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闽台图书出版合作及文化交流
——以海峡文艺出版社为例
2017-04-05李永远
李永远
(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福建福州,350000)
前言:受到历史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大陆与台湾在正常交流上出现了一些波折,同时也在经济发展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台湾民众对大陆认同感不足问题,需要闽台各方加强联系和交流。闽台出版合作作为文化传播的渠道之一,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让海峡两岸同胞互相了解,增加文化认同感。本文以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为例,简要概括闽台出版及文化交流活动在过去取得的成绩,分析目前闽台出版和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加强闽台出版合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闽台出版合作的成绩
福建与台湾之间的一袭碧波,是炎黄子孙共织的绮罗,两岸一衣带水一线牵。近年来,福建与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在两岸交流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闽台两地的出版合作工作,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突出福建的“窗口”优势,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出版、发行的合作,从长远来看,可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奠定基础。1988年,汪道涵在“海峡两岸图书展览”上说道:“两岸同胞同宗同文,出版界应携起手来,推动两岸出版交流,加强合作。”可以说,两岸出版合作互相激荡、彼此合作是出版业的交往常态。至今,福建已经成为了进行海峡两岸出版合作的重要省份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闽台出版也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与交流,取得可喜成绩。
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分工,成立了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等三家大陆出版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定点专业社,“花城”侧重香港文学,“友谊”侧重海外华文文学,“海峡”侧重台湾文学。因此,海峡文艺出版社刚一出世就被赋予了出版台湾文学图书的使命,为两岸的图书出版交流和文化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福建率先进行了海峡两岸的出版交流合作。1984年,以出版台湾图书为特色的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成立。当时就出版了福建第一部台湾作家陆士清的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打开了闽台出版合作的窗口,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随后,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逐渐增加了出版台湾作家的作品分量,声名鹊起,树起闽台出版合作之大旗。此后,海峡社每年都出版几种甚至十几种台湾作家作品,还陆续出版了台湾文学研究专著,成为闽台出版合作的重要阵地。在20世纪80年代,陈如曦的《陈若曦中短篇小说选》和王祯和的《王祯和小说选》等小说选编的出版;赵淑侠的《春江》,海生选编的《去台人员诗文选》,施叔青的《台湾玉——施叔青小说选》接棒助阵。 随着台湾言情小说在大陆的流行,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顺势推出不少力作。琼瑶的《我是一片云》、席慕容的《席慕容散文珍品集》等在当时都是耳熟能详畅销作品,芩凯伦的《情意深深》《破碎的美梦》《我心深处》,姬小苔的《七朵水仙花》《女王万岁》《情烟把眼迷》《昨日之约》《花落莺啼春》《且伴蔷薇》,廖辉英的《窗口的女人》,玄小佛的《留住一片情》《六个爱》,伊达的《忧郁是我》,萧岚的《流动的爱》,温小平的《爱的错位》《玻璃鞋》《夏雪》等作品的出版,迅速在全国掀起一股台湾言情小说潮。此外,庄明萱主编的《台湾中篇小说选》,诗词专家陈侣白的《台湾高山族民歌合唱集锦》等有关台湾的作品也引起人们关注。进入1990年代,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台湾的作品在数量和品种上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是武侠小说卧龙生的《绛雪玄霜》《赤胆金龙》《彩衣神》《飘花令》和古龙的《名剑风流》,此外,东方玉的《刀开明月珠》《红线侠侣》《珍珠令》,茅及铨的《鬼狐列传》等发行量也很大。海峡文艺出版社每年还出版了不少台湾散文集,如《台湾乡愁散文选萃》以及台湾文学研究专著,如获得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的《台湾文学史》(庄明萱、刘登翰等主编)以及赵联的《台湾与大陆小说比较论》等。
除了海峡文艺出版社,福建其他出版社也纷纷出版介绍台湾经济、历史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如福建人民出版社引进《台湾旅游指南》《世界列国志》、福建科技出版社引进“家家饮食类”图书、鹭江出版社出版《中国国民党史》《四库全书》等,一时间闽台图书出版交流蔚为壮观。同时,闽版图书也积极寻找机会入台,如闽版图书《福建南音初探》《气功自我控制疗法》(上述图书两部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过授权的形式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本。
随着两岸图书出版合作日益密切,与图书相关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并呈现出了相应的规模,在合作形式上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1989年开始,台湾开始派员参加“两岸合作出版洽谈会”,1993年,第一次举办“台湾图书展览”。1993年5月份,时任海峡文艺出版社社长林正让和《海峡》杂志主编陈金水,应台湾彩虹出版社的邀请赴台考察。这次考察,加强了福建出版方与台湾作家以及同行的联系。1994年,“大陆图书展览”首次在台湾台北举办。两岸出版单位在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合作过程中,通过共同策划选题,合作编辑,同步出版简繁体字版,努力推出两岸读者欢迎的作品。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版权贸易开始逐渐活跃,其中也包含了引进台湾版权。从对台版权输出上来说,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成效,如福建科技出版社的《防身术》《按摩与抓痧》等二十多种图书在台湾出版。[1]海峡文艺出版社在台湾考察期间,与台湾三丰出版社签署了《中国现代微型小说鉴赏》《现代散文精品丛书》《三国智谋集萃》等16种图书的版权贸易合同,将海峡社的版权转让给台湾出版方以繁体字重排出版。
从闽台出版界在发行领域中的新形势上来说,合作创办书店有着一定的优势,2001年,台湾出版事业协会等进入到大陆地区进行考察,在多次商讨与研究中,也逐渐签订了合作经营协议,通过共同出资创办了相应的公司, 2002年,福建福州市的“闽台书城”经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正式营业,开启两岸出版业项目合作先河。闽台书城创办以来,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良好,在闽台出版界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闽台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闽台书城目前经营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图书达10万多种。其中,台版图书达到6000多种。书城设有13家台湾股东出版社(公司)的重点书专柜。闽台书城为了让大陆读者了解台湾图书出版情况,会定时公布台湾排行榜前100名畅销图书,并接受读者预订。为扩大闽台图书文化交流成果,闽台书城还于2003年在厦门成立了“厦门图书文化城”,使两岸图书交流更加快捷。此外,闽台书城还与大陆部分省、市联合举办了多场“台版书展”。
2005年,首次“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随后其他城市也逐渐参与到其中。可以说这一内容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加入到WTO后海峡两岸发行行业中合作的最大项目之一,其不仅冲破了传统的图书发行行业,同时也打破了过去图书交流中的不足。厦门作为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已经成为了唯一拥有图书出口权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闽台图书贸易的发展。[1]
此外,闽台有关出版人员互访与业务培训,也促进了闽台出版了解彼此的机会,建立了有效的互信机制,为多方位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参观与访问,通过座谈会确定了合作交流的形式与内容等,并通过后期的多次访问,探讨出了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方式与营销措施等内容。[2]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虽然闽台出版合作已经有了很长时间,且在各个领域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从表现上来说,第一,学术界的支持不足。虽然大陆在出版学研究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在省内的闽台出版交流研究上缺少力作,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针对闽台出版合作的学者更是凤毛麟角。而其他领域比如对台农业合作方面来说,研究氛围更加浓郁,而这对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支持。比如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虽然出版了不少台湾作家或有关台湾的图书,但仅限于图书出版业务,没有升华到理论的层次,没有从更高视野上把闽台出版和文化交流作为研究对象。第二,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上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福建对台的合作上来说,仅限于个别社个别图书这个层次上的合作,并没有综合性全方位地对台合作,如动漫、网络出版、印刷等方面的合作空间还有很大。如海峡文艺出版社于2011年与台湾动漫公司合作,出版青少年漫画杂志《花样》,是这方面合作的有益尝试,但是这种模式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第三,出版业归属于文化产业范畴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政治隔阂、教育文化差异、简体繁体等因素的影响,使闽台出版合作的进度也受到了影响。此外,从福建的自身发展来说,出版社的规模并不理想,实力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对比中也呈现出了出版资源不占优势的问题,这样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出版合作交流的效果。以海峡文艺出版社为例,该社在编辑人才、资金、选题设计方面还有待提高,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近年来海峡社涉台图书的出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上世纪末相比,出版社出版有关台湾文学图书的专业特色有所弱化,现阶段闽台出版合作交流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是依赖于两地的优势,主动性开创性不足。所以,要做好大陆与台湾出版上的合作工作,只有增强自身的优势,才能为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点奠定基础。[3]
三、加强闽台出版合作的措施
(一)做好出版改革工作
目前,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面对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要积极面对问题,未雨绸缪,分析两岸发展趋势,找出发展的契机,以此来满足两岸文化交流的需求,促进出版业的发展。出版改革的本质其实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一些条条框框,面对新问题,制定出符合国家政策方针、有利于两岸出版合作的出版政策,实现制度创新,才能真正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充实出版的生产力,增强自身的实力,满足跨越式的发展需求。近年来,海峡文艺出版社在出版与文化交流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要促进闽台出版合作的快速发展,要从出版业的基础上入手,积极主动做好改革工作,冲破传统的束缚,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转变经营方式等,以此来实现在法律范围内的自主经营。其次,是要做好组建工作,确保出版业的发展能够得到制度的保障,创建出有效的高平台,满足发展的需求。[4]
(二)增加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第一,实现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如从合作出版上来说,不仅可以做好版权贸易工作,同时也可以借助委托组稿等方法来找出有效的出版项目,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文化交流,如海峡文艺出版社社办期刊《快乐语文》杂志举办了两岸夏令营活动、两岸征文活动等,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作为出版界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图书贸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相关书城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闽台图书贸易进入到了正常的运作过程中。从政策的角度上来说,在进入到WTO组织后,大陆方面已经允许了外资进入到分销业中,同时也颁布了相关的意见书,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到相关行业中去。可以说台湾有着大量的出版资本,但是受到了市场空间的影响,而进入到国外市场则受到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也就产生了向大陆图书发行领域进行扩张的意图。针对这一特点,福建的出版界要把握好这一时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台湾出版资本进入到福建市场中去,同时也要做好图书的宣传与策划工作,通过研究适合的选题与读者阅读心理等,提高闽版图书在台湾中的影响力。第二,要不断充实对台出版合作中的内容。通过开辟全新的局面,保证合作的效果。可以说闽台两地在动漫、光盘以及网络出版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在福建,图书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可以鼓励台湾在福建投资,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台湾出版界人士开始提出,希望在福建建立印刷开发区,而这也就成为了两地合作中的契机。[5]
由于两岸在出版业上有着一定的互补性,如台湾在印刷与装帧技术上相对较强,而大陆中则在出版资源的辐射功能上占据优势。所以在大陆出版也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下,确保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要求福建出版界要做好合作交流的参与工作,延伸自身的视野,将目光放在全国图书市场中,以此来找出适合发展的新趋势。如福建出版界可以利用好省外出版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创建适宜的利益共享平台,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如为其他省份的出版界在对台合作上提供信息的支持,或是增加人才的参与,争取在福建建立两岸出版合作的物流与信息中心。可以说现阶段中,厦门已经针对这一中心做出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
(三)注意的问题
首先,有关部门要积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对出版合作上的法律支持。同时还要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好两地出版界上的合作交流工作。其次,是要树立起精品意识,尤其在促进重大合作与实现文化传承等方面,要关注台湾读者和大陆读者阅读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出版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出版物,实现传播的目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做好闽台出版和文化交流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中要抓准出版社自身优势,提升合作效果,同时还要求两岸要做好深度的文化交流工作,保证载体平台建设的效果,为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奠定基础。