustry
HU Xinrui
(School of Art Design,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uxi214153, Chin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vit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tie-dyeing handicraft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ie-dyeing handicraft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e-dyeing industry was lack of changing styl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abundant product varieties. Three methods to develop the modern tie-dyeing handicraft industry were proposed, that were: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aditional dyeing technology,combining the modern design concept to the rational use of dyeing handicraft, and developing the related products of tie-dye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let the tie-dyeing art be recognized a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ethical fashion.
tie-dyeing,handicraft,style,inheritance,innovation
2017-04-13;
:2017-06-20。
胡欣蕊(1981—),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应用、现代扎染。Email:314479298@qq.com
TS 938.99
: A
:2096-1928(2017)04-03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